神奇的古村:地處黃土高原卻不落灰塵,頻臨黃河卻不遭洪水襲擊

Fun Tra ...| 2017-01-21| 檢舉

在一個陝西偏僻山溝里,

有一個神奇的村莊。

它地處黃土高原,卻鮮有塵土,

它瀕臨黃河卻不遭洪水襲擊;

村裡有一個鈴鐺,

能夠準確預報天氣。

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村子?

這裡有 100 多座四合院,

被日本專家稱為 " 東方民居的瑰寶 ",

它就是党家村

Sponsored Links

究竟是什麼造成這樣的神奇?

古老的村落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在陝西省韓城黃土高原低洼處隱藏著一個村子,

党家村,

主要由黨、賈兩大姓組成,

党姓祖先元朝時期就來此定居,

從建村到現在已經有 700 年的歷史,

後來党姓和賈姓聯姻,

共同在這裡生活,

村子裡的主建築大多是在清代建成的。

這裡在乾隆年間曾經被稱為陝西的 " 小北京 "

Sponsored Links

這裡有 125 座四合院,11 座祠堂,25 座哨門,

党家村地勢很隱蔽,

在遠處根本看不到村子,

只有走到附近的黃土塬上,

才能看見這個隱藏的古村落。

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查理教授說道:

東方建築文化在中國,中國民居建築文化在韓城

日本建築學會學者青木正夫讚嘆:

党家村是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Sponsored Links

其實四合院還不是党家村最特殊的地方,

這個古老的村落還有一系列驚奇的事情,

讓人驚嘆不已。

第一件驚奇的事,

你拿著一個白毛巾去擦拭屋頂上的青瓦,

毛巾竟然幾乎不會變色!

桌子放在外面一天,

表面會不落灰塵 ……

為何地處兩個黃土高塬溝谷之中的党家村沒有灰塵呢?

傳說村子裡不落塵土,

是因為相傳村子裡有一個

Sponsored Links

避塵珠。

傳說,党姓祖先有一個做大官,

得到皇上賞賜一個避塵珠的寶貝,

位於文星閣的塔尖兒上,

因此起到避塵的作用。

党家村有一句古話叫做:

瓦屋千宇不惹塵埃

簡單來說就是:

晴天無塵,雨天無泥。

後來經過專家考證,

終於找到這個村子不落灰塵的科學解釋。

党家村是建在一個落差達 30-40 米的窪地里,

溝寬只有 200 米左右,

季風吹到這裡的時候,

還沒落下,直接就從空中走掉了,

Sponsored Links

根本不會吹到這個村子裡。

那雨中無泥又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党家村所有的道路都是石板路,

水道和道路同為一體,

雨水把道路泥土衝進水道裡帶走,

這就是雨天無泥的原因。

党家村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

幾百年來,在村子附近經營農業的人極少,

幾乎沒有在村子周圍從事種菜、養豬養鴨的,

所以村子裡沒有什麼糞土。

在黃土高原上,

水是一種十分缺乏的資源,

缺水造成的水土流失、黃沙瀰漫,

是黃土高原的標誌性現象。

但是沒有水的話,

党家村絕不可能因地勢的原因,

躲避黃沙的侵襲。

他們是怎麼解決水的問題呢?

党家村的選址體現了建村人高超智慧,

村子西邊是水庫,

東邊幾千米之外就是黃河,

一條叫做泌水河的河流繞著村子南邊流過。

正因為村子周圍有水的存在,

滋潤了這裡的草木,

也減少了灰塵的存在。

党家村無塵還有一個原因是這裡的房屋材料。

這裡的房屋都是由青瓦青磚建成,

地面也是大塊的石板路,

整個村莊裸露的地方几乎沒有黃土的出現,

也在客觀上減少了灰塵的產生。

第二件驚奇的事兒,

這裡有個鈴鐺能準確預報天氣。

党家村為了彌補村子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缺陷,

同時帶來文運,

村子的東南角建有文星閣,

供奉古代的文人和掌管文運的神仙。

文昌閣的六個角上有 6 個鈴鐺,

據當地村民說,

他們從來不看天氣預報,

只聽文星閣上的鈴鐺就能預知天氣。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據傳聞,只要文星閣鈴鐺響起,

就代表快要下雨,

鈴鐺的響聲就特別大,

就代表雨勢越大。

根據村民的回憶,準確性可達 80%~90%。

文星閣建在党家村的東南邊,

這個鈴鐺雖然平常也響,

但是聲音不大,

在村子裡幾乎是聽不到的,

只有在吹東風的時候,

風才會把鈴聲送到西邊的村子裡來。

只要你身在党家村,

就一定會聽到鈴聲的急促聲響。

為什麼刮東風就要下雨呢?

這是韓城小氣候一個特徵,

韓城以東就是黃河,

濕潤氣候過來十有八九就是好雨。

當地就有諺語說:

雲往東一場空,

雲往西雨點密,

雲往南水漣漣,

雲往北曬乾麥。

通過判斷雲的走向,

即可判定韓城這一帶究竟是晴天還是雨天。

第三件驚奇的事兒,

歷史上黃河泛濫數不勝數,

党家村離黃河只有 3 公里,

卻從來沒有遭受過洪水侵襲,

這又是為什麼呢?

党家村雖然有南北高塬能夠擋住風,

但是如果遭遇暴雨或水災,

這樣的地形豈不是會遭受滅頂之災?

1968 年韓城縣城遭遇 2 天大暴雨,

縣城以南的房屋積水已經達到了 1 米多深,

党家村所在的縣北地區,

地勢比党家村高几十米的村莊,

房倒窯塌也都不計其數。

跟党家村相鄰的井溢村在這場暴雨中淹死了 11 人,

而党家村,沒有倒塌一堵牆,一間房。

相反,大雨過後,党家村石鋪的巷道,

被大雨洗過之後,愈發顯得乾淨整潔。

這是為什麼呢?

從地勢上看,

党家村雖然離黃河只有幾公里,

但是地勢遠遠高於高河,

高差達 100~200 米,

所以黃河絕對淹不到這裡。

黃河的水患解決了,

那麼党家村的另一個水患:

泌水河如何解決?

泌水河的排水道非常陡,存不住水,

直接排到黃河裡,

且預留了很寬的河道,

村子臨泌水河一側,

築起 5 米 ~15 米高,200 米長的石壘高壁,

起到河提的作用。

最關鍵的問題,

党家村地勢相當於一個碗,

村子位於碗底。

高塬相當於碗邊。

如果下暴雨的時候,

兩邊高塬的水,

難道不會自上而下傾瀉到村子裡?

党家村南北兩個高塬,

東西都有排水溝,

南塬的水流向泌水河,

北塬南高北低,

水根本不會流到村子裡。

也就是說,

下雨的時候,

雨水是順著碗邊走的,

就是不流向碗底。

有著這些考慮,

党家村外部水患因素都排除了。

那麼村子裡內部不會積水麼?

在党家村的內部,

沒有一條巷道是水平的,

高低落差很大,

所以,雨水在党家村裡也不會彙集,

很快會流到泌水河裡。

至此,不得不佩服這個村選址的高明至極。

其實這個村的選址是有很高的文化底蘊的,

不彙集別處來的水,

只承受天上來的水。

咸豐年間,迫於當時政治形勢,

皇帝下令各村寨自保,

在這個情形之下,

党家村憑藉自身財力在村子東北角,

築起了一座建築

泌陽堡。

用來保障整座村子的安全,

當時有句歌謠叫做:

西塬的澇池,下干谷的廟,

党家村城樓上好多炮,

為何在黃土高原這個偏僻地方,

建這個選址科學、防禦性強的村落呢?

党家村人為何有如此財力建造如此多、精美的四合院呢?

在清朝順治年間,

党家村人為了生活來到了河南南陽,

在當時沒有鐵路交通之前,

水路成為最主要的交通要道。

唐河、白河作為中原地區僅存的兩條南北向河流,

在南陽這個地方彙集,

党家村人憑藉著守著這條南北運輸樞紐,

很快發家致富,

據說在党家村人生意最紅火的年代,

往老家運送銀兩的馬匹是絡繹不絕。

就是在那時,

党家村人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有了錢之後,党家村開始對舊房屋改建、拆建。

党家村地處黃土高原,

缺水、缺木材、缺石頭,

現在我們看到青瓦青磚,

內部裝飾雕樑畫棟、富麗堂皇的房屋,

建築原料從哪裡來呢?

當時建房用到的木材,

叫做河路松,

是從黃河漂流下來的;

建房用的青石條,

用的是黃河對岸的絳州石。

防水、防塵還用上好的木料,

這才党家村完好保存幾百年。

党家村的神奇還不止於此,

雄偉的四合院,

房屋中精美磚雕、木雕等,

都需要實地體驗才能感覺的到。

坐標:

陝西渭南市韓城党家村

交通:

(1)自駕:西安至党家村走西禹高速,200 公里到韓城後轉 108 國道,大概 7 公里路邊有党家村路標,右前方轉彎小路進去 2 公里左右就到了。

(2)公交:西安市汽車站,西安汽車站 - 韓城 180KM,全價 23.5 元;韓城 - 党家村 9KM,韓城汽車站有旅遊巴士直達。

門票:40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36278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