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去旅行?
有人為了嘗遍美食,有人為了看盡風光,而有人 ...... 偏要鑽到世界各個小角落,只為見一眼世間難得的萌物。
熊貓配色的海豚躍出水面,漂泊信天翁竟然和蹲著的人一般高,加拉帕戈斯的藍腳鰹鳥在進行蠢萌的求偶表演,而亞馬遜的樹懶正眯著眼睛看我 ......
來不及解釋啦,快出發!
閱讀時間:踏上萌物探尋之旅的 3 分鐘
火地島的雪山頂漸漸隱沒在海霧之中,黑眉信天翁們在船側上下翻騰,我知道,前面的航程就會不太平靜了。
駛出風平浪靜的比格爾海峽,這個以達爾文當年乘坐的 " 小獵犬號 " 為名的海峽之後,迎接我們的,是暴虐的西風帶。
※
噗通!這是熊貓配色的海豚哎
當然,我還是顧不得暈船的危險,用望遠鏡掃視著海面,希望能看到更多康氏矮海豚。這種配色類似熊貓的海豚,長著圓潤的背鰭,它們躍出水面的時候,真是能讓人心裡一酥啊。
圖片:arkive.org/Gerard Soury
出發之前,我在火地島上吃了達爾文當年描述的 " 惡魔果實 " ——生於南青岡屬樹幹上的達氏癭果盤菌子實體,不知吃完後會有什麼特殊能力出現呢。
我曾在南極半島的雪坡上拍到過一隻相信自己能飛翔的巴布亞企鵝:
而此行我更期待前方目的地:福克蘭群島和南喬治亞島。那裡的王企鵝,尤其是它的獼猴桃寶寶是大家公認的萌物。
我是抱著 2017 年《物種日曆》開啟這段旅程的,雖然是 " 有萌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我偏偏是想 " 到遠方去 ",親眼看看它們的風采。
圖片:arkive.org/Doug Allan
如果沒有翻開日曆,我可能忘了信天翁,現在我還想去它們的繁殖地,感受下漂泊信天翁巨嬰的身高:
很萌很可愛對不對!
然鵝
它的成年身高
......
前方高能
圖片:Ben Osborne
嗯。
達爾文當年路過這裡時,發現許多大型動物都不怎麼怕人。在他用地質錘採集的標本里(是的,達爾文其實也是地質學家),包括一隻被錘中頭部的福克蘭狐。
今天,我不能有幸再看到這麼天真地想要親近人類的野生動物,福克蘭狐如達氏預言的那樣,在他離去之後幾十年內就被後來的人們獵殺到滅絕——這並不是萌的過錯。
圖片:wiki commons/ George R. Waterhouse & Darwin
別偷看我了好嗎,這位樹懶!
幸運的是,我也能有零距離接觸其他南美萌物的機會,比如,樹懶。
那是四年前的五月,亞馬遜河的雨季剛剛到達尾聲,巴西亞馬遜州首府瑪瑙斯的街道被暴漲的河水侵入,儼然成了威尼斯。
到達那裡後的第一覺醒來,我望向酒店窗外:臨近的樹上就有那麼一隻二趾樹懶,它也正好在眯著眼看我。
幾天後的早上,我們在上游的卡賓尼亞湖邊乘著小舟接近河岸雨林的樹冠:由於水位很高,半球形的樹冠們像一個個饅頭一樣散落水面,而樹上附生的蘭科和鳳梨科植物就像挺水植物一樣經過我們的船邊。
垂在水面之上的盔藥蘭
樹冠間,不時有麝雉飛來飛去,伴隨著角叫鴨奇怪的叫聲。當我們接近一些樹冠時,會傳來撲通撲通的跳水聲,那是趴在枝頭曬太陽的美洲鬣蜥被我們嚇到落水而逃 …… 只有褐喉三趾樹懶完全不理會我們的存在,自顧自地吃著假木棉樹上幼嫩的花蕊。
其實,三趾說的是樹懶的手指而不是腳趾,因為現存樹懶的後肢都有三個爪,只有前肢的爪有數目上的區別。
我們在船上靠近它,它不挪窩;我們在船上站起來,它也不挪窩;我們在枝頭摸到它,它終於開始要有些動作了 …… 大概之前它覺得我們一定沒有看到它吧。
在那片雨林里,可以近距離接觸的動物還有小鎮里和孩子們一起玩耍的水豚,以及河邊找人類要吃的亞馬遜河豚。水豚大概是這世界上脾氣最好的動物,天生一臉溫良,別的動物都擠在它身上了它也毫不介意。
而亞馬遜河豚則是被當地原住民供奉的動物,傳說它夜裡會變成男子與村裡的姑娘們幽會。這讓我不禁想到《聊齋志異》里描述的白暨豚化身的女子,然而伊人已逝,空留哀傷。
世界上最棒的小島,萌到心坎里
且把哀傷打住,看著眼前的貝格爾海峽,想到當年達爾文穿過這裡到達南美西岸後,發現了另一片動物天堂。
至今,那裡的動物還基本保持著不畏懼人類的天性並且繼續存活著。不知道為什麼,他當年在貝格爾號上留下的遊記並沒有仔細描述藍腳鰹鳥蠢萌的求偶表演,大概是一心專注於群島間陸生動物的區別,以求獲得演化理論的靈感了吧。
圖片:wiki commons/Pete
啊,加拉帕戈斯,十三種萌萌的達爾文雀、一度有十五個亞種的加拉帕戈斯象龜——在這片厄瓜多國家公園、世界遺產、演化學勝地、世界上最棒的小島,太多的傳奇,在呼喚著我。
所以,吃下達氏癭果盤菌這個惡魔果實獲得的能力,大概就是想要走遍各地萌物的家,以求格物致知的好奇心,不然誰要去吃長得那麼奇怪的蘑菇。感謝達爾文先生告知這個蘑菇沒毒,其實在野外隨便吃蘑菇是危險動作,切勿模仿。
至於這份好奇心有什麼用,我也不太清楚,反正《物種起源》是當年最暢銷的書,就是這樣。每天看著《物種日曆》上萌物的你,不如像我一樣,踏上征途,親眼看看它們?
- END -
本文來自物種日曆公眾號,已獲得轉載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34370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