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摘一朵格桑花插在發間自拍發票圈,卻拔起了狼毒草。
想去給幾個爭吵的喇嘛勸架,卻被請出現場說不要影響辨經。
哼著許巍歌要去找 " 藍蓮花 ",卻被告知那是藍罌粟。
最吸引馬可 · 波羅的其實不是中土的繁華,而是藏地的財寶。
尋夢,還是踩雷?去西藏前怎麼能不知道這些決定逼格的冷知識!
本文部分內容經授權轉載自 " 西藏人文地理 "
ID: xizangrenwendili
格桑花究竟是什麼花?
傳說中的格桑花似乎和另一個經典品種 " 故事裡的小黃花 " 一樣,廣泛流傳在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以及各位藏地老司機車上的循環洗腦神曲中 …. 成為腦補藏區美景,神遊西藏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然而,你真的知道格桑花是什麼花麼?做個簡單的測試,你覺得單憑印象,以下 ABCD 四張圖中哪種是格桑花?
沒錯,機智如你應該已經識破了小編的套路。以上四種都!不!是!下面這種才是(咦,這個真的不是菊花的親戚麼?幻滅!)
格桑花種名叫 " 金露梅 ",又稱娑蘿,被藏族鄉親視為象徵著愛與吉祥的聖潔之花,也是拉薩的市花。格桑花隨著季節顏色也會轉變,它美麗而不嬌艷,柔弱但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語裡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也叫幸福花。
不是喇嘛吵架,而是辯經!
喇嘛在辯經時,肢體動作頗多,語調語速高且急迫,常使圍觀遊客,產生一群喇嘛在吵架的錯覺。然而這些肢體動作都是有特殊含義的,是 " 辯經禮儀 " 的一部分。
Photo by 朽墨醉影 via 西藏人文地理
辯經的起勢是拍手,每次提問時,先退後幾步,跟著右手把念珠一甩,套到左臂上,前跨步,右手高高舉起,用力一拍左手,一個炸雷般的拍手聲便響在了坐著的喇嘛頭上或額前。拍手有兩個作用,一表示我現在向你提問,請你趕快回答並向其致敬;一表示在氣勢上要威懾對手。答辯者如果應對得體的話,即引起圍觀喇嘛的喝采;若詞不達意或義理不通的話,即遭滿堂鬨笑。
Photo by 正在學攝影 via 西藏人文地理
原來你是有毒的藏紙!
西藏造紙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不怕蟲蛀鼠咬,不會腐朽變色,更不易撕破,藏紙保護著寺廟佛殿里的經文典籍歷經數世紀風雨滄桑流傳下來,記錄著藏區的變遷,見證者西藏的歷史。
然而 … 這歷經歲月洗禮而不腐不蛀的秘密居然是,裡面加了劇毒的狼毒草!就是金庸小說中絕情谷底種滿了的那種絕情花,斷腸草!
Photo by Kuan Sun via Flickr
藍蓮花是藍色的蓮花?科科
在哼唱許巍的《藍蓮花》的時候,你腦補的畫面是一朵朵藍色的蓮花在空中飄蕩麼?科科。 剛剛把眼睛從地上撿起來的小編現學現賣為你科普一下。
許巍歌中唱的藍蓮花其實是綠絨蒿,它也是不丹的國花。有一種說法,藏地寺廟裡的白度母、綠度母手持的花朵,實際上也是綠絨蒿。下面這個就是綠絨蒿
Photo by 牛洋 via 西藏人文地理
的標本。嗯。再下面這個才是真花。
Photo by 牛洋 via 西藏人文地理
你甚至不能期待他一直是藍色的,它可藍,可黃,可紫,還可能是漸變色 ….
綠絨蒿按植物分類學中的劃分,於罌粟科綠絨蒿屬,對,罌粟科。所以它其實是 " 藍罌粟 " 啊,摔!
藏版布魯斯?!
源自美國黑人的 " 勞動音樂 " 布魯斯,被譽為現代音樂的始祖,也是美國的國寶。這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然而藏族人民在勞動中也有伴隨勞動唱歌的習慣!
Photo by 玄空 via 西藏人文地理
農民收割、播種、耕地、除草;牧民放牧、擠奶、打酥油;建築工匠砌石、背土、鏟土等勞動無不伴隨著歌聲或舞蹈。" 打阿嘎 " 就是其中之一。
Photo by 拍鳥的亦諾 via 西藏人文地理
在 " 打阿嘎 " 打制過程中,年輕的藏族男女們通常手執木夯(hang),分成兩組,在勞動時此起彼伏的唱著夯屋頂時的勞動歌。他們唱著歌、按著一定的節奏前後左右移動步伐,同時用手中的工具敲打著腳下的碎石和泥土。勞動場面也是像一種歌舞表演。 " 打阿嘎 " 時所進行的獨特地伴唱伴舞形式如今成為特有的人文景觀。真,藏地布魯斯!我驕傲,我點贊!
是什麼讓馬克波羅對西藏情有獨鍾?
是黃金!馬可波羅關注西藏的目光,是金色。黃金和西藏的組合在西方人的腦海中逐漸成為不可分隔的表達。
《海外來客》-尼古拉 · 羅列赫 繪
這還要從希羅多德(Herodot)講起,在他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想像力堪比《山海經》的《歷史》(Histiriesapodeixis)中記載,印度北部喜瑪拉雅山區有個亞馬孫王國,那裡生長著一種在建築蟻穴時開採地下黃金的巨型螞蟻。這或許是黃金和西藏組合的濫觴。後來,懷揣著點石成金夢想的科學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 90-168)再次把這個典故引用到《地理》(Geography),隨著這本希臘文著作被翻譯成阿拉伯語和拉丁文,造就了西方人對黃金西藏的認知:黃金流淌之地的。傳說藏地黃金多到隨便在地上一挖就閃現,多到用不完就隨手放回地下,實在太多了根本不屑儲存。
《通往香巴拉之門》-尼古拉 · 羅列赫 繪
正因為如此,及時馬可波羅被層層朱門震懾被金鑾殿耀花眼之後就根本無法徒步到西藏,他仍滿懷激情對其歐洲同胞們吶喊:快來西藏吧。
這裡有一個神秘的鬼湖
瑪旁雍錯在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城東 35 公里、崗仁波齊峰之南。它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自然風景非常美麗。與岡仁波齊峰一樣,瑪旁雍錯也是不同宗教信眾 " 共享 " 的聖湖。然而與聖湖比鄰的拉昂措,風光同樣美麗,湖水同樣是藍得心醉,可卻被扣上 " 鬼湖 " 的惡命,被打入另冊。
Photo via Wikipedia
鬼湖與聖湖一湖咸,一湖淡,一個清澈澄明、寧靜安詳,一個水色晦暗、惡浪迭起。在信徒心中,兩座湖泊就是生與死的距離。至於為什麼相距不到一公里的湖會呈現出如此迥異的差距,還沒有確實的解釋清楚。關於兩個湖的異聞傳說也一直在藏區流傳,至今當地百姓還說兩湖底是相通的,如果有一天聖湖之水沿河槽流入鬼湖,且同時流入金色魚與藍色魚,則鬼湖的水也會變得像聖湖之水一般清甜了。
在拉昂錯湖畔,人常有一股奇怪的感覺在胸中升起:偌大的湖區見不到一人一畜,空曠得象是站在了宇宙邊緣。所以,鬼湖裡到底是什麼鬼?
厲害了,word 土撥鼠!
莫斯卡位於四川丹巴金龍大雪山旁,海拔 4300 米,被三座神山環抱,集雪山、森林、草原、冰河、海子為一體。莫斯卡人守候著這片凈土,在超然物外的勝境中,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
Photo by 查無此丸子 via 西藏人文地理
在這樣一片美好的土地,呆萌壯碩的土撥鼠們似乎也被培養的非常有靈性。它們會禮貌地雙手合十,按照順序接受屬於自己的美味,不爭不搶。
Photo by 卓拉 via 西藏人文地理
Photo by 默默 via 西藏人文地理
小傢伙們是非常容易滿足的,一塊小餅乾,吃的香香的 ~ 任你拍 ~ 還會有負責放哨的土撥鼠,看到有人來,確認沒有危險,就會呼喚小夥伴愉快地跑過來 ~
Photo by 默默 via 西藏人文地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34245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