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歷程與人生旅程,有幸讀到

筆者本人以前在從事醫療工作,先從醫學的角度普及一下臨終的過程,其實大部分人對臨終都存在誤解!

1 在生命最後階段,不少病人與別人的交流減少了,心靈深處活動增多。不要以為這是拒絕親人的關愛,這是瀕死的人的一種需要:離開外在世界,與心靈對話。

調查顯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44%嗜睡,但沒有一個處於無法交流的昏迷狀態。死前最後6小時,清醒者僅占8%,42%處於嗜睡狀態,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屬應抓緊與病人交流的合適時刻,不要等到最後而措手不及。

2 死亡臨近,口腔肌肉變得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咯咯的響聲,醫學上稱為「死亡咆哮聲」,使人聽了很不舒服。但此時用吸引器吸痰常常會失敗,並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應將病人的身體翻向一側,頭枕的高一些,或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

瀕死的人在呼吸時還常常發出嗚咽聲或喉鳴聲,不過病人並不一定有痛苦,此時可用一些止痛劑,使他能繼續與家屬交談或安安靜靜地走向死亡。記住了,沒有證據表明緩解疼痛的藥物會促使死亡。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所以,不想讓病人聽到的話即便在最後也不該隨便說出口。

記住:對於臨終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適當的、創傷性的治療。不分青紅皂白地「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是愚蠢和殘忍!話題有些沉重,但生死都是自然現象,不得不說。

旅行不能改變生活,但絕對可以豐富生活

從安全和規劃性來說,有計劃的旅行才是成熟的旅行;當然,旅途中可以因應新發現而修正行程

旅行的目的就是放鬆身心,旅途感受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所帶來的作用比心靈雞湯更實際,影響也更深遠。一場有意義的旅行勝過任何文字上的心靈雞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3357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