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彩色的浪漫水城,據說是上帝流下的眼淚!

(本圖擷取自網路)

如英國詩人布朗寧1851年所說:「再沒有與它相似或相同的城市,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威尼斯。」威尼斯的美是無與倫比的,文藝複興的精華至今仍閃耀著光芒,沒有惱人的汽車噪音,只有貢多拉不緊不慢的槳聲欸乃。

(本圖擷取自網路)

這是一個童話般的真實世界,一年四季都嫵媚迷人,聖•馬可廣場是世界上最美的客廳,幽深小巷中隱藏著古老的咖啡館和工藝品店,街角櫥窗里尖下巴的面具帶著金屬質感的微笑,轉過街角就是千古一歎的那座橋。一聲悠長的歎息,穿過千年的歲月。

(本圖擷取自網路)

威尼斯素有「水上都市」、「橋城」、「百島城」之稱。這里的聖馬可廣場是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這里的威尼斯大運河有美不勝收,還有徐誌摩筆下那憂傷的歎息橋,宏偉的鍾樓,著名的聖馬可大教堂,華麗的總督宮,這些建造在水上的美麗建築和蜿蜒的水巷一起,讓威尼斯的浪漫風情久久揮之不去。

(本圖擷取自網路)

威尼斯是文藝複興的精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上帝將眼淚流在了這里,卻讓它更加晶瑩和柔情。美麗的建築倒映在水中,威尼斯也漂蕩在水中。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

聖馬可大教堂 Saint Mark's Basilica

(本圖擷取自網路)

(本圖擷取自網路)

聖馬可大教堂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它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教堂建築循拜占庭風格,呈希臘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圓頂,為融拜占庭式、哥德式、伊斯蘭式、文藝複興式各種流派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傑作。

歎息橋 Ponte dei Sospiri

(本圖擷取自網路)

(本圖擷取自網路)

歎息橋是義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典型建築,它建成於1602年,連段連接著法院與監獄兩處。歎息橋里水面很高,但是橋面卻只有36英尺寬,但是遊人站在這座高高的橋上,一定會被視線範圍內的美景所震懾。

(本圖擷取自網路)

關於歎息橋名字的由來還有很多說法,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歎息橋是古代由法院向監獄押送死囚的必經之路,死囚通過此橋之時,常是行刑前的一刻,所以常常感歎即將結束的人生。

(本圖擷取自網路)

另外一種更浪漫的說法是,那些在日落時分,在歎息橋下的長地平船上接吻的夫婦會得到永恆的愛,同時他們也會感歎彼此之間的愛戀,歎息橋由此得名。因此這里也成為了威尼斯最著名的橋梁之一。

大運河 Canale Grande

(本圖擷取自網路)

大運河是威尼斯城的主要水道,呈S型,把城市分割成兩部分。大運河長4公里,寬30至70米,平均深度5米,與177條支流相通。威尼斯大運河有著「水上香榭麗舍」的美譽,兩岸有許多羅馬式、哥德式和文藝複興式的宮殿、教堂、旅館等宏偉建築,藝術家和遊客爭相尋訪。

(本圖擷取自網路)

大運河中運營各種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水上巴士」和「貢多拉」。 「水上巴士」是大運河的一道獨特景觀,輕巧便利,不過通常比較擁擠。而單人劃槳的「貢多拉」富有威尼斯特色,船首外包鋼皮,昂然翹立。大運河中的水上巴士和貢多拉。

里亞托橋 Rialto Bridge

(本圖擷取自網路)

在威尼斯400多座橋中,除了歎息橋之外,里亞托橋最為有名。它位於威尼斯S型大運河幾乎正當中的位置,建於13世紀,原本為一座木橋,之後改為大理石橋。里亞托橋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築成,橋中央是一個造型優美的亭閣,橋身有不少精美的雕刻,可以說大橋本身就如同一件精緻的藝術品。

(本圖擷取自網路)

它也是威尼斯本島上橫跨大運河最宏偉的橋,在此俯瞰大運河兩岸的繁華是一大享受,也是威尼斯之旅的重頭戲之一。

(本圖擷取自網路)

自中古世紀以來,里亞托橋就是威尼斯城的貿易中心,莎士比亞的經典劇《威尼斯商人》就以此橋為背景。與此同時,現代電影《情定日落橋》中,那座讓人於日落時分互許終身的橋也就是這里。相傳如果戀人們在里亞爾托橋下深情擁吻,則他們的愛情便可以天長地久、永生不滅。

聖馬可鍾樓 Campanile di San Marco

(本圖擷取自網路)

聖馬可鍾樓隸屬於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築物,作為這座瀉湖上都市的燈塔,鍾樓長久以來被威尼斯人視為威尼斯不可爭議的地標建築,它在威尼斯的地位更甚於聖馬可大教堂本身。你可以搭乘電梯登上樓頂俯瞰威尼斯城風光,你甚至還能張望到西北方向美麗的阿爾卑斯山。

(本圖擷取自網路)

聖馬可鍾樓的前身是一座9世紀建立的瞭望塔,後轉建為鍾樓。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聖馬可鍾樓多次遭遇地震、火災的破壞,經曆了數次重建和翻修。如今這里成為了世界各國遊客遊覽的勝地,站在聖馬可廣場上可以與鍾樓合影留念。

總督府 Palazzo Ducale

(本圖擷取自網路)

從威尼斯大運河望向聖馬可廣場,美麗的粉紅色總督宮是最亮眼的焦點。總督宮南面為威尼斯瀉湖,西面為聖馬可廣場,北面為聖馬可大教堂。

(本圖擷取自網路)

建於九世紀的總督宮是昔日總督道奇的宅邸,同時擁有立法、行政、司法等機關,為威尼斯共和國的權力中樞。如今建築已成為一座博物館,遊客可以欣賞到丁托列托和委羅內塞描繪的威尼斯的繪畫作品。

布拉諾島 BURANO

(本圖擷取自網路)

布拉諾島位於威尼斯以北11公里處,又名彩色島,當地人曾以打漁為生,為了方便離家的男人回來時能夠輕易找到自己的房子,居家的主婦們將自己小巧玲瓏的房子刷得色彩斑斕,布拉諾島也許就成了世界上色彩最鮮亮的地方。

(本圖擷取自網路)

這些多彩的房子一個挨一個,組成七彩小巷,夾在百轉千迴的河流之間,同樣色彩明快的小船靜靜地停在河邊,來到這里便如進入了充滿童真的童話世界一般。

(本圖擷取自網路)

布拉諾島並不大,很適合慢慢步行遊覽,二至三個小時就能逛完。島上居民都是漁民的後代,島上的手工蕾絲和抽紗製品與穆拉諾島的彩繪玻璃一樣,都是威尼斯聞名遐邇的特色手工藝品。

穆拉諾島 MURANO

(本圖擷取自網路)

被譽為「威尼斯之花」的威尼斯玻璃工藝相當出名。如今前往可以參觀穆拉諾島上的玻璃廠,觀看玻璃師傅現場吹製玻璃製品,已經成為初次到威尼斯旅行的遊客不可少的項目之一。

(本圖擷取自網路)

目前島上100多家玻璃作坊,主要以前面經營店鋪,後面工廠的形式出現。你可以在這里欣賞到玻璃製作的全套工藝。當然參觀結束後你不僅可以和製作師傅合影留念,如果覺得對方手藝精湛的話還可以適當的給予一些小費。

(本圖擷取自網路)

離威尼斯主島以北約1.6公里的穆拉諾島最為出名。從主島坐水上巴士就可以到達穆拉諾島,交通十分方便。

利多島 Lido

(本圖擷取自網路)

利多島是威尼斯最大的外島,位於威尼斯的東部,這座18公里長的長條形沙洲島嶼是威尼斯的天然防波堤和城牆。

(本圖擷取自網路)

如今也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度假勝地。島上最繁華的是聖瑪利亞·伊麗莎貝塔大街,從朝向威尼斯一側的淺海到亞得里亞海濱橫跨利多,街旁有許多旅館、商店和招待旅遊者的飯店。

(本圖擷取自網路)

從9世紀末開始,利多島就是一個時髦的海濱度假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文豪托馬斯·曼在小說《威尼斯之死》里描述了它的輝煌時期。而一年一度的威尼斯電影節就在此舉行。這里有平靜的海面,薄薄的金色的沙子,緩慢傾斜的河床,在這里享受陽光沙灘絕對是美事一樁。

安康聖母教堂 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本圖擷取自網路)

安康聖母教堂是威尼斯巴洛克藝術大師巴爾達薩雷·隆蓋納的傑作。教堂簡稱為「Salute」,位於威尼斯大運河和威尼斯潟湖的聖馬可內港之間風景優美的狹長的尖角地帶,從水路進入聖馬可廣場者都可看見。

(本圖擷取自網路)

它擁有次級聖殿的地位,其富於裝飾性的獨特外形和地理位置使之成為義大利最上鏡的教堂之一。

(本圖擷取自網路)

教堂主體為頂著巨大圓頂的八角教堂,周圍有六座禮拜堂環繞。面對著主祭壇的聖器室內,有描繪舊約故事的壁畫《大衛和格利亞》、由「西方油畫之父」提香創作的天花板壁畫以及由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丁托列托創作的壁畫《迦納的婚禮》,非常值得駐足細賞。

(本圖擷取自網路)

教堂內部有一個中殿,三個小教堂以及彩色大理石地板,地板的中間設計了一個五朵玫瑰花的圖案。Longhena設計的那個宏偉的祭壇尤其華麗。在它的右邊是Tintoretto's Le Nozze di Cana,而教堂附屬室的天花板上以提香的畫做裝飾。

聖喬治馬喬雷教堂 Church of San Giorgio Maggiore

(本圖擷取自網路)

(本圖擷取自網路)

聖喬治馬喬雷教堂始建於16世紀中期,於1610年建立完工。科林特式的巨大圓柱形成了教堂壯麗的外觀,教堂內有多幅丁多列托的作品如《馬納的寶藏》、《最後的晚餐》等。從教堂內的電梯可直達鍾樓頂,由此可眺望朱提卡島到對岸聖馬可廣場的美麗景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2066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