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經發願,此生必去台灣貓村一日游,想必這個地名貓控們都不陌生。今天我終於來到了在心中勾畫過不知多少遍模樣的台灣貓村。
貓村,真正的名字叫做猴峒。台北郊縣瑞芳區的一個小村莊。曾經礦藏豐富,煤礦采盡之後,村莊便沉寂下來。台北的平溪線本是觀光客與鐵道迷們趨之若鶩的火車線路,猴峒作為平溪線的一個小站卻成為被人們遺忘的角落,直到這裡聚集了許多貓咪,才重新煥發了生機。
平溪線沿途多山,雲層低低地壓在山上,不時有清澈的溪流從車窗外閃過,鐵路旁簡單素樸的民宅與物什,讓人憶起童年。只是,我的心思全部在即將抵達的貓村,無心體會這美好的景致。
我打量著四周的環境,試圖找到一些貓的痕跡。當然,我沒有失望。連接月台與售票廳的通道兩側,滿是可愛的貓咪卡通畫和讓人忍俊不禁的貓咪告示。小小的售票廳里則站著一對迎客的「貓夫妻」,兩側居然還有貓爬架與歷任貓站長的相片。售票窗口前放著已經仙逝的黑鼻站長的公仔。
售票廳里有一間貓行館,販售各種可愛的貓咪明星片和紀念品,下樓梯,出站,一下子竄過來五六隻花色各異的貓咪,我欣喜地驚呼一聲,忙不迭地喀喀喀拍照,在這裡工作太治癒了,遠離城市喧囂,空氣清新,整日有貓咪相伴。
告別了眾貓咪,開始步向真正的貓村。猴峒果然很小,只有一條丁字形的商店街,道路兩旁是一些古早味的小吃店和貓咪紀念品商店。
所有店鋪幾乎都有貓元素。經過一家面鋪,正在做麵條的阿嬤友好地用閩南語和我打招呼,可惜我聽不懂,只能一個勁兒衝著她樂。
村裡有兩家麵店,當這個煤礦小村有三千個人的時候,這兩家麵店就存在了,到它只剩下兩三百人的時候,它們也繼續存在著。一家叫做阿蝦,一家叫做大面發,兩家小吃店很好玩,禮拜一都固定不營業。營業只是從禮拜二到禮拜天,從早上六點到晚上七點。他們之間,我常常形容,有點像台灣的兩個政黨,一個是民進黨,一個是國民黨,互不往來,也不講話。
時間在貓村這裡變得緩慢,10點多,很多店鋪還沒有開始營業。有一間十分有愛的店鋪,店招上寫著「貓咪的學歷都是夜間部」,這文案寫得太贊了,看得我會心一笑。
當然,猴峒的街道怎麼少得了可愛的小朋友們呢?它們都被友好的村民和遊客給寵的點也不怕人。
要不是看到煤礦博物館的建築和廢棄的老礦場,我幾乎已經忘記了這個無比小清新的地方,曾是如此沉重。
煤炭博物館裡的玻璃幕牆上拼貼著礦工們對自己生活的記錄,看著看著,想到吳念真老先生寫的《這些年,那些事》,眼淚一下子就湧出來了。好在博物館裡隨處可見的貓咪們給沉重的空氣中增添了幾抹溫柔,我不由蹲下來輕撫貓咪們的皮毛……
走出煤炭博物館,我一路往老礦場走。果然是貓村,一路上遇到各種貓咪撒嬌賣萌,還有轉為貓咪搭建的日式貓屋,可愛爆了啊。
登上了貓村高高的大橋,對岸翠綠的山坡有錯落的村屋,橋下溪水碧綠,三三兩兩的人在垂釣,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樣風景如畫的地方,原來是礦場。
猴峒並沒有因為成為小清新的貓村景點而遺忘掉自己的歷史。煤礦的遺蹟在這裡隨處可見,白牆上「安全生產」的紅色標語與大陸並無二致。銹跡斑斑的機器和礦場的殘垣斷壁與明麗現代的小店交錯,毫無違和感。
貓村,就是我想像中的樣子,甚至比想像中還好,更多了一份人情味。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