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又稱台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台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
台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海科館是一座有別其他國內社教館所的博物館,它擁有最自然的山海景觀,實具特色的建築物。展示內容更是豐富,尤其它錯落於社區民宅間;此種零距離特殊地理區位,讓海科館的規劃與營運更具挑戰性。海科館的展示主題涵蓋海洋環境、海洋科學、海洋工程、海洋文化,廣泛展示內容主要在傳達海洋的知識。
地址:基隆市202北寧路446巷101號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此館主要是為了搶救台東卑南遺址而成立的。1980年7月,台灣鐵路管理局南迴線因興建卑南車站(今台東車站),無意中發掘出藏有大量文物的卑南文化遺址,經過政府及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師生考察,該地是台灣新石器時代目前發掘出來範圍最大的遺址,在多年的文物搶救、考察與規划下,博物館目前分為三大主題來展示不同種類的文物,分別是台灣自然史、台灣史前史與台灣南島民族。該館並非直接建在考古遺址上,而是另建有卑南文化公園來保存遺址。
史前館的建築設計是由國際競圖之後選出的,建築師是麥可葛瑞夫(Michael Graves)。整個館地約有10公頃,東邊是博物館,西邊是文化公園。
地址:台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占地面積19.16公頃,由於位處市中心而擁有地利之便,從繁忙的交通要道九如一路行經,高聳石牆排列的門面和壯闊建築不免令來往過路人略感距離,但只要實地踏入認識,便能發現它活潑可愛的內在世界。「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工館)分南北二館,主要供民眾參觀的北館,以展示科技相關主題為主,平易近人的展覽方式,不論抱持的是何種心情來此,分齡參觀路線的規劃,相信皆能滿足各種族群。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 720 號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是個綠瓦紅牆的建築物,標準的清朝風格,沒有瑰麗的裝飾,樸素的風格,「國立」歷史博物館正顯示了博物館的幽雅。「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有五萬多件,上從殷商時期下至民國,可以說是貫了中國大半個歷史,「國立」歷史博物館中收藏近5萬件,主要來自河南博物館遷台文物及日本戰後歸還的古物為主。包括安陽出土的銅器;洛陽出土的先秦繩紋陶;六朝的唐三彩等。其中包括有青銅器、銅器、玉器、陶器、書畫、宗教文物和民俗文物等,可以說是非常的難人可貴。
「國立」歷史博物館在政府機構和私人收藏家的捐贈下,使得該「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展品更為充實。除了這些展示品之外,這裡還有一處吸引人們長駐的地方,那就是四樓後頭的景觀休憩區,這裡不只是個賞景,也是個品茗的好去處,座在窗欞旁,一大片的荷花就在眼前,一陣陣的茶香,那可真是人間的一大享受,而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舍外頭,還有露天的咖啡座,這一切可以說是風雅極了。想享受一個休閒且又有知性的下午,這裡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地址:台北市南海路49號
原住民文化園區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位在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與臨近三地門鄉交界之隘寮溪南岸之「富谷灣」,景觀優美且富變化,周圍二百公頃範圍內,又無現代建築物,且交通便捷,是民眾遊憩的理想地點。原住民九族傳統建築文化展示以聚落型態,將各族傳統建築物依原住民各族主要之建築型態,包括泰雅族、賽夏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曹族、布農族、排灣族及魯凱族,分門別類予以重建或由山地遷建於平地,以展示其多樣性。九族生活形態展示館則透過原住民生活形態的蠟像展示與多媒體劇場之動態放映,讓觀眾能身歷其境,了解各族的自然及文化整體面貌。文物陳列館中展覽高山族傳統文物標本,按食、衣、住、行、育、樂的類別,做生動、清晰的方式陳列,並規劃有「特展室」,供收藏家借展或捐贈文物的展覽。工藝館可透過現場示範,欣賞到山地藝品的製造過程,項目包括織布、珠工、刺繡、編籃及織網等。
地址:屏東縣瑪家鄉北葉風景104號
「國立」台灣博物館
「國立」台灣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光復後改成現名。典雅莊嚴的仿西洋式外觀,由日本建築師野村一郎所設計,其建築平面呈「一」字形,入口正面仿自希臘神廟,山牆上飾有華麗的花葉紋飾。在空間配置方面,入口和大廳位於中央,兩翼展覽室左右對稱,大廳環繞32根柯林斯式柱式,柱頭上飾有精緻的葉子,營造出高貴的氛圍。博物館仍延續創館時的規模,以人類學、地學、動物學、植物學等為主題進行研究及搜集,除將成果透過陳列展示、教育活動等呈現外,並藉由深入淺出的方式提供民眾自然生態之美。
「國立」台灣博物館藏的展示區有館內和館外兩種,「國立」台灣博物館外所展示的有台灣早期的火車頭,這火車頭可是在劉銘傳闢建鐵路時所引進的,當時這些火中還需以煤燃燒產生的熱能轉換為動能;台灣東海岸所掘出的岩棺,這些岩棺可都是先民們生活的點滴寫照;碑林,這裡的碑林中有一個很特別的碑,那就是有一個告知由唐山來的人們,來到了台灣需注意的事情。
而「國立」台灣博物館內則分為好幾區,有動植物區,人文區,和台灣的原住民區,它們試著用這些不會說話的東西,訴說著台灣的歷史。「國立」台灣博物館除了這內容的軟體之外,這整棟大樓也本身也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材,身為三級古蹟的它有著希臘神殿式的柱子,如回教堂般的屋頂,細緻繁複的山牆,而山牆上的花紋全是歐式如家徽般的東西,一進入就是一個挑高的大廳,就像是路易時代的宮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更為讓國人認識、了解台灣本土的植物生態,這是一座植栽756種台灣原生種植物並劃分八大生態區熱帶雨林溫室的物植園。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景點:水鍾,高3.5公尺,由法國物理學家設計製造,位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西屯路前方。水鐘的運作是藉由水的重力帶動鐘擺並蓄積水量,當水位高度超過玻璃彎管時即產生虹吸作用,將水迅速吸排至一定位置,水鍾即藉由鐘擺和多組的虹吸管循環運作來計算時間.
地址:台中市館前路一號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海生館以尊重海洋為出發點,與環境融合、並展現出水的精神與特性,自然成為其設計的基本理念。 實際上海生館的位置正是座落於龜山腳下,依山傍海;地理條件既符應建館理念,建築設計當然就應該讓參觀的民眾聯想到海,因此大到主體建築、遊客中心、小至親水廣場、迎賓雕塑,都是與海有著連結。
遊客中心小波浪型,像山又像水,是山與水的結合。親水廣場的鯨魚群像,象徵對海洋生命的尊重。大廳頂上的迎賓隊伍,象徵水族生物的和善與好客。而主建築大波浪型的屋頂,更是讓人從遠處就感受到海的熱情招呼,與浪濤聲同步吸引著民眾,自然的與環境融為一體,讓人看到建築就看到海;想到海生館就想到海洋一般的密不可分。
地址: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後灣路2號
台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
提供親子共同學習交通安全規則,館內分為兒童館、交通公園及明日世界三部分。
地址:台北市汀州路3段2號
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位於台北縣八里鄉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面積約為62500平方公尺,為地質學者林朝綮在這裡發現史前的煉鐵遺蹟,同時亦發現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因而判斷此處為史前遺址,並依據該地地名將它定名為十三行遺址,至於命名為「十三行遺址」是根據考古學習慣,史前遺址的命名多採用發現地的最小地名,而十三行遺址之所在地,台北縣八里鄉頂罟村的別名為「十三行莊」因而得名。
地址: 台北縣249八里鄉博物館路200號
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
國民戲院(即今日的影像博物館),日據時代舊稱新竹市營有樂,於1933年開幕啟用,是全台灣第一座擁有冷氣設備的戲院,光復後更改名為國民大戲院,將原有的五百個席次擴充為七百個席次,除了播放電影,也曾舉辦過音樂會、入伍徵召、歌舞劇等活動;在那個物資缺乏的時代,國民戲院代表的是一個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步伐,一個戰後現代化社會的公共建築代表。
鶯歌陶瓷博物館
鶯歌陶瓷博物館位於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臨近新設立之鶯歌高職,面向鶯歌溪,於89年11月26日開館營運,是全國首座陶瓷專業博物館。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和鶯歌陶瓷公園占地12公頃,整體建築造型簡潔、自然,主建築規劃成地上3層、地下2層的展覽館,總面積為13812.37平方公尺,建築形式以灰色清水模、整棟透明的玻璃可穿透連結內外的環境,使空間產生無限延伸和虛實的變化,整體呈現質樸又設計感豐富的美感,更可襯托出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品的重要性,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更成為鶯歌鎮上一座絕美的地標。
美濃客家文物館
美濃客家文物館有6大單元,利用多種媒體、實物、相片、文獻、影片、錄像帶、複製模型、生態造景、互動展示等,展現美濃地區客家族群文化,陳述客家文化在美濃地區的面貌,主要展示美濃客家的移民、客家衣飾、客家女性與傳統美食,呈現各面向的歷史風貌,並深入將族群特質與環境的互動關係表現於文物展示中。同時希望藉由整個客家文化完整的呈現,讓後代的子子孫孫能夠更了解這即將失落的文化財產。
另外館內也設有圖書資料室,裡面搜藏著客家歷史的相關資料與史料,平日並不對外開放,需事先申請。文物館本身也會不定期地舉行展覽活動,增加與民眾的互動,藉此增加客家文化的傳流,是讓您可以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最佳場所哦!
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於1999年12月18日正式開館,位於新竹公園西北方。館內面積約一千九百多平方公尺。館內的特色著重於描述新竹地區玻璃工藝的主要產品特性、原料成份、製作工具、製作程序,探討過去的新竹為什麼可以成為玻璃工業的重鎮,因為早期的玻璃纖維、熱塑拉絲藝品、熱水瓶玻璃、聖誕燈泡,都曾經是新竹地區第一個生產的。而且館內定時都會有展覽,展出的作品有早期與現代的作品,而且還有固定的空間提供給藝術創作佳作個人展覽。
地址: 新竹市東大路一段 2號
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Taipei Fine Arts Museum),於1983年12月24日正式開館。位於中山北路三段,圓山中山橋前,該館地上三層、地下三層,內外設計別致,造型宏偉,堪稱為具現代感十足的灰白色建築物,占地約6000餘坪,共計有26個室內展覽室、12個雕塑中庭,是台灣第一座以展覽現代藝術為主的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104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04905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