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種病....

分享知識| 2016-04-22| 檢舉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從雲南到印度 – 玖】遇見不一樣的大理城外

在大理古城,待上幾天也不會悶,因為這裡正是為發呆愛好者而存在。幾天過去,對古城內的大小街巷都走過,是時候到城外去探索!很多人會選用單車或電動機車往城外跑,我選擇了一個幾乎沒有人考慮的方式:徒步。因為,徒步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和人物。

從大理古城南門步出古城,沿景觀公路一直朝洱海邊方向走,終點是六公里外的才村碼頭。橫過車來車往緊貼古城而建的大麗線(大理>麗江),之後隨意跟隨一位穿上白族民族服的中年婦女深入村落,反正不趕時間。

當越遠離古城的繁華,就越接近樸實的大理,穿過林立兩旁的白族傳統牌樓式民居,接下來是田埂路上。

烈日下務農的農夫、田間嬉戲的孩子、收割的老者,只花一小時的徒步離開古城牆,就可以置身大理城外,被只會出現在紀錄片的田野坎煙包圍,不!應該說終於被世界包圍,不再受困於城市牆垣。

走出田埂路,轉入環海西路,兩邊仍是農田,不同的是被混凝土路分隔開。遠處傳來燒焦雜草的味道,雖然刺鼻,但加上農婦弓身務農的畫面、彼此吶喊交談之聲,是嗅覺、視覺、聽覺組成的田園饗宴。

耀眼的陽光,從背景蒼山灑下田野,這片地千百年來孕育大理,說不定昨晚大理城內放進口裡的青炒土豆絲正來自這片田。靠山食山,靠水食水,大理卻兩者皆備,從來都是富庶之地。貴為雲南第二大湖的洱海,即使2009年雲南連連大旱,大理在溪流、泉眼乾涸,大理城外田野仍不減收成,算是洱海對大理人的不離不棄。

當轉入環海西路,只要慢步一條半小時的大直路,遇見才村碼頭的路牌往右轉,再走十五分鐘就可以到達洱海岸。趕及黃昏時份抵步,回頭便能看見夕陽除除落下蒼山後,天色漸轉為橘黃色,從海西遠眺海東沿岸的雙廊、挖色、海東三大鎮,雲南高原土地呈現出層次分明的紅土,那一刻只想放下照相機,在黃昏鳥嗚下靜觀夕照在紅土上揮舞畫筆。

在夕陽下結束大理城外的一天,在蒼山、洱海之間享盡最後一線陽光,來大理,理當如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0358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