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老了會縮水,越長越矮,可三年時間就矮了20厘米會不會太誇張!一名70多歲的老人就因為骨質問題,三年期間矮了20厘米,專家檢查後得出結論,老人家常年不吃葷菜導致骨質嚴重疏鬆,不僅駝背還容易骨折,看來又找到了吃肉的理由哦……
70多歲老人3年身高短了20厘米
僅僅3年時間,一名70多歲的老人,身高急劇縮水20厘米,160厘米變為140厘米。專家接診後發現,老人骨質疏鬆導致椎體骨折,並且還有駝背。
日前,這名老人來到秦淮中醫院骨傷科門診看病。醫生檢查發現,老人胸和腰部已經有4個椎體壓縮性骨折,駝背目測有60度左右,所以身高一下縮水了。據了解,老人多年不吃葷菜愛吃素菜。醫生說,這可能是老人變矮的原因。吃肉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很多不吃肉的苗條姑娘,體檢發現有骨質疏鬆。建議每天吃二兩肉就可以了。
原來不吃肉還會讓身體有這麼多毛病,看來減肥的姑娘們不能盲目的吃素減肥了,該吃啥還得吃,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常年不吃葷菜對身體有啥影響
長期素食 營養失衡
維持人健康的六大營養素為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每類對身體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綜合起來這些營養素主要有三種主要功能:1.供給人體所需熱能。2.供給人體組織生長發育或修補所需。3.幫助人體調整功能。
在吃素幾乎成為一種時尚的時候,不少專家提出,吃素會影響健康。據一份對僧侶壽命的調查,發現僧侶由於長期吃素,身體抵抗力低,患貧血者較多,壽命反而低於普通人。有些人為了符合現代健美「標準」而過分節食或偏食,對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科學家們發現,長期不沾葷腥會使人體所需的一些營養成分得不到及時的補充,使人體內的某些器官受到損害。
老人素食 更應慎重
有些老年人擯棄葷食,轉而吃素,這實際上是不明智的。
由於人體衰老、頭髮變白、牙齒鬆動、骨質疏鬆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都與錳元素的攝入不足有關。缺錳不但影響骨骼發育,而且會引起周身骨痛、乏力、駝背、骨折等疾病。缺錳還會出現思維遲鈍、感覺不靈。因為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錳元素人體很難吸收,而肉類食物中雖然含錳元素較少,但容易被人體利用,所以吃肉是攝取錳元素的重要途徑。因此,老年人不宜單純吃素。
有些中老年人為降低血脂而長期吃素,這樣做也不妥。發生高脂血症的原因很複雜,不少是由於血脂代謝紊亂所致,不能只用油、肉吃得太多來解釋。同時,長期忌食葷腥是一種偏食,會使蛋白質、脂類、脂溶性維生素、某些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誘發癌症。
研究人員發現,老年人低蛋白質飲食導致了激素粘合劑血球素的增加,從而降低了激素的有效性。
均衡膳食 有益健康
現代營養學也不主張人們長期吃素,而是一再強調營養要均衡,營養素攝入比例要合理。營養進補時,也要遵循一定的科學規律,既不能營養不良,也不要營養過剩。不能因為某一種營養素重要就一補再補,造成不良後果。舉例來說,蛋白質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物質,恩格斯曾經形容它:「生命是蛋白質的存在方式」,但就是這生命的第一營養素吧,如果攝入過量也會使人體代謝出現障礙而導致中毒,嚴重的還會死亡。蛋白質如此,遑論其他營養素。過猶不及,信也!
哪些人不適合吃素 吃素的注意事項
不宜吃素的人群營養科主任高級營養師教授表示,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素食,有九類人群就不適合成為素食者。
1.身體本身比較瘦弱、抵抗力差的人;
2.所有生長發育期的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時期,會導致發育不良;
3.計劃要懷孕的女性,若常吃素,可致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引發孕育障礙;
4.月經期間、月子期的女性;
5.更年期的婦女,會加重「更年期綜合徵」;
6.患消化性潰瘍並處在活動期的人,及患胃腸道炎症的人;
7.肝硬化、食道或胃底靜脈曲張患者;
8.腎功能衰竭、部分腎結石患者;
9.嚴重貧血等疾病的患者不宜絕對素食。
吃素的注意事項在了解了吃素的好處和壞處之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吃素的注意事項。重視蛋白質的補充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素食者,每天的飯食中,應當安排五至六種含有高蛋白的食物,如豆類、堅果類、種子類、豆腐或其他大豆製品、雞蛋或乳製品。這些食物雖然種類較多,但食用時可以酌量,搭配食用。
別忘了鈣的補充鈣是保持人體正常工作所需要的一種關鍵元素。素食者不但無法從肉食中獲得鈣的補充,由於他們基本上不飲用乳製品,所以也無法從中獲得必要的鈣補充。
所以科學家建議,在可能的情況下,素食者不應將牛奶之類的乳製品排斥在外,應適量食用乳製品。此外,經常喝豆漿,吃黃豆、椰菜、鈣強化果汁和穀物都能夠對補充鈣起到重要的作用。素食者要注意的是,雖然像甘藍和芥菜這樣的綠色蔬菜被視為含鈣量較高,但並不是所有深綠色蔬菜內的鈣都能為人體所吸收。
適量補充維生素
科學家們發現,素食者的飲食習慣儘管屬於一種「健康飲食」,但由於也是一種「偏食」,所以他們身上的維生素B12供應往往成為一個較大的缺口。
那些一般不食用乳製品、雞蛋、強化豆漿等食品的素食者應當每天服用維生素B12。此外,素食者還應通過服用維生素D,加強對鈣質的吸收。
素食者仍需脂肪
科學家們指出,素食者是比較厭煩油膩食物的,儘管如此,適量攝入有益的脂肪類不但有益於健康,還能夠起到防癌的作用。
素食者4大類
純素食者
只食用植物,人數一般為西方國家最多,大部分均包括蔥蒜等食物。
蛋素食者
食物除植物外,也包括蛋類但不包括奶類,此類素食者以東方國家如中國和日本為多,一般都戒吃蔥蒜五辛類食物。
蛋奶素食者
食物除植物外,也包括蛋類和奶類,此類素食者跟蛋素食者相似,一般都戒吃蔥蒜五辛類食物。
奶素食者
食物除植物外,也包括奶類此類素食者以南亞洲國家如印度為多一般都戒吃蛋和酒,但可接受蔥蒜五辛類食物。
素食6大注意事項要牢記
1、不要以為所有的蔬果,都是可以生吃的
要衝洗乾淨,以防生蟲和農藥。澱粉質,如馬鈴薯生吃,則不易消化。
2、不要把有效的部分,也捨棄不食
儘可能地,能想辦法,吃蔬果的全部,除非是難以消化,或有毒害的。據說蘿蔔的葉子,含鈣比根多四倍,其他維他命含量都是比根多。不妨用油炒豆腐吃吃看。馬鈴署的礦物質存在皮里比根多四倍。芹菜,我們常把葉子去掉,如能利用是很有營養的。吃胡蘿蔔,是以維他命A為主,但皮里卻含有根內的二十五倍。其葉子用油炸一下,伴調味食品,爽口無比。
3、不要長期單吃一、二種蔬果
因為每種蔬果,有每種風味和不同的營養,如果能交替著來吃,則比較容易獲得平衡的營養素,也較有新鮮感。
4、不要待蔬果失去了原有的風味才來吃
所以水果應保持它的新鮮度,也就是保持了營養分。
5、素食者應保證蛋白質足夠
素食蛋白質是否足夠?植物性蛋白質提供的品質如何?黃豆製品是國人素食最重要的來源之一,黃豆可製成豆腐、豆乾、豆皮、豆汁、豆腐乳、豆豉及豆漿等,通常黃豆所含的甲硫胺酸不足,但如果吃足夠的黃豆食品,則蛋白質總量多,甲硫胺酸的攝取量也會超過個體的需要量。另一方面,黃豆蛋白質含有大量的離胺酸,也可補充一般穀類(米、麵粉、玉米)蛋白質中所缺乏的離胺酸。米、麥、麵粉、玉米等缺少離胺酸(LYS),豆類食品則主要缺少甲硫胺酸(MET),如果兩者一起食用就可補充所缺少的胺基酸而提高其營養價值。可以吃一些傳統中國食物,如八寶粥,綠豆飯等。
事實上,素食者不管是否小心利用蛋白質的相輔作用,結果通常都會達到各種食物蛋白質的互補作用。當我們吃米與豆類、豆漿與燒餅油條及其他很多餐食,即在不知不覺中自動地符合了蛋白質的相符功能而形成完全蛋白質。牛奶、乳酪及所含的蛋白質是高品質的蛋白質來源。
6、要適當補充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是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而不存在於植物性食品中的維生素,所以對於只吃植物性食品的全素者,是否維生素B12會缺乏?成為大家探討的問題。維生素B12缺乏,患者的紅血球會發生變化,例如血球變大,血色素減少,血球數目減少,會造成惡性貧血。所以學者們關心全素者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B12?素食者較易有B12缺乏的現象,造成紅血球及血紅素低下的現象。因此要考慮以口服(如酵母菌)或注射方式補充之。對於一個實行奶素的人而言,是不會缺乏維生素B12的。因為B12在牛奶含量是足夠的。植物性食品中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海草類的食物如紫菜、昆布等中。倘若飲食中沒有維生素B12,靠腸肝循環,可以維持二十年不患維生素B12缺乏症。但若吸引不良,大約三年就會有缺乏症。所以全素時間越長,越有罹患維生素B12不足之慮,應補充維生素B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