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為什麼會抖?你的體內有股「風」

Jennie| 2016-04-01| 檢舉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發現自己有手抖的現象。其中,中老年人居多,青壯年也不少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的手抖動不止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西醫的解釋。

1,情緒造成的手抖

人在緊張的時候,或者在恐懼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手抖。這是肌肉和神經應激狀態的一種體現。因此,這是正常現象,不必擔心。

2,繼發性手抖

一些疾病,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頸椎病,會造成手抖的現象。因此,積極排查原發病因十分必要。

3,原發性震顫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引發手抖的原因。超過一半的患者有家族病史。它的主要表現是緩慢進展的姿勢性或者意向性的震顫。靜止的時候不抖動,運動的時候才抖動。特別是在患者拿東西、持重物的時候,抖動特別明顯。不過,這種抖動對神經系統沒有明顯損害。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而在患者精神緊張、疲勞、飢餓的時候,抖動症狀會加重。

4,帕金森氏病

這也是一種常見病因。這種疾病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患者經常出現靜止性震顫,也就是靜止不動的時候抖動,拿東西的時候不動。運動遲緩也是此病患者的主要表現。

上述種種,是常見的引發手抖的原因。不過在中醫看來,手抖的原因無外乎兩個原因:肝風內動或者虛風內動。總之,是體內的一股風邪,讓人的肢體出現震顫。

其中,肝風內動屬於實證,患者多有肝陽上亢的熱症。高血壓、眩暈、頭暈腦脹、目赤腫痛、脾氣暴躁、大便乾結、口乾舌燥等往往是伴發症狀。這個時候,平肝潛陽才能將邪風止住。有兩個食療方較為適合:

1,天麻勾藤菊花茶。天麻5克,鉤藤、白菊花各3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2,天麻甲魚湯。甲魚去殼,去除內臟處理乾淨。取天麻20克,菊花10克,放入甲魚肚中,燉湯,吃肉喝湯。

另外,虛風內動為虛證。患者多為肝腎虧虛,出現面色萎黃、乏力、頭暈眼花、氣短、中氣下陷、語音低弱等現象。這類患者也可能存在高血壓,但沒有肝陽上亢之像。老年患者居多。此時可以通過艾灸以下幾個穴位來補虛熄風。

1,艾灸太溪穴。

此為足少陰原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艾灸太溪穴,增補腎氣。腎氣充足,虛風可止。

2,艾灸合谷穴。

其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艾灸合谷穴,刺激多氣多血之大腸經,有助於增補、活絡氣血,補虛效果很好。

3,艾灸太沖穴。

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艾灸此穴,滋補肝氣,肝不虛,內風不起。

4,艾灸風池穴和風府穴。

風字頭穴位與風病關係密切,艾灸兩個穴位可從強固外衛的角度避免邪風入體,減輕虛風內動之象。

上述穴位,每個穴位艾灸10分鐘,每天堅持,日久見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9956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