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關注過你的肝臟健康嗎?在所有器官里,肝臟是最沉默的一個,即使不舒服仍然堅持「工作」。然而,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肝臟也開始面臨更多挑戰——酒精、肥胖、藥物……
春季是養肝的最佳時節,恰逢3月18日「全國愛肝日」,《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為肝臟訂製一份養護指南,對照做起來吧!
受訪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大醫學部教授 莊輝
國際肝病學會主席、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 賈繼東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侯金林
北京中醫醫院肝病科副主任醫師 戚團結
武漢市中心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 蔡常春
基礎知識:護肝牢記四個「5」
肝臟5個主要功能:合成功能、分解功能、濾過功能、儲存功能、產生膽汁。
肝臟最怕5件事:吸菸酗酒、胡亂吃藥、睡眠不足、抑鬱易怒、愛吃油膩。
肝病的5個信號:食欲不振、易疲勞、蜘蛛痣和肝掌、黃疸、出血。
護肝5步走:保持正常體重、戒酒、不亂吃藥、注意睡眠時間、平和心態。
肝臟最愛5種食物:十字花科蔬菜、海藻類、豆芽、富含硫化物的食物、漿果。
1
春季肝氣始旺盛
溫暖的春季自然萬物都開始復甦。這是因為春季是陽氣升發的季節,而肝氣也在這個季節開始旺盛。
和自然之氣一樣,人體的陽氣經過整個冬天的儲藏伏蟄,在春季逐漸復甦萌發;全身的氣血開始流暢振奮,肝氣得以舒展,毛髮開始生長,肌表得到滋潤。也就是所謂的「春宜養肝」、「春應在肝」以及「聖人春夏養陽」的養生觀點。
首先,在飲食方面,應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芥末等。
其次,飲食上還要注意增甘少酸,春天,肝功能旺盛,如果再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氣更加旺盛,會導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響身體健康。
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氣過盛。春季宜吃甜味食物,以健脾胃之氣。如大棗,可以滋養血脈、強健脾胃。山藥也是有健脾益氣、滋肺養陰、補腎固精的作用。
第三,養肝護肝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具體對待。一般來講養肝護肝還要從行為上進行調養:春季踏青、多與自然接觸;調整情緒,多和家人朋友交流溝通;保證充足的睡眠等等。這樣可以有效地化解不良情緒,舒肝理氣。
人們常說「火大傷肝」、「怒傷肝」、「肝火太旺」,其實都是說不良情緒會破壞五臟之氣平衡協調的關係,從而影響健康。
2
肝火有兩張面孔
你知道嗎,肝火有著亦虛亦實兩張「面孔」。春天是肝上「火」的高發期,一旦有上火症狀,首先就要警惕,是不是肝火造成的。
戚團結指出:「肝火旺是肝的陽氣亢盛表現出來的『熱效應』,這種熱象會導致身體不同程度地『冒火』。」
一般情況下,肝火旺的人常常舌質紅,伴有面紅耳赤、頭痛、頭暈、急躁易怒、睡眠欠佳、心煩意亂等症狀。日常生活中,愛吃辛辣、精神壓力大、愛發脾氣、肝腎陰虛的人,都是肝火愛找茬的對象。
1辨別肝火虛實有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肝火都一個性質。」 戚團結說,肝火有虛實之分。
實火多是陽熱亢盛之火邪所致,以「外象」表現為主,春季若時常面紅耳赤、口乾舌燥、大便乾燥、情緒不穩定,就須警惕是肝實火;
虛火多為陰虛火旺,過度勞累、久病耗損、肝腎陰虛都是「導火索」,主要症狀包括手腳心發熱、盜汗、身體消瘦、舌紅少苔等。
掌握下面幾個技巧,也能幫我們自辨肝火的虛實。
首先,看舌苔。舌質紅且舌苔厚膩者多是實火;相反,舌淡紅、苔泛白且舌苔少者一般為虛火。
其次,看小便。小便色黃、氣味重,多是實火;小便色淡、氣味清,多是虛火。
再次,看大便。大便乾結多為實火;大便稀軟或腹瀉則是虛火。
2清肝火各有側重
戚團結提醒,清肝火若想達到理想效果,必須對症下藥。這裡給大家分別介紹幾種非藥物治療的方法。
實火以清肝為主。良好的心態和飲食習慣即可將火「瀉」掉。中醫認為,「肝主情志」,生活中要注意調整好情緒,凡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許多「火」就不會由內而生。
另一方面,日常飲食要少吃辛辣,多吃些清火的食物,比如蓮子、綠豆、苦瓜、芹菜、西瓜、山楂等。還可以用玫瑰花、菊花、白梅花、決明子等泡水代茶飲。
虛火以調養為主。相比實火,清虛火除了食物調養外,還要輔助強肝腎以進行「內調」。
一方面,要堅持適量運動。在春暖花開的季節,不妨多出去走走,踏青、打球、散步、爬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既能讓人氣血通暢,又可怡情疏肝,達到強腎、降肝火的效果。
另一方面,多按「保肝」穴位。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四橫指處)、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腳踝內側突出的骨頭尖上方4橫指處)等穴位都有很好的清肝補腎作用,每晚睡覺前按摩這些穴位或用拳頭反覆敲打穴區,每次5分鐘左右即可。
3
權威肝病專家的護肝經
怎樣保護好我們的肝臟,是不少人迫切想知道的事情。好在護肝並不神秘,《生命時報》專訪三位肝病領域權威專家,請他們講述自己的護肝經驗,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莊輝:我從來不喝酒
年逾80歲的莊輝教授,怎麼看也不像這個年紀的人。雖然他個子不高,說話聲音很溫和,但卻從骨子裡透出一種精氣神。談起護肝這個話題,莊輝院士笑了:「肝的確是要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來『養』的。」大家都知道喝酒傷肝,要保護肝臟,限酒是第一位的。
研究表明,每天喝進去的酒精大於50克就會引起酒精性肝損害,這個量摺合成50度的白酒是2兩,13度的葡萄酒為半斤,普通啤酒則為2瓶。專家認為,人的身體承受能力是有個體差異的,也就是說,對一個人「安全」的量,對另一個人就可能「不安全」。
「因此我從來不喝酒,家裡人也都沒有喝酒的習慣。我覺得,現在社會上大吃大喝的風氣不好,很多人甚至把喝酒當成一種社會技能,好像不會喝酒就沒本事。」
這些年來,莊輝院士除了控制飲酒,另一項嚴格控制的,就是體重。「肥胖帶來的一大危害就是脂肪肝。因此,控制飲食和鍛鍊身體很重要。我的體重一直很標準。
莊輝院士從事的是病毒學研究,他告訴記者,目前除了A肝、B肝,C肝、丁肝、戊肝都沒有疫苗,還在研究之中。丁肝必須依賴B肝生存,所以預防了B肝就預防了丁肝。「C肝是通過血液傳播的,所以我從來不去洗腳店洗腳,也不在街頭個體擺攤處理髮,而是去正規理髮館理髮,並且我只理髮,不刮臉,因為理髮館很難做到器具的徹底消毒。
賈繼東:吃藥慎之又慎
賈繼東教授與莊輝院士一樣,基本不喝酒。同時,他還堅決遠離菸草,「吸菸除了傷肺、傷心,也傷肝。」
另外,賈繼東教授認為,嚴格地講,任何藥物對肝臟都有損害。其中對肝臟損害較大的有抗結核藥、腫瘤藥、抗生素等。
需要強調的是,藥物肝損害有很大的個體差異,誰也不知道自己對哪種藥「過敏」,因此應該儘量少吃藥。「我平時感冒了,症狀實在很重,會吃點解熱鎮痛藥,只有出現了明確的細菌感染,才會吃抗生素。吃藥必須慎之又慎。」
侯金林:打疫苗很關鍵
侯金林教授,主要從事的是病毒性肝炎的診治工作。今年50多歲的侯教授在談到自己的護肝心得時說:「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見的肝臟疾病,尤其是我們這些臨床醫生,天天和疾病打交道,接觸病毒的機會多,因此打B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同時,我們科的醫生護士還會檢查A肝抗體,沒有抗體的還要打A肝疫苗。」
除了解毒外,肝臟更是消化系統里最大的消化腺,飲食對肝臟的作用自然也很重要。談到自己的飲食習慣時,侯金林教授說:「我的飲食習慣有兩條:八分飽和均衡飲食。這樣就能少給肝臟增加負擔。」
「我們醫院附近有廣州著名的白雲山,周末我會和同事們一起去爬山。我們早晨七點集合,快中午時返回,白雲山海拔三百多米,這個運動量比較適中。秀美的景色,寬闊的空間會給我們一個愉快的心情,心情好了,也對肝臟有好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