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懷孕後內臟都被擠到哪兒去了?男人,請善待你的老婆!

有人很好奇,女人懷孕後,原本在肚子位置的內臟都跑哪兒去了呢?一張動圖,告訴你真相。

寶寶一天天長大,孕媽咪的改變不光是胖了多少斤,肚子大了幾圈。

隨著胎寶寶的長大,在身體看不到的地方,孕媽咪的內臟慢慢地被擠壓成這樣了。

特別是腸、胃、膀胱。就連脊椎的變化也很大〜

孕媽咪們會因此吃不好睡不好,各種尷尬接踵而來,便秘、屁多、狂跑廁所…身心疲憊。

孕婦有各種常人沒有的不適感,身邊的親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都應該給予孕婦理解,溫暖和幫助。

生命很神奇〜 作為準媽媽,她們承受著常人看不到也理解不了的苦累,卻也因為懷著一個新生命而幸福著。

寶媽們都很不容易,讓老公看看這幅圖,讓他知道對老婆多好都是值得的!養女方知父母恩,只有做了媽媽才能真正體會到媽媽的辛苦。

懷孕,亦俗稱「有了」、有身,粵語「有咗」,是指胚胎或胎兒在哺乳類雌性體內孕育成長的過程,而在哺乳動物中研究得最詳細的是人類的妊娠。人類的妊娠約40周,從受精排卵算起則為38周;妊娠始於末次經期,經歷40周(10個月)的孕期,分娩後即結束。受精後的前8周發育型態稱為胚胎,分娩後則稱為胎兒。妊娠早期的症狀包含:無月經來潮、乳房柔軟度增加、噁心嘔吐、飢餓與頻尿。多個胚胎的妊娠稱做多胞胎,如常見的雙胞胎。性交或人工生殖技術會導致妊娠,而妊娠可由妊娠試驗確診。

妊娠通常可分為3個時期。第一期定義為受精當周起算第1-12周。受精後所形成的受精卵,會經輸卵管向下移動,接觸子宮內層著床,並開始發育成胎兒與胎盤。第一期所承受流產(胚胎或胎兒自然死亡)的風險為三期之最 。第二期定義為第13-28周。在第二期中期,可能會感受到胎兒活動。第28周時,如果接受高品質醫療照護,大於90%的胎兒可在子宮外存活。第三期定義為第29-40周。懷孕初期因初著床,流產機率較高;懷孕中期開始,胎兒較易以儀器監測;懷孕後期,胎兒開始具備母體外存活能力,也因如此,法律和習俗多視懷孕後期的胎兒為個人。

良好的孕期保健有助提升懷孕期身體狀況,包含多攝取葉酸、避免使用毒品與酒精、規律運動、血液檢查與規律體格檢查。因妊娠而造成的併發症包含妊娠高血壓病變、妊娠糖尿病、缺鐵性貧血與妊娠劇吐等等。正常孕期約為37-41周,以37周作為早產或足月的分界,在37-38周出生稱為早期足月產、足月產為39-40周、過月為41周;41周以上稱為過期妊娠。嬰兒在20-37周之間出生,稱為早產,可能會造成如腦麻痹等健康風險。如果在39周以前分娩,除非有其他醫療狀況,否則不建議進行人工引產或剖腹產。

2013年全球約有2.13億次妊娠事件發生,其中1.9億次在開發中國家,2,300萬次妊娠則發生在已開發國家。在15-44歲年齡層中,每千名女性就有133名妊娠。約10-15%已知懷有身孕的人因流產而終止妊娠。 1990年,因妊娠併發症而死亡的人數為37.7萬人,2013年則降至29.3萬人;其常見原因包含產後出血、墮胎引起的併發症、妊娠高血壓、產褥熱與難產。全球約40%妊娠為非計劃懷孕,其中一半會選擇墮胎。在美國的非計劃懷孕中,60%女性曾在懷孕當月施行避孕措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9305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