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歌
高血壓病不可怕,
三個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沖加曲池,
每穴不少二百下。
堅持按摩兩月余,
血壓平穩樂逍遙。
若添杞菊地黃丸,
降壓明目祛肝火。
(三大穴位位置圖解:)
【太溪穴位位置圖】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即: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
【太沖穴位位置圖】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第1、2跖骨結合部之間凹陷中)
【曲池穴位位置圖】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即: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
高血壓如何降壓?好又快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王東生點評:準確地說,太溪、太沖、曲池3個穴位對降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和益處,但是高血壓患者要想控制病情,平時應以降壓藥為主,配合日常的保健方法。
中醫認為,高血壓有肝陽上亢型和肝腎陰虛型。肝陽上亢的人經常面色紅,脾氣相對暴躁,容易著急,血壓波動比較大。肝腎陰虛的人,經常覺得口渴、腰酸腿軟、頭暈耳鳴等,一般情況下血壓波動不大。
不管是肝陽上亢或者是肝腎陰虛,都是肝腎兩臟的問題,肝主藏血,沒有腎水的滋潤,它就升發太過,血管的壓力加大,血壓就會升高;如果腎水充足的話,就能以柔克剛,中和肝的那份「剛性」,血管也會變得相對柔韌。血管彈性變好了,就能大大減少心腦血管發病的機率。
腎經上的太溪穴補腎陰就是給「樹」澆水;太沖穴可以疏肝理氣、平肝降逆,不讓肝氣升發太過,可以說是肝經上最負責任、最任勞任怨的;大腸經上的曲池穴用來撲滅火氣。每天堅持按揉這3個穴位,確實能起到比較好的肝腎保健作用。
但是,中醫的穴位按摩大多只有保健作用,可以疏通經絡、平衡陰陽和調節人體機能,作用是緩慢的。因此,已經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不能盲目地拋棄降低血壓的藥物,一味地用保健替代治療,應該以降壓藥為主,配合日常的穴位按摩保健,來達到平穩血壓、減少並發癥的效果。
高血壓吃什麼好降壓?
對於《降壓歌》的最後一句,枸杞子、菊花(尤其是懷菊,被稱為藥菊)確實可以明目清火祛肝火,對平穩血壓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適當服用。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