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枯草又名夏枯球、夏枯花,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序及果穗,它味辛、苦,性寒。入肝、膽經,有清肝火、散鬱結、清肝明目之功。它既能苦寒清熱,又能辛散開郁,有良好的清熱散結之功,尤善消瘰癧(瘰癧即是指頸部大小不等相互串連的結塊)、散鬱結、清瀉肝火而明目止痛。《本草圖解》言其「苦辛微寒,獨入厥陰,消瘰癧,散結氣,止目珠痛」。
關於夏枯草善治頸部結塊的來歷,有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位書生名茂松,為人厚道,自幼攻讀四書五經,然而卻屢試不第,因此終日鬱悶,天長日久,積鬱成疾,頸部長出許多結塊,如蠶豆般大小,形似鏈珠,且潰破流膿。久治不效,病情越來越重。
為了治療茂松的病,茂松父親不遠千里尋神農。一日,他來到一座山下,只見遍地綠草成茵,似入仙境。原來這裡竟是神農的藥圃。此時,神農正在給藥草澆水施肥。茂松父親連忙過去向神農訴說了兒子的病情,請求他醫治。神農聽罷,從草苑摘來藥草,說:「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黃時採集入藥,有清熱散結之效,你將其上端球狀部分煎湯,給你兒子服用。」茂松父親按方給兒子服藥,不久病癒。後來,父子二人廣種夏枯草,為民治病,深得人心,夏枯草能治療頸部結塊的事情也流傳開來。
其實,夏枯草不僅對頸部的結塊有效,對肝火鬱結引起的乳腺、淋巴結腫塊也有類似的作用。現在,夏枯草的臨床應用有:
1、 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目珠疼痛,頭痛、暈眩:
夏枯草能清泄肝火,為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頭痛、頭暈的要藥,常配菊花、石決明等同用;如肝虛目珠疼痛,至夜尤劇,可與當歸、白芍等配合應用。
2、用於瘰癧痰核,多由肝氣鬱結,久而化火,痰火結郁而成:
夏枯草能清肝火、散鬱結,為治療瘰癧結核屬於痰火者的一味常用藥物,長期服用有一定效果,臨床常配合玄參、貝母、連翹、牡蠣、昆布等同用。
夏枯草入湯劑的劑量一般為9至15克,脾胃虛寒者慎用。
平台精彩文章推薦閱讀:
清心除煩淡竹葉 最全功效作用都在這!
疏風散熱之奇草——木賊
中醫如何看待「肺」的生理功能
相關標籤: 健康 養生 夏枯草
收藏 分享 投訴
國醫在線前往頭條號平台
讓百姓更懂中醫藥,傳播養生正能量,分享實用健康知識!
+ 訂閱
評論 34 條評論
分享到:
發表
唐一天
夏枯草佐以黃藥子,海澡,昆布,牡蠣等可治瘰癘,前提是患者體質不虛弱,且病未入膏肓。
02-15 09:4726
程開森旺
中藥草泡開水
02-15 10: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