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咳嗽、奇怪的哮喘、非心源性的胸痛、類似慢性咽炎的喉嚨不適、水土不服一樣的反酸、燒心……症狀描述的都很清楚,去了醫院相關的科室進行針對性治療後卻一直沒有明顯的好轉,這個時候就要考慮是不是患上了最容易出現誤診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了。」——火箭軍總醫院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 吳繼敏。
作為國內第一個、現在還是唯一一個單獨將胃食管反流病成立為單獨科室的火箭軍總醫院胃食管反流病科,多年來收治了眾多的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吳繼敏總結髮現很多患者在赴該科室診療痊癒之前,都有誤診錯診的經歷,耽誤了不少時間之外,還承受了很多不必要的病痛之苦。
胃食管反流病究竟是什麼疾病呢?
據吳繼敏介紹,這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是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引起不適症狀和/或併發症的一種疾病。
該病在西方國家十分常見,人群中約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狀,發病隨年齡增加而增加,40-60歲為高峰發病年齡,男女發病無差異,但有反流性食管炎者,男性多於女性(2:1至3:1)。
約半數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內鏡下見食管粘膜糜爛、潰瘍等炎症病變,稱反流性食管炎;但相當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內鏡子下面可無反流性食管炎表現,這類胃食管反流病稱為內鏡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究竟出現什麼樣的症狀才能確定自己是患上不顯性的胃食管反流病了呢?
據吳繼敏介紹,一般而言,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狀是反酸、燒心,只要出現長期、多發的反酸和燒心情況時,基本就可以確定是該疾病了。所謂燒心是指胸骨後產生燒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常在餐後1小時出現,臥位、彎腰或腹壓增高時可加重。胃內容物在無噁心和不用力的情況下湧入口腔統稱為反胃。本病反流物多呈酸性,此時稱為反酸。反酸常伴有燒心。
但該疾病也有很多別的症狀則不易被認識,容易出現誤診錯診。
比如當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咽部時,可噴入喉頭,吸入氣管、支氣管和肺部,導致嚴重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
也有些患者可能是由於胃食管反流病造成的食管痙攣或功能紊亂,症狀呈吞咽困難、吞咽疼痛。
另外,由於反酸導致食道黏膜破損,在後續反酸時,胃酸會產生較為明顯的疼痛,由於食道在胸腔的中心部位,痛疼常常發生胸骨後或劍突下。嚴重時可為劇烈刺痛,可放射到後背、胸部、肩部、頸部、耳,此時酷似心絞痛。多數患者由燒心發展而來,但亦有部分患者可不伴遊有關胃食管反流病的燒心和反酸的典型症狀,給診斷帶來困難。
一些患者感謝咽部不適,有異物感、棉團感或阻塞感,但無真正吞咽困難,稱為癔球症,可能與酸反流引起食管上段括約肌壓力升高有關。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咽喉炎、聲嘶、反流物吸入器官和肺可反覆發生肺炎,甚至出現肺間質纖維化;有些非季節性哮喘也可能與反流有關。
因而,在判斷是否患有胃食管反流病時,還應注意以上種種不典型的表現,否則很可能會因治療不當而經久不愈。
在確診胃食管反流病後,應該怎麼治療呢?
吳繼敏表示,目前治療的方式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所謂的治標和治本,治標主要是通過藥物治療,主要是以緩解症狀為主,但由於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經常會出現所謂的「藥物依賴症」,即用藥後好轉,停藥後復發。
所以如果患者希望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還是建議通過治本的方式進行治療,如採用腹腔鏡下胃底摺疊術,即用患者自己的胃底組織在賁門外徑進行摺疊式包裹,緊緻,讓賁門從鬆弛容易使胃酸溢出的情況變為收緊使胃酸難以溢出。或者根據自己的具體症狀讓自己的主治醫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手術治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89351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