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又腫又痛好難受!來看看阿嬤偷藏的13個老偏門,教你如何自然消痔瘡!
2016-01-19
痔瘡是指肛門內部或外部的靜脈腫脹,為骨盆和直腸靜脈壓力過大所致。導致痔瘡的原因有很多,如便秘、腹瀉、排便用力過度,以及壓力等因素,都會影響痔瘡的發生,尤其是20至50歲的人最容易發生。
一般來說,痔瘡可分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種。
外痔在肛門處可摸到腫塊,故較易察覺,而內痔則要依病患的症狀及檢查來確認診斷,混合痔則是同時合併有內痔及外痔,三者共同症狀包括解便疼痛、解便帶血、解便時出現痔瘡脫垂、肛門搔癢感以及便秘。
如何自然地消除痔瘡
1、泡溫水澡
如果不能泡澡,可以選擇坐浴, 將約270克的鹽倒入浴缸中,如果是坐浴,只要將2到3湯匙鹽倒入幾厘米高的水裡。使用溫水,別用熱水,而且要保持水溫。每天泡2到3次。這個方法看起來有點麻煩,但痔瘡更麻煩!
2、熱敷
將乾淨的棉毛巾浸入溫水(非熱水),直接敷在痔瘡上約10到15分鐘。每天重複4到5次,應該能起到舒緩作用。
3、用收斂劑收縮痔瘡
排便後,將化妝棉浸在金縷梅中,然後抹在痔瘡上。金縷梅有收斂作用,或許能減輕腫脹。按需要重複,每天至少抹4到5次。
4、徹底清潔身體
排便後,徹底清理乾淨,避免刺激痔瘡。與其直接用衛生紙清潔身體,不妨用嬰兒濕紙巾,或者先弄濕衛生紙。
5、在患處敷冰袋
冰袋有助於減輕痔瘡腫脹,可是不能敷太久。每次最多只能敷5到10分鐘。
6、坐在軟墊上
坐在泡沫軟墊或甜甜圈坐墊上,可以減輕一些與痔瘡有關的壓力。雖然不能「治好」痔瘡,不過可以減輕不適,讓你更輕鬆地與它們共存。
7、不要太用力排便
排便主要還是得靠直腸蠕動,如果排不出,一兩個小時後才再次嘗試。最重要的是,不要太用力排便,就讓它自然發生。
8、改變飲食習慣
多吃全穀類(包括糙米、大麥、玉米、黑麥、布格麥、蕎麥和燕麥)、水果(尤其是有殼或外皮的水果)、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豆科植物,從飲食中攝取更多纖維。纖維保留糞便水分,增加糞便容量,讓它更輕易地通過直腸和肛門。
9、保持水分充足
增加喝水量,每天至少喝1900到2400毫升水。糞便含有大量水分。水分越多,糞便越軟,更容易排出體外。
10、別吃瀉藥
經常吃瀉藥會形成依賴,並使直腸變弱,可能引起慢性便秘。如果你覺得自己真的需要吃瀉藥,不妨吃有輕瀉作用的的草藥。
11、經常運動
如有氧運動、耐力運動、心肺運動,或者只是散散步也行。當中的理念是身體動作可以按摩內部器官,促進腸道蠕動。我們通常不會想到這一點,不過當身體在動的時候,器官也會移動及被按摩。
12、留意身體的呼喚
一旦你感到腸道蠕動,不要忍耐,儘快去上廁所,不要坐著或等太久。坐著也會增加患痔瘡的風險。
13、培養固定的作息
看看是否可以安排一個固定的排便時間,每天同一時間排便,不會受到打擾。這樣排便更輕鬆。排便正常意味著整體健康狀況良好。
via
以上的這些自然方法都有助於改善痔瘡病徵,部分痔瘡會在3到7天內痊癒。但如果你的痔瘡遲遲不愈,或變得更嚴重,建議你考慮求醫喔!分享出去,讓更多有這種困擾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