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怎么喝粥不會升血糖?總共四個竅門

在很多糖友的眼中,糖尿病患者是不能喝粥的。這種食物對血糖的升高作用十分明顯。正因如此,許多糖尿病患者談粥色變。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讓我們知道一下,粥到底是怎麼背上升血糖這個黑鍋的。

現代研究證明,食物的烹飪加工過程對血糖生成指數會產生很大影響。一般來說,食物加工的時間越長,溫度越高,血糖生成指數就越高。反之越低。這是因為在加工過程中,澱粉顆粒在水和熱的作用下,有不同程度的膨脹。這些澱粉顆粒甚至破裂並分解,變得很容易消化吸收。所以,煮粥時間越長,血糖生成指數就越高,對血糖影響越大。

此外,食物本身顆粒大小也會影響血糖生成指數。食物顆粒越小,越容易被水解吸收,其血糖生成指數越高。大米粥作為一種典型的精細食物,自然有升血糖作用。

必須指出的是,人們對於喝粥升血糖的認識,很多時候基於生活中的一些「假象」。比如,人們喝粥一般在早上或者上午。在凌晨2點到中午12點這段時間裡,由於身體激素分泌的原因,血糖普遍升高。這就容易讓人出現早餐喝粥導致血糖升高的假象。再比如,早晨喝粥的時候習慣搭配包子、油條等澱粉類食物。這類食物加上粥,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超標,血糖自然上升,而非單獨由粥所致。

綜上所述,糖尿病人是可以喝粥的。只要遵循以下幾點,就相對安全。

1,粥不要煮得太爛,時間太長。粥熬得越爛,糊化程度就越高,血糖生成指數也就越高,血糖越難控制。

2,粥要慢慢地喝,儘量延長喝粥的時間。如果將粥一飲而盡,血糖很容易升高。

3,喝粥的時候最好選擇在下午。這個時候,人的血糖相對穩定。

4,熬粥的時候儘量不要只放細糧,而是要適當多加一些粗糧,比如糙米、全麥、玉米、小米、黑米、大麥、燕麥、蕎麥以及各種雜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8447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