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壽險?終身醫療?終身防癌?這三種險到底該不該買?一篇秒懂!

Laiweiy ...| 2016-01-08| 檢舉

來源:dreamstime

保險屢傳爭議,讓許多想買保險的民眾猶豫不決,就怕繳了那麼多錢、真需要時又無法理賠,也有民眾看到玲郎滿目的保險產品,難道只能聽著保險員的推銷來買?或許自己根本用不到?臉書粉絲頁《綠角財經筆記》分享一篇文章「保單迷思解惑」,文中提到最常見的保險類別「終身醫療、終身壽險、儲蓄險」,破解保險業務最常見的3種話術。(蘋果日報)

全文如下↓↓↓↓ (轉載自公開文件)

【為何30歲不該買終身壽險、終身醫療?】

翻開一本又一本的保單,心中不勝唏噓,又是被終身醫療險、終身壽險、儲蓄險吃掉大部分保費的案例。

「人生有【病、老、死、殘】,哪個你最擔心?」我問,『殘廢最可怕了!一輩子50年無法工作,至少也要2000萬理賠吧?』

「殘廢的確是最可怕的」,觀念不錯,先給個讚。

「但即使最嚴重殘廢,你這張保單只有100萬。植物人狀態理賠100萬合理嗎?」

『怎麼那麼低!!!????』

於是給對方指點一下,
死殘保障從100多萬增至約2000萬(壽險、意外險各約1000萬),癌症理賠從70萬增至310萬。

保費比原本少約8千,保障卻變20倍。

一次理賠上百萬、上千萬的才叫做保險,只理賠幾千、幾萬何用?自己存就好,不必讓保險公司抽。

=======================================

以下是保單健檢中人們常見的迷思:

保險業務常見話術1:
【終身壽險】擁有一輩子完全殘廢的保障,而且繳交20年就不用再繳、終身有保障。

答1:

終身有保障,有多少保障?

以30歲男性100萬終身壽險為例,一年保費就高達約3萬,嚴重壓縮其他保險預算。

假如現在就發生嚴重殘廢,100萬的理賠金是否夠他用50年餘生?

假如80歲(50年後)發生嚴重殘廢,50年後100萬的實質購買力只剩下現在的25萬(取通貨膨脹3%),80歲雙腿廢掉、卻只領到25萬,究竟能做些什麼用呢?

終身壽險這個東西,當下保障不足、年老賠償不大,又壓縮其他險種的預算,不要期待20年之後不用繳交,是現在根本就不應該買(連繳都不用繳了)。

優先買定期壽險,保障1000萬(保障多10倍,保費還比終身壽險低)

年老之後的風險必須自留,假如80歲存不到錢承擔風險,是理財方法有待改進,不是終身險買不夠。

「所謂真正的知識份子,是將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知識比他低的人,而不是反過來利用知識,去掠奪知識比他不足的人」----吳念真

保險業務常見話術2:
【終身防癌險】擁有一輩子癌症的理賠,而且繳交20年就不用再繳、終身有保障。

答2:

終身有保障,也要看「用處到底多大」,以30歲男性終身防癌險理賠40萬,每年保費就高達約1.3萬。

假如現在發生嚴重癌症,理賠40萬是否夠治療癌症?

要知道癌症治療,貴的是標把藥物,嚴重情況100萬~200萬跑不掉。

40萬的幫助非常有限。
即使有其他住院、手術、化療定額理賠,也很難湊到100萬的鉅額花費。

假如50年後、80歲得到癌症,40萬的實質購買力只剩下現在的10萬(取通貨膨脹3%),領到10萬,遠遠不夠治療癌症。

而且依照人類的科學技術的進步,50年後的癌症還會是絕症的可能性極其低,癌症未必需要一輩子的保障。

終身防癌險不要期待20年之後不用繳交,也不要期待得了癌症就可以豁免保費不用繳交,是現在根本就不應該買(連繳都不用繳了!)。

假如80歲存不到錢承擔風險,是理財方法有待改進,不是終身險買不夠。

保險業務常見話術3:

【終身醫療保本險】擁有一輩子醫療的理賠,而且繳交20年就不用再繳、還會退還所有保費加計利息、終身有保障。

答3:

先看退還所有保費這部份,一樣要考慮通貨膨脹率(3%),1.03的25次方約等於2,代表每25年實質購買力約少一半。

所以自己算算看,即使加上利息,保險公司給你賺錢的感覺,實際上可虧大了。

再看保障部分,終身醫療險的理賠範圍只以「住院」和「手術」為主,但猜猜看醫療過程當中最貴的是什麼?

最貴的是「自費藥物」、「自費器材」,這必須靠【實支實付醫療險】,一顆藥數千~數萬,數萬~數十萬的醫療器材也有。

住院和手術相對來說負擔小很多。

而且人類醫療技術進步,住院天數愈來愈低(平均10天),而且愈來愈多傷病不用傳統手術。

之前腎結石必須開刀一顆一顆取出,現在則是超音波體外震碎。

即使保障終身住院,50年後住院了,住院一天理賠1000元,但因為通貨膨脹,實際只有今天250元的實質購買力。

即使來個最嚴重的長期住院,植物人夠嚴重了吧?

終身醫療險最嚴重的植物人四肢癱瘓狀態,若住院理賠365天,一天1000元也只有總共36.5萬,定期壽險四肢癱瘓視同全殘,不必住院就理賠1000萬。

終身醫療險這種東西,當下保障不足、年老賠償不大,又壓縮其他險種的預算,不要期待20年之後不用繳交,是現在根本就不應該買(連繳都不用繳了)。

優先買定期壽險、意外險,保障各1000萬。

醫療部分加買【實支實付醫療險】,限額內依照收據理賠,收據寫多少就理賠多少,實現保險填補損失的中心思想。

年老之後的風險必須自留,假如80歲存不到錢應付風險,是理財方法有待改進,不是終身險買不夠。

而台灣正規教育從來沒有教導人民正確的金錢觀,

「所謂真正的知識份子,是將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知識比他低的人,而不是反過來利用知識,去掠奪知識比他不足的人」----吳念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8335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