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抗寒氣:只要體溫提高1度,免疫力立刻增強5倍
寒氣是健康的最大殺手!舉凡癌癥、心肌梗塞、腦中風、糖尿病、肥胖等等疾病都與體寒有關系。
為什麼流感發生時,有些人會生病,有些人卻平安無事?為什麼風吹雨淋後,有人立刻感冒發燒,有人則毫無不適?因為氣血不足的人,寒氣隨時都可能入侵體內、危害健康。
千萬不能小看寒氣!它不僅僅是會引起感冒、腹瀉這類的小病而已,更是一種致病廣泛、殺傷力強大的邪氣。癌癥、心肌梗塞、腦中風、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其實都與體寒有密切關聯。只要體溫提高1度,免疫力立刻增強5?6倍。
寒氣是許多疾病的根源
生活中的許多疾病,都是由寒氣引起的。換句話說,寒氣是許多病的根源。分析這些疾病的癥狀,都能找到寒氣的影子;祛除了寒氣,就能達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寒氣是一種陰邪,最容易損傷人的陽氣。而陽氣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正常的生命活動都需要陽氣的推動。溫煦不夠,就不能抵抗外來的寒氣,因而怕風怕冷,風一吹就打噴嚏,打寒顫。活動力不足,各種代謝機能就有所減退,表現出低血壓、甲狀腺功能減退、消化不良等病癥。
總之,所有伴有手腳冰涼、怕風怕冷癥狀的疾病,都可能是寒氣引起的。寒氣有以下幾個特點。
●凝滯:
就像寒冬水會結冰一樣,血脈受到寒氣的侵襲,也會凝滯不通,引起各種疼痛癥狀,如頭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脅肋痛、腹痛、腰腿痛等。以疼痛為主癥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氣引起的。寒氣引起氣血淤滯過久,則形成有形的腫塊,表現為各個部位的腫瘤。所以,以腫、痛為特徵的疾病,也都與寒氣有關。
●造成水液運行障礙:
寒氣會引起痰飲的積結。其表現為:咳嗽,吐出清楚的白痰;嘔吐,吐出清水痰涎;腹瀉,拉出清冷的水樣大便;白帶,顏色白而清稀如水。此外,與水液代謝障礙有關的疾病,諸如水腫、風濕等,也多與寒氣有關。
●具有收引的特性:
就像物質都會熱脹冷縮一樣,人的筋脈遇寒氣也會收縮。外表的筋脈收縮,表現為大小腿轉筋、靜脈曲張;冠狀動脈收縮,則表現為冠心病、心絞痛;細小的血管收縮,可引起冠脈癥候群或者中風。
不僅如此,許多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過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脂肪肝、肩周炎、腫瘤、風濕、類風濕等,大多數都與寒氣有關。
寒氣和其他病因裏應外合最要命
或許有人會認為,上面的這些疾病,如果病因是寒氣,喝點生薑水,喝點酸辣湯,把被子蓋緊,發發汗,寒氣一散,不就可以好了嗎?
的確,有些疑難病癥,知道了它的根本原因,治療起來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困難。也有些病癥,雖然寒氣藏得比較深,但利用刮痧、灸法、熏蒸、拔罐,再結合食療、運動,也能得到根治。對於中醫而言,寒氣不算什麼,一般都能除去。但要命的是,寒氣會和其他病因結合起來,使疾病深痼難療。
寒氣會引起氣血的凝滯,形成淤血,寒和淤又可以結合起來,使疾病復雜難治。許多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和中風,就有寒和淤的雙重特徵。對於這些病癥,如果只知道活血化淤,不祛除寒氣,就只能暫時緩解癥狀,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寒氣會和濕邪結合起來,形成寒濕。許多風濕和類風濕性疾病就是如此,肌肉關節疼痛不適,發熱怕冷反覆發作,關節又腫又痛,這就既要除濕,又要驅寒。
寒氣久郁在裏,也可能化熱。有些疾病,表面是火氣大,比如口腔潰瘍、痤瘡,內裏卻是冰涼怕冷,喜歡暖和。許多醫生被假象迷惑,用清熱瀉火的方法,使疾病越治越重。
如果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再感受寒氣,治療起來就比較棘手。因此,要想健康,最聰明的辦法,當然是不要生病。而要想不生病,就要弄清寒氣最容易從那裏入侵,什麼情況會招致寒氣傷身。
寒氣最喜歡人體哪些部位?
●頭部:頭部為「諸陽之匯」,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部位。而寒邪容易侵襲人體的陽氣,因此,感受風寒邪氣,頭部首當其沖。通常一淋到雨,頭部就會感受寒濕,加上頭部陽熱氣盛,毛孔常處於開張狀態,寒邪就更容易侵入。大多數人如果因感受風寒而感冒,都會有頭痛、頭昏、頭部沈重的感覺,這就是寒氣入侵的反映。假如寒氣長期從頭部侵入,就會形成頑固性頭痛、偏頭痛。
從養生角度而言,保護好頭部使其不受寒氣侵襲尤其重要。出門在外,特別在寒冷或多雨的季節,一定要註意攜帶雨具,下雨時及時保護頭部。晚上最好不要洗頭,或是洗完頭一定要用毛巾擦幹或用吹風機吹幹,以防寒氣入侵頭部而引起頭痛。
●背部:人體背部有膀胱經和督脈循行,也是陽氣旺盛、容易感受寒氣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漸積,可能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以及慢性腰腿痛。而從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這些病癥。拔火罐、刮痧、針灸、推拿按摩等中醫療法,常選擇背部作為治療部位,就是這個道理。
●口鼻:口是飲食進入的第一關,冰冷的飲料、寒涼的食物,都會藉由口把寒氣帶入胃部。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惡心、嘔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噴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現。而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流行時,人們戴上口罩,就是為了防止寒氣的侵入。
●肚臍:小孩和老人的腹部,尤其是肚臍,也是寒氣容易侵入的通道。晚上睡覺不小心踢了被子,腹部受涼,寒氣就會從肚臍進入,引起腹痛、腹瀉。因此以前的人們會為孩子把肚兜戴在腹部以保護肚臍,以預防受涼所致的腹瀉。如果在肚兜中加入合適的中藥材,還能治療許多疾病。
●毛孔:全身的毛孔張開時,若不註意保護,寒邪會乘虛而入。劇烈運動後大汗淋漓的人,如果遭遇暴雨、空調冷風,最容易生病,甚至得重病。這時趕快喝生薑紅糖水,使寒氣從毛孔排出,可以防止這些疾病。
●腳底:腳底的湧泉穴也是容易受風寒的地方。長期在冰冷潮濕的地方行走、鞋襪潮濕後不立即更換、睡覺時冷氣正對著腳底吹,都會招致寒氣的入侵。經常按摩腳底,用熱水泡腳,則可以將寒氣從腳底排散出去。
●前後二陰:迎著寒風大小便,或性生活之後吹冷氣,此時寒邪就可能從前後二陰侵入。這是許多男性疾病的根源所在,值得註意。
總之,寒氣是無孔不入的,要防止寒氣入侵,就得保護好我們的五官和九竅。
容易受風寒的情況
淋雨吹風是寒氣侵入人體的常見方式。特別是在流汗後,毛孔大開,一身大熱,再突遇冷風暴雨,寒氣便會長驅直入侵入人體。
寒氣雖然是冬天的主氣,但一年四季皆可能受寒。隆冬寒氣凜冽,春寒料峭秋風涼,都會引導寒氣入裏。炎熱的夏季,本來屬於陽熱外散的季節,但家裏、辦公室、賣場,到處都開著冷氣,人們又習慣把冷氣溫度調得很低,從暑氣逼人的室外一進入室內,涼氣颼颼直透入骨。這樣一熱一冷,也最容易受寒。
還有以下幾種情況,也容易受寒。
●劇烈運動或活動後:大汗淋漓,陽氣隨汗而外泄,寒氣可乘虛而入。這時,最忌受風寒。
●做比較復雜的腦力思考:此時需要耗費心血,在凝神靜思時,心血暫虧,抵抗力下降。這時冷氣溫度不宜過低,電風扇風力不宜過猛,因為風寒可能在不知不覺間侵入身體。
●洗澡後:尤其是在泡湯、洗熱水澡之後,此時毛孔張開,風寒入內的通道已經打開,不宜對著涼風吹,也不宜馬上進入冷氣房中。
●洗頭後:有些女生不把長發吹幹,讓濕漉漉的頭發貼在頭部、肩頸後就睡覺。在睡眠中,人的陽氣內斂,抵抗力會下降,寒濕之氣很容易侵入。
註意冷氣癥候群
老年人、體質虛弱的人、正值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與兒童,是寒氣侵害的主要對象。睡覺時一定要註意避風保暖,不要把頭和腳正對冷氣、電扇。雙腳容易冰冷的人,睡覺時不妨穿上短褲和襪子,小孩則要註意保護肚臍,避免腹部受涼。
青壯年常自恃身體強壯,不易受寒,其實不然。尤其是長期在冷氣房中工作的上班族,平時可能並沒有感冒受寒的癥狀,但時間久了,體內積存的寒氣就會以冷氣癥候群的形式表現出來,象是困頓、疲乏、失眠、胸悶、不會出汗;女性還會發生經痛、月經不順,甚至閉經的現象。這樣的寒氣比較深,祛除較難,因而更應當註意防微杜漸。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把冷氣溫度調得太低,比室外的溫度低兩、三度即可。此外,在辦公室最好準備一件薄外套,覺得涼的時候及時穿上。
一旦受了風寒,即使只有輕微的癥狀,也要盡快處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熬一碗生薑紅糖湯,趁熱大口喝下,再把棉被蓋緊睡上一覺,發點汗,便可以把寒氣祛除。最忌諱的是,只要得了感冒就不分青紅皂白,使用抗生素、消炎退燒藥或清熱解毒藥。這些藥物雖然可緩解一時的癥狀,卻會使寒氣進入體內的更深處,埋下健康隱憂,使用時不可不慎。
熬夜內耗氣血,也會使寒氣入侵
現在許多人都有經常熬夜的習慣。夜生活在豐富我們人生的同時,也在悄悄傷害著我們的身體。
夜間的活動,不管是耗力氣的還是動腦筋的,都是以氣血為基礎。在各種活動後,人會感到勞累,頭暈暈的,有點思緒不清,那是由於消耗之後,氣血供應不上的緣故。熬夜偶一為之倒不會有什麼不適的感覺,但時間久了,就會引起各種紊亂癥狀:時間規律的紊亂、睡眠周期的紊亂、神經興奮抑制過程的紊亂,以及內分泌系統的紊亂等。
熬夜本身就是一個損耗氣血的過程,而且又占用人體營造氣血的時間,因此氣血的耗散遠遠大於白天。本來到了夜裏,勞累一天的身心該休息了,睡眠中身體能得到休整,氣血會得到補充。睡好後,第二天才會精力充沛。而該休息時不休息,瘋狂地活動,必然會導致體內氣血虧虛,寒氣便會乘虛而入。
有熬夜過的人都有類似的經驗,一到淩晨三、四點,就會手腳冰涼、發冷,腦筋不靈活了,這就是過度損耗氣血、人體熱量流失的結果,這時寒氣就極容易入侵。也有許多人在狂歡了一夜後,隔天就病倒了。這就是熬夜內耗氣血,寒氣入侵、阻塞經絡的結果,經絡不通,自然就會生病。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8328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