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筧的功效,馬齒莧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野菜,雖然不華麗,但它的養生功效卻很多

馬齒筧的功效

好廚網 2015-12-24 10:38

馬齒莧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野菜,雖然不華麗,但它的養生功效卻很多。馬齒筧能當蔬菜食用,更是有用的藥用植物。一起來看看馬齒筧的功效吧。

食用方法

馬齒莧的吃法很多,除去根部並洗凈後,可以直接炒著吃;也可以將它投入沸水中,焯幾分鐘後,切碎拌菜吃,還可以做湯、餃子餡、和在面里烙餅吃。

馬齒莧也可以這樣吃,曬乾後,和扣肉蒸著吃,也可以和別的什麼菜炒著吃。以前,在農村,一到有馬齒莧的季節,村民們會把馬齒莧挖回家,洗乾淨,曬乾,密封起來,等到冬天菜少的時候拿出來做菜。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不同季節的菜,生活條件變好了,就很少有人再吃馬齒莧了。倒是在城鎮,馬齒莧還是屬於比較少有的菜,因此,在農村隨地可見且無人問津的馬齒莧在城鎮價錢比一般的青菜還高,而且還挺受歡迎的。

藥用價值

科屬:為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幼嫩莖葉、馬齒莧科

性味:性寒,味甘酸。

歸經:入心經、肝經、脾經、大腸經。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熱毒瀉痢、熱淋、尿閉、赤白帶下、崩漏、痔血、瘡瘍癰癤、丹毒、瘰癧、濕癬、白禿、痢疾(大便半干半稀)、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蛇蟲咬傷、便血、崩漏下血、現代大多用於治療腸炎、急性關節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門炎、痔瘡出血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2~4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燒灰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功效主治

具有清熱解毒,止血通淋等功效。

主治急性、亞急性皮炎和腸炎、細菌性痢疾、療瘡腫毒、蟲蛀咬傷、濕疹、闌尾炎、鉤蟲病、帶狀孢疹及功能性子宮出血。

傳統治療

中醫認為,馬齒莧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瘀消腫的作用。民間常用來治療腸炎、痢疾等多種疾病,煎湯內服;還可以將馬齒莧搗爛外敷,治療疔瘡癰疽、無名腫物,均可以獲得明顯療效。

馬齒莧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不但可以食用,還具有藥用價值。馬齒莧含有維生素A樣物質,能維持上皮組織包括皮膚、粘膜、角膜等生理功能。因此他可以治療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疾病。

護心作用

近年來,美國科學家發現馬齒莧具有保護心血管、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地中海人喜歡吃馬齒莧,所以冠心病的發病率低;法國人喜歡把馬齒莧調和在色拉油中,心臟病發病率也低。科學家發現馬齒莧含有豐富的鉀鹽、黃酮類、強心苷、生物鹼等藥理成分,可以降低血壓、抑制心肌興奮和減慢心率,從而減輕心臟負荷於減少心肌耗氧量。

英國科學家發現,馬齒莧含有ω-3脂肪酸,能夠抑制和消除人體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生成,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而發生動脈硬化。ω-3脂肪酸還可以是血栓素A(一種強烈的血管收縮劑和血小板聚集劑)減少,從而使血管擴張,血液黏稠度下降,防止血栓形成和冠狀動脈痙攣,有效地防治冠心病。因此馬齒莧不愧是護心菜。

其醇提取物或水煎劑對多種痢疾桿菌有顯著抑制作用,還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葡萄球菌及杜央氏小丫孢蘚菌等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富含的維生素A、維生素C能促進潰瘍面上皮細胞癒合,針對潰瘍病治療的腸潰舒中就重用了馬齒筧,已達到潰瘍面上皮細胞的癒合。

馬齒筧在國內各地都有種植,它可是有很多的功效,居家能驅蟲,食用能治療多種病症,有清熱解毒、益氣補虛等功效。除此之外,馬齒筧還有很多的作用,在醫學上曾多次被實驗成功,馬齒筧能當蔬菜食用,更是有用的藥用植物。馬齒筧含有豐富的脂肪酸以及維生素A,這兩種物質的作用可是很大的。

1、抗菌作用

乙醇提取物對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副傷寒桿菌有高度的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如奧杜盎小芽胞癬菌、結核桿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綠膿桿菌有輕度抑制作用.實驗表明,小鼠腹腔注射大腸桿菌感染時,用醇提液或醇提後殘渣水煎劑則無效。

2、對平滑肌的作用

馬齒莧製劑對離體大鼠迴腸有明顯的收縮作用,該作用與前列腺素 E 和新斯的明興奮腸平滑肌的作用相類似。

3、對子宮的作用

經過專家研究證明,馬齒筧對收縮子宮的有效成分可能為氯化鉀。對馬齒莧子宮收縮作用成分的研究證明,馬齒莧對動物子宮有兩種相反的作用,一為興奮作用,一為抑制作用。具有興奮作用的是無機鉀鹽,可以藥用者為氯化鉀;具抑制作用的是有機成分。

4、其他作用

馬齒莧對血管有顯著的收縮作用。亦能促進上皮細胞生長,有利於潰瘍癒合。煎劑對離體蛙心及離體豚鼠小腸均有抑制作用。給麻醉狗靜脈注射20%煎劑3ml只,對其血壓無明顯影響。水溶和脂溶抽提物能延長某些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和兔的生命,但不影響血糖水平,其原因可能是改善了動物的脂質代謝的紊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8122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