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不知道!臉上不疼不癢的「小疙瘩」居然是...

媽咪寶貝| 2015-12-23| 檢舉

我們的臉上有時會出現一些不疼不癢,但是影響美觀的小疙瘩。大家通常稱呼他們「脂肪粒」,但是所有的情況都是脂肪粒嗎?其實不然...臉上的那些「小疙瘩」分三種,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通常我們說到的脂肪粒是指粟丘疹,非常常見的、良性的角質化囊腫,常在眼眶周圍出現。原髮型粟丘疹常見於嬰幼兒,也會在兒童和成人身上發生。繼髮型粟丘疹產生於皮膚創傷後,如曬傷、擦傷或者水皰後等。

病理學上,粟丘疹是微小的表皮樣囊腫。囊腫形成於毛囊皮脂腺,內部聚集了角質化的殘留物,通常為白色顆粒。原髮型產生於面部毫毛毛囊;繼髮型源於毛囊皮脂腺單位的損傷。粟丘疹為良性,在數月內會自然消失。但是也有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

目前沒有外用或系統性藥物可以有效治療原髮型和繼髮型粟丘疹。但是,有個別外用維A酸和口服依曲替酯、米諾環素成功治療的案例。常用的方法依然是針刺並挑出其中的白色顆粒,然後消毒。

汗管瘤是一種良性的皮膚附屬器腫瘤,由高分化的管細胞形成,所以挑開後沒有白色顆粒。常見於年輕女性。由於有時外觀上難以區分粟丘疹和汗管瘤,所以挑開一處,檢查有無白色顆粒,可以確定。這也是區別粟丘疹和汗管瘤的重要依據。

治療原則是在消除腫瘤的同時留下儘可能小的疤痕,並防止復發。但是,汗管瘤嵌於真皮層,很難徹底清除,所以復發很常見。CO2雷射是常用治療方式。

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良性皮膚症狀,毛周角化病。這一種遺傳性的皮膚毛囊的異常角化,通常表現為微小、粗糙,以毛囊為中心的角質化丘疹,也常被叫做「雞皮膚」。一般不痛不癢,常見於上臂和大腿外側,但也會出現在身體其他部位或臉上。可能與維生素A缺乏有關;與其他皮膚乾燥的疾病顯著相關,如魚鱗病、皮膚乾燥症和異位性皮炎等。通常,症狀在夏季有所改善,冬季加重;一般隨年齡增長而改善。

目前沒有統一有效的治療方式,效果在不同個體間差別也很大。通常來說,保持皮膚濕潤是基本原則,如堅持使用潤膚露和乳霜、使用非皂性清潔劑等。推薦外用尿素乳膏和乳酸銨潤膚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8052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