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
-----------------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過高,可直接引起一些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預防本病常選用豐隆、勞宮、足三里等穴。
足三里穴
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脊外側一橫指。
方法: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10-15分鐘為宜。
豐隆穴
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外踝尖與膝蓋過橫紋的連線的中點,脛骨前緣外側2橫指的地方 。有和胃氣,化痰濕,清神志的功效。
方法:拇指指面著力於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10--15分鐘為宜。
勞宮穴
勞宮是厥陰心包經穴。屈指握掌時,中指指尖所在處。俗話說,「勞宮對勞宮,多活一百歲」,經常拍掌,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
方法: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亦可將兩手頂於桌角上按勞宮穴,時間自由掌握,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安神助眠。
----------------------------
高血壓
-------------
中醫認為高血壓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有肝腎陰虛、肝陽偏亢、脾陽不振等,對付高血壓,常選用合谷、太陽、風池、內關、陽陵泉、湧泉、三陰交、太溪、曲池、百會等穴。
合谷穴
又稱虎口,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拇指和食指合攏後,隆起肌肉最高處。
凡是顏面上的病,像牙痛、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
陽陵泉
陽,陽氣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斷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陽陵泉屬足少陽膽經,舒筋活絡之穴,有舒筋和壯筋作用,是治療下肢筋病要穴 。
陽陵泉不太好找,取穴時,端坐不動,用手摸腿,膝關節外下方有一個突起為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就是陽陵泉位置。
方法:用拇指點撥刺激效果最好。
湧泉穴
湧泉穴乃腎經的首穴。《黃帝內經》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方法:「若要人安,湧泉常暖』,每日堅持推搓、拍打湧泉穴。
百會穴
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及保健穴和長壽穴,可開發人體潛能,增加體內的真氣。
方法:端坐,用掌指來回摩擦百會至發熱為度,每次108下或用右空心掌輕輕扣擊108下。
太溪穴
又名呂細、內崑崙。屬足少陰腎經。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人體的元陰和元陽都來源於它,所以腎是人體元氣之源。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是匯聚腎經元氣的「長江」,古人稱太溪穴為 「回陽九穴之一」,認為它具有極高的回陽救逆之功。古代很多醫家面對垂危的病人,多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壓。
梳頭降壓
先梳兩邊。從頭維到風池穴,兩邊都是。頭部兩邊是膽經,肝膽相表里,把膽經上的火卸下來,肝火自然就降下來了。再梳兩側,要逆著梳,從後往前梳。
中醫講,順為補、逆為泄。目的是把幾條陽經過盛的陽氣疏泄掉,把肝陽降下來。
失眠
------------------
神庭穴
「神處其中則靈,靈則應,應則保身。」現實生活中,越是位高權重的人,對民眾的影響力越大。人體的穴位也這樣,作為腦神居住的地方,神庭保身護身的功力相當強。
尤其神智方面的疾病,更是它的獨門絕技,如驚悸不安、頭痛、癲狂、癇症等,非神庭出動莫能治。它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左右,感覺有個凹下去的地方。
方法:每天順時針按摩50—100次。
神門穴
手少陰心經的原穴,有安定心神、瀉心火的作用,還是治精神病和心臟病的要穴,主治心煩、心悸、驚悸、怔仲、健忘、失眠。
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
方法:中午和晚上睡前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點按15-20次即可。用力不要過重,以有酸脹感為宜。
編輯聲明:我們致力於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並不能替代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