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個祛斑穴。。。

ROCKET| 2015-11-19| 檢舉

人體有很多的穴位,當某一個穴位出現問題的時候,大家就會覺得身體不是很舒服,這就是穴位對人體造成的影響。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叫祛斑穴的穴位,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下面我們就跟著三九小編一起來看下關於祛斑穴的知識吧。

【血海穴: 是 生 血 和 活 血 化 瘀的要穴】,具有健脾化濕,調經通血作用

位置:用掌心蓋住髕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四指併攏沿大腿中線指向腿根,拇指與食指成45°夾角,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

主治:一切血病、婦科病

午飯前按摩膝蓋上的血海穴,有利於祛除臉上的雀斑。每天堅持點揉兩側血海3分鐘,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處有酸脹感即可,要以輕柔為原則。每天上午9~11點刺激效果最好,這個時段是【脾經經氣】的旺時,人體陽氣處呈上升趨勢,所以直接按揉就可以了。

人體穴位作用

人體的穴位和我們的健康有著很大的聯繫。當我們的身體的一些穴位出現問題的話,就會出現一些身體的疾病問題,所以大家平時可以多學一些關於穴位的知識,這樣對於我們的養生也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下各個穴位都有哪些作用吧。

我們像老年朋友們介紹過很多人體穴位與健康、人體穴位作用一類的小常識。穴位隱藏在人體內經常被人們忽視,但正確的穴位按摩對緩解人體疲勞、疼痛卻是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下面再像老年朋友們介紹幾個有突出效用的人體穴位!

內關穴:心臟的保護傘

適宜症狀:心臟疾患,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冠心病等,尤其對預防心梗發作具有突出效果。

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中醫用來治療心臟疾病的核心用穴。內關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處。堅持按摩一個月後,患者呼吸憋悶、心煩心悸等症狀會明顯減輕或消失。

太溪穴:慢性腎病的良藥

適宜症狀:腎臟疾病,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古代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重在補腎。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對於腎炎的中老年人,按揉後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顯減少。老年朋友們,您記住,人體穴位作用對於腎來說更是不容小瞧的!

足三里穴:效如參茸的滋補品

適宜症狀:一切虛損性疾病,如貧血、產後術後、大病初癒等。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為強壯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通經活絡的功效。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開一橫指處。用同側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條灸。艾條也是穴位按摩中經常會用到的工具,對人體穴位作用的凸顯做出很大貢獻!

合谷穴:抗擊疼痛的自然療法

適宜症狀:各種疼痛,尤擅緩解晚期癌症病人疼痛。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風止痛,通絡開竅之功。合谷穴位於手背,第1掌骨間隙之中點處。用對側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處皮膚。

關元穴:恢復活力

適宜症狀:各種生殖系統疾病。尤其擅長治療不孕不育、陽痿、遺精早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

中醫認為,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關元穴位於腹下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處。常用方法是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

中脘穴:治療胃病的專家

適宜症狀:絕大多數的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對緩解胃痛和治療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中脘穴是四條經脈的會聚穴位,同時號稱胃的「靈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之功。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處。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即是雙掌重疊或單掌按壓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緩慢行圓周推動,使腹腔內產生熱感為佳。

很大老人在年紀大的時候,身體就會出現很多的疾病現象,身體的很多部位都會出現衰老的現象。所以上述這些關於穴位的按摩,老年朋友們可以多學習一下,對於很多老人出現的疾病,最好不要通過藥物來維持,那樣對於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所以可以通過按摩來鍛鍊身體。

「穴位養生」沒那麼簡單

近年流行起來的養生熱中,穴位養生可以說是僅次於食療養生的廣受老百姓歡迎和接受的內容,許多電視養生欄目、報刊健康版塊不時地會教給老百姓一兩個保健的中醫穴位,引得人們紛紛效仿,沒事兒就這兒按按那兒按按。

應該說,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很多人對穴位養生並沒有科學的認識,比如,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取穴方法各異,堅持時間長短不一樣,所以效果也就不同,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對穴位養生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對於不是中醫大夫的百姓而言,穴位養生畢竟只是平時保健或輔助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而已,並沒有那麼神奇。其實,穴位養生並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也不是每個人的療效都好,需正確對待。一種叫「人體體表標誌取穴法

就是依據人體表面特徵部位作為標誌,用來選取穴位的方法,如五官、毛髮、臍窩、骨骼突起及孔隙、肌肉隆起等。

一種叫「骨度分寸法」

這是最精確的取穴方法,就是以骨節為主要標誌測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長短,並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為定穴標準的方法,比如腕橫紋至肘橫紋作十二寸,也就是把這段距離劃成十二個等分,取穴就以此為標準。

還有一種方法叫「手指同身寸法」

是以患者本人手指為尺寸標準來取穴的定位方法。有中指同身寸,即以中指中節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作為一寸,可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有拇指同身寸,即以拇指指關節的橫度作為一寸,適用於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有橫指同身寸,即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手指同身寸法一般應用於較短距離的測量,較長距離的地方還是用尺子量比較準確。

由此可見,取准穴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電視、書本上面的穴位圖都是給懂醫學知識的人看的,不是學醫的人通過這個在自己身體上取穴,往往都找不准。即使是學中醫的,如果長久沒做針灸醫生,取穴也不一定準。

穴位養生講辯證

中醫的穴位養生是在中醫理論基礎上採用的,如果對中醫不甚了解,就很難取得好的療效。

舉個例子,穴位養生有近部取穴與遠部取穴之分。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鄰近選取穴位,其應用非常廣泛,大凡其症狀在體表部位反映較為明顯和較為局限的病均可應用,也就是取痛點和痛點附近的穴位,越近效果越好。例如,眼病取眼睛附近的睛明、球後、攢竹、風池穴等;鼻病取鼻子周圍的迎香、巨髎穴;胃痛取胃旁中脘穴等。

遠部取穴就是在距離病痛較遠的部位取穴,臨床上多選擇肘膝以下的穴位進行治療,例如胃脘疼痛可取腿上的足三里穴,腰背部疾病可通過腿部的委中穴治療,心胸問題找手臂上的內關穴,面部疾患選取手上的合谷穴,久痢脫肛則取頭頂的百會穴等。這些都需要應用到按經絡取穴的原理,如果不熟悉中醫相關理論,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穴位養生也有弊

穴位養生現在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的朋友們。因為穴位對於人體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很多人都希望可以通過按摩穴位來讓身體更加的健康。不過在追求穴位按摩的同時,希望大家可以通過科學的方式來按摩,千萬不要進入一些誤區,這樣對於身體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針刺

適用範圍廣,病種涵蓋內、外、婦、兒、傷科等科絕大多數的疾病,但是針刺有時可能會痛,許多患者為此懼針,很容易在操作中出現滯針,而且針刺常常需要一個療程,不是1~2次就有明顯效果的,更重要的是,沒學過中醫的人對自己進行針灸養生,容易出現意外。

雖然適應症也很廣,但屬溫性,適合寒症、虛症病人,熱性病人用後適得其反,所以要辯證。

適合實症、熱症、淤血症者,虛症、寒症者要慎用。

結語:通過上述的介紹,小編希望大家可以明白,並不是所有的按摩方式都是適合自己的身體。對於穴位按摩,它的好處和弊端都是有的,所以大家最好是根據自己的身體健康來選在按摩的方法,千萬不要因為隨大流而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7327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