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祕方讓你一生遠離癌症!還以為這麼做會身體健康,沒想到一直以來我們都做錯了...真的太後悔了!

舒活族| 2015-11-07| 檢舉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16 個悄無聲息的癌症信號

1、不明原因消瘦。

短時間內體重急劇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號。驟然消瘦在乳腺癌和肺癌患者中最常見,

其他還包括肝癌和腸癌等。如果不運動不減肥,體重卻莫名下降10%,應及時就醫。

2、體虛乏力。

多種癌症都可能導致這種症狀。如果睡眠休息充足,仍感覺虛弱和疲勞,就應看醫生。

3、指甲變化。

指甲下出現褐色或黑色條紋或斑點,應當心皮膚癌。指端突然變大,指甲彎曲,

則可能是肺癌症狀。指甲明顯變白有時是肝癌徵兆。

4、皮膚新斑點或黑痣變化。

皮膚出現新的斑點、黑痣發生變化、皮膚瘡口久治不愈,結痂但容易出血,應當心皮膚癌。

5、喘息或氣短。

劇烈、明顯的氣短、胸痛或咳血有可能是肺癌症狀。

6、腹脹腹痛。

莫名腹脹應當心卵巢癌。盆腔劇烈脹痛也可能是纖維瘤、卵巢囊腫及其他生殖系統疾病

的共同症狀。另外,飯後莫名胃痛或腹脹有可能是胃癌徵兆。

7、吞嚥困難。

多與食管癌和喉癌有關,吞嚥困難有時也是肺癌的早期症狀之一。

8、長期原因不明的疼痛。

出現莫名疼痛持續4週以上,應當心骨癌或睪丸癌。

9、頻繁發燒或感染。

體內感染會導致發燒,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燒則可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徵兆。

白血病還可能導致反復感染、疲勞、疼痛及其他流感樣症狀。

10、慢性咳嗽和胸痛。

類似咳嗽或支氣管炎的症狀可能是白血病和肺癌的症狀。胸口疼痛可能還會延

伸到肩部、臂部。咳嗽和聲音嘶啞超過6週,應當心喉癌、甲狀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11、腸道問題。

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多,且有解不幹淨的感覺。胰腺癌的早期症狀是大便多而發白、奇臭。

12、慢性胃灼熱。

長期胃灼熱(燒心)應排查是否是胃酸過多所致,再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13、異常腫塊。

乳房、睪丸、腹股溝、頸部、腹部、腋下或其他部位出現異常包塊,應及時就醫排

查癌症危險。

14、異常出血。

尿中帶血既可能是尿道感染,也可能是膀胱癌或腎癌症狀。便血既可能是痔瘡,也

可能是腸癌症狀。女性月經週期之間的陰道異常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症狀。吐血

咳血應當心胃癌、食道癌或肺癌。過度淤血或出血不止可能是白血病症狀。

15、黃疸。

皮膚或眼白突然發黃,主要考慮是肝臟或膽囊疾病,但也可能是胰腺癌、膽管癌和

肝癌的症狀。

16、盆腔或下腹疼痛。

有此類疼痛且伴盆腔沉重感,可能是卵巢癌症狀。不孕女性,有卵巢癌、乳腺癌或

結腸癌家族病史的女性,確診患有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或子宮癌的女性罹患卵巢

癌危險更大。

注意!對癌症的4個誤會

圖片來源

1 、癌症因為遺傳?!

事實上,遺傳只是癌症發生的因素之一,環境污染、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過

度壓力等,都和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有些癌症遺傳風險較高,需要注意篩查,

比如母親患有乳腺癌,女兒患乳腺癌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3倍。但有些癌症的

遺傳風險很小,比如結直腸癌患者中,僅有5%左右和遺傳相關。

研究證實,與基因相比,吸菸、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空氣污染、化學

與農藥殘留等環境污染,對身體的傷害更重。

2 、吃有機食物可防癌?!

英國牛津大學一項長達9年的研究表明,長期攝取有機食品的女性,患癌風險

與從不吃有機食品的女性沒有差異。想要吃得健康,需要做到飲食多樣化,

多吃當地應季食物,每天吃一點堅果。

3 、吃素不易患癌

根據最新的研究表明,常吃大魚大肉的人患癌風險的確更高,而素食者天天

吃果蔬,膳食纖維攝取充足,患大腸癌風險比正常人低。

然而,長期吃素可能造成營養失衡。奧地利研究發現,素食者可能因動物性

脂肪攝取太少而增加患癌風險,是愛吃肉的人的2~2.5倍。想要防癌,均衡飲

食特別重要,一定不要偏食或挑食,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

4 、癌症晚期就沒救了

即使癌症發生轉移,嚴重程度也不一樣,不可一概而論。隨著醫學的進步,部分

癌症即使發現時已是晚期,仍可治癒,比如淋巴瘤和睪丸癌的治療效果就不錯。

隨著靶向治療藥物不斷突破,即使晚期肺癌、乳腺癌等也能得到較好控制,

存活期可延長幾個月,甚至幾年。只要遵醫囑進行治療,有希望長時間「帶瘤生存」。

防癌牢記8 個秘訣

圖片來源

1 、少喝滾燙水

調查表明,哈薩克族人常喝滾燙的奶茶、潮汕人喜歡功夫茶、太行山區的

人愛喝大碗燙粥,目前這些人群都成為食管癌、賁門癌、口腔癌的高發區。

因為滾燙的水會燙傷食道黏膜,引發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時間久了,

可能發生癌變。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覺得食物或飲料燙,別性急往下嚥,

且喝熱飲時盡量少用吸管。帶餡的食物可能外面不燙裡面燙,吃的時候要當心。

2 、蔬果多吃點

大魚大肉吃不夠,蔬菜水果吃得少,已成了現代人的通病。由著性子吃,

一是會造成肥胖,而肥胖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有關;二是蔬果中的

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帶走有害物質,不吃蔬果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

三是會導致體內缺乏維生素。

明顯缺少β-胡蘿蔔素會導致肺癌發病率比普通人高7倍;缺乏維生素A,

患肺癌、胃癌的可能性更大;葉酸與維生素B2缺乏是食管癌高發的重要原因。

因此,每天最好吃400克以上的蔬菜,吃肉別超過75克。

3 、粗細搭配,只吃七分飽

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發展,人們吃的越來越精細,反而容易導致便秘等問題。

適當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做到粗細搭配,對心腦血管疾病等高發慢性病

的防治大有好處。細嚼慢嚥,有助於消化。脾胃病患者、肥胖人群更要充分咀嚼。

暴飲暴食是養生的大敵,不僅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導致心氣不足,誘發心髒病。

此外,吃太多還會導致肥胖、大腦缺血缺氧等。要做到七分飽,必須細嚼慢嚥,

感受自己飢餓程度的變化,有似飽非飽的感覺時,哪怕再想吃,也應該馬上撂筷。

4 、大便不能憋

調查顯示,沒時間排便已成為不少年輕人患上大腸癌的主要原因。想去大便,

可偏偏工作太忙走不開,長期如此,就會出問題。糞便裡含有硫化氫、糞臭素、

膽固醇代謝產物等多種致癌物,在腸道積存久了,就會被重複吸收,刺激腸黏膜。

因此,一定要抓住一天中「便意」最濃的時刻,一個是早晨起床後不久,

一個是吃飯後。早上實在沒時間排便,可以調整到較空閒的晚上。

吃完晚飯後散步,對腹部進行順時針按摩,無論有無便意,最好都定時去蹲廁所。

5 、晚上別熬夜

很多人因為工作不得不熬夜加班;還有人天天上夜店,成了晝伏夜出的

「派對動物」。英國科學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了世界各地1000餘名30~50歲的

癌症患者,發現99.3%的人常年熬夜,凌晨之後才會休息。熬夜會造成生物鐘紊亂

,而且夜間燈光會破壞人體褪黑素分泌,這是保護人體免疫功能的重要一環,

缺少它易讓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找上門來。因此,最好別超過12點睡覺。

若加班到凌晨後想補補眠,最好拉上窗簾。

6 、飲酒要適量

每個人的酒量不一樣,喝酒要掌握好分寸。小酌不僅怡情,還能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

喝超過酒量的3/4就屬於過量飲酒,嚴重傷肝、腎不說,還會引發多種疾病。

長期酗酒,容易產生精神依賴。想喝酒不傷身,除了控制量,還要注意不要空腹飲酒,

或把多種​​酒混著喝。

7 、沒事常運動

上班一坐就一天,回家陷在沙發里不想動……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會

隨活動量的增加而增加,久坐的人體內免疫細胞減少,會大大增加患

癌機率;研究發現,胃癌患者大多平時吃得太飽、久坐不動;久坐的

人比常運動的人患結腸癌的可能性高40%—50%,男性還易罹患前列

腺癌。建議大家每工作兩個小時,最好能起身活動15分鐘以上。

8 、不較真,放寬心

研究發現,生活中愛較真、生氣又不擅表達的人,植物神經、內分泌與

免疫系統會長期處於高度亢奮和緊張狀態,易導致乳腺癌和卵巢癌。工

作中愛較真、過於追求完美的人,患胃癌與胰腺癌的較多。因此,豁達

的心胸、愉悅的心情是癌細胞的「天敵」,平時要多培養興趣愛好,遇

到不快時多做深呼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7028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