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看中醫,都會被告知「濕重」,濕是從何而來的。
濕的存在有三個因素
一.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濕;
二.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濕;
三.還有就是環境、季節因素的影響,比如四川多濕,那裏的人不吃辣椒就會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濕,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
這三種癥狀歸根結底都和脾氣有關系,「濕重」是標,「脾氣虛」是本。
中醫說的脾,是負責運轉的,任何代謝產物的排除都要藉助脾氣的力量。脾氣一虛,臟東西就要瀦留體內。臟東西是什麽呢?可以是多餘的脂肪,也可以是異常的分泌物、排泄物。
胖人多陽虛「濕重」 很多胖人看似壯實,實為虛寒。特別是肚子上脂肪多、遊泳圈越來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們體質的寒性。你如果去摸這種胖人,他們的皮膚一般都是涼涼的。就是因為他們的身體自己知道缺少陽氣,本能地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溫的作用。
就像過去沒有冰箱的時候,夏天賣冰棍的人,都會用一條棉被包住冰棍,棉被是防止散熱的。胖人身上的脂肪起的也是這個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陽虛,而瘦人多陰虛」的理論,往往是越胖越虛,越虛越胖,形成惡性循環。
胖人的正確減肥方式應該是溫化寒濕,「溫」是增加代謝脂肪的能力,「寒濕」就是指那些不該積存在體內的脂肪。
小心愛睡覺的孩子是「濕重」
很多孩子,很乖,而且特愛睡覺,這也是被濕邪困住了。這些孩子之所以濕重,首先可能是孩子本身先天的脾胃不是很強,後天餵養的時候,家長可能沒註意到,傷了他的脾氣。
脾氣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出糟粕的能力,如果這種能力下降了,營養吸收不了的同時,糟粕也排不出去,留在體內就成了濕。帶著這些廢物,身體自然就覺得疲勞了,所以小小的年紀就容易犯困。
被濕邪擊中的典型癥狀是:身體總覺得疲勞,但這種疲勞不是因為哪裏酸痛,如果酸痛的話,可能是你有血虛、血不養筋的問題。
1.身體發沈、發重,頭也發蒙,雖然頭不疼,但是不清爽;
2.皮膚上會有濕疹,胃口也不好,吃什麽都覺得沒味道,嘴裏發黏。
3.舌頭伸出來時,你會發現舌質很胖,顏色偏淡。癥狀嚴重的,舌頭邊上會有齒痕,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這叫「裙邊舌」,這就是比較嚴重的脾虛濕睏了。
承山穴是祛濕大穴
每天早上起床時,將兩腿伸到床外,讓承山穴正好擱在床沿上,兩腿左右擺動,以按摩承山穴。
按承山穴,都會有明顯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身上的濕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逃逸。
補脾祛濕的藥
要想祛濕,你首先得健脾補氣,幾乎所有健脾補氣的藥都能間接地祛濕。三伏天是排寒化濕最好的季節,溫灸拔罐可很快袪除以前堆積的寒濕。
❤溫馨提示:我們致力於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並不能替代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66556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