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麼長胖的時候,肉都先堆積在肚子上?
答:主要由於人體基礎解剖結構和營養供過於求兩方面導致。
眾所周知,腹部是最容易積累脂肪的地方,說起原因,很多朋友可能認為是因為長期坐著不運動導致的,然而即使是不久坐的人開始胖的時候也是從腹部開始,這就說明了,久坐並不是腹部脂肪累積的根本原因。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從解剖結構上說起,腹部與其他部位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肌肉類型,腹部肌肉屬於平滑肌,抗拒脂肪的能力較弱,是腹部容易堆積脂肪的重要因素。這種肌肉主要靠自主神經支配。平滑肌細胞互相連接,形成管狀結構或中空器官;在功能上可以通過縮短和產生張力使器官發生運動和變形,也可產生連續收縮或緊張性收縮,使器官對抗所加負荷而保持原有的形狀,也就是說其主要負責工作範圍是以身體內臟為前提,通俗地講,就是說這種肌肉的防守性很強,由於這種防守性,使得腹肌不容易練出來,卻很容易堆積脂肪。在有了脂肪之後,也不容易趕走。這是腹部脂肪累積的主要原因。
然後從個人角度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有氧運動強度不夠;2.不吃早餐,早餐能夠平衡血糖濃度,保證早餐到午餐這段時間內機體有足夠能量攻擊,如果不吃早飯,等到午餐、晚餐的時間,脂肪消耗的能力變差,結果是攝入的熱量比消耗的要多,因此會產生更多的脂肪;3.過度飲酒,酒精會阻礙脂肪轉化的途徑,讓脂肪無路可走,只能堆積到皮下;4.沒有規律的飲食習慣,如果常年不規律飲食,餓一段時間後再暴飲暴食會使得營養不能充分消耗,而且還可能引起胰腺炎等疾病。綜上可見,脂肪堆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體內營養供過於求,只能轉變成脂肪存儲起來。
由此我們能夠看出,若想減掉「小肚子」,還是應該注意飲食,並持續地進行有氧運動,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且每次都要保持足夠的時間,以30分鐘/次為宜。
(馬兒 吉林大學醫學碩士)
問:為什麼上樓容易下樓難?
答:腰椎在直立或後伸狀態下腰神經根易受壓或缺血,從而引起疼痛,而在屈曲狀態下椎管容積相對較大,腰神經根不易受壓。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經常會覺得腰腿痛,尤其是下樓時,疼痛更嚴重,上樓時疼痛反倒不明顯。這其實是典型的腰椎管狹窄。許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這種毛病不怕上樓怕下樓呢?
不少人進入中老年後,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退變,韌帶增厚會導致腰椎管狹窄,腰椎在直立或後伸狀態下腰神經根易受壓或缺血,而在屈曲狀態下椎管容積相對較大,腰神經根不易受壓。患者在長時間站立、行走或長時間保持腰部後伸姿勢時會出現症狀,而在腰部屈曲時緩解。上樓或上山是彎著腰的,而下樓或下山是挺著腰的。因此,腰椎管狹窄的患者在上樓或上山時疼痛感覺不明顯,而下樓或下山時疼痛加重。
不僅如此,腰椎管狹窄還會出現一些其他症狀,比如背孩子容易抱孩子難,因為抱孩子時需要挺腰,腰椎處於後伸狀態,而背孩子時腰部處於向前彎曲狀態,因此,這類患者抱孩子時會誘發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而背孩子時可能無症狀。
另外還有騎車容易走路難,走路時症狀加重,騎車時不受影響,可以騎較遠的路程。此外,一些患者在走路時會出現間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從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後(一般為數百米),出現單側或雙側腰酸腿痛,下肢麻木無力,以至於跛行,但稍許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後,症狀可以很快緩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繼續行走,再走一段時間後,上述症狀再度出現。在這一過程中,跛行呈間歇性出現,故稱為間歇性跛行。
腰椎管狹窄可採用保守治療,治療方法包括休息、理療、按摩、藥物治療等,絕大多數輕症患者通過保守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患者要注意臥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壓迫,鍛鍊腰肌力量,增加腰椎韌帶的強度,避免椎間盤受壓,延緩腰椎管狹窄的進程。如果患者突然出現症狀加重,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手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6643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