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必吃它!痰多、頭臉油膩要吃它,水腫肥胖更要吃它!其實它就是…

| 2015-10-14| 檢舉

正值三伏期間,現在去醫院門診轉一轉,

你會發現很多人的病都跟「濕氣」有關。為什麼?

濕邪,可以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

10個人裡有八九個人有濕邪潛伏。

這是因為現代人運動量越來越小,

體內陰盛陽虛從而濕邪內郁。

加之人們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

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

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

當脾胃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

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時候,

那些沒有被轉化的東西,就變成中醫認為的濕邪,

留在體內,導致渾身發沉無力、頭髮油,

臉上油以及腹部凸出、水腫肥胖、

免疫力下降等癥狀的發生。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

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

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有關。

濕氣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夠!

去濕氣邪毒,刻不容緩!

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

如油入面。」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

1、痰多

「濕痰內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則咳嗽痰多;

痰濕停胃,胃失和降,則噁心嘔吐;

痰濕阻膈,氣機不暢,痞悶不舒;

痰濕留注,則肢體困重;阻遏清陽,則頭目眩暈。」

2、全身乏力

許多患者經常抱怨:

「醫生啊,我全身沒勁,兩條腿沉重無力,

上下樓梯困難,好像有千斤重擔,

腰部也像背了個大包袱,沉重異常,頭也昏昏沉沉。」

這些睏乏的表現,從根本上來講,

就是因為「濕生重濁」。

3、口水多

體內濕邪過重,還會淹沒五臟六腑,充斥於臟腑經絡。

五臟化生五液,就會通過五液的形式來排泄,

患者就會表現為五液過多。

《黃帝內經》說:

「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

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汗為心液,

鼻涕為肺液,淚為肝液,涎為脾液,唾為腎液。

4、肥胖

許多年輕的女性,體重不斷增加,

控制飲食也不能解決問題,借用患者話說:

「喝水都長肉」。

其實,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

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三髒有密切的關係,

當三髒功能異常時,水液在體內的代謝就會出現異常,

輕則體重增加,重則出現浮腫。

許多人長胖,並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內停所致,

稱為「水腫胖」。

濕邪除了上述這些表現形式外,

還有很多,比如,皮膚經常起濕疹、雙腿經常浮腫、

女性白帶清稀量大等。

除了以上主要的四點,還有三個判別方法:

5、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

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

渾身不清爽,睡再久也睡不夠,人也懶得動……

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6、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

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淨。

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

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

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若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

(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

總有排不淨的感覺,也可以肯定體內有濕。

時間長了,則百病叢生。

7、洗漱時>>>>看舌苔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

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

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

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

如果舌質赤紅無苔,

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如果以上癥狀,你已經滿足了1項以上,

那你就必須要祛濕邪排濕毒了!

我最早的時候去拔過罐,嚇死人了,

那師傅也說是體內濕氣太重了。

可是又過了兩個月,再去拔罐,完全正常了,

一點濕氣也沒有了。體重也減掉了足足8斤,

但是真懷疑減掉的不是肉,而是體內的水汽濕氣。

說到這兒…

大家一定很好奇我到底是吃了什麼靈丹妙藥

安全有效地祛濕了呢?

一、老中醫給的食療「祛濕三寶」,百試百靈秘方:

其實我並不是吃了藥哦,

只不過是在老中醫那裡拿了一個食療除濕氣的方子,

現在夏季到來,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遇到夏季

濕氣重的問題。

今天就把老中醫給我的秘方分享給大家:

材料:紅豆薏米山藥茯苓蓮子紅米

做法:洗好後就開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燒開,

然後轉小火煮1小時。

臨床上,我們治療濕癥一般會採用中醫的食療方法,

對付體濕,肥胖,皮膚暗黃,

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健脾胃肺利尿的食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6550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