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濤教授出版了《選擇中醫》,於書中附了一些有效的藥方,若能人人手中都有這樣一份資料,遇到小病基本上可以無憂了。實在是方便之極。
1、 烏梅冰糖湯25頁(以下同)
烏梅15克,冰糖30克,黃豆30克
適應癥:厥陰病。肝病。面色略青,面頰不華,鼻樑高聳,身體細瘦而高長。
2、 回陽飲
制附片10克,炙甘草10克,幹姜10克,肉桂10克水煎服,日一劑。
適應癥:三陰體質,可補充身體的元氣。
3、 降血脂
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山藥15克,丹參20克,薏苡仁20克,生山楂20克,白術10克,澤瀉25克,何首烏15克,車前子15克,桂枝10克。
水煎服,日一劑,連用月余。
4、 民間治癌驗方
取土雞蛋一個,打開一個小口,放入去頭足四肢的斑蝥一隻,然後於火上燒熟雞蛋。每天吃一隻雞蛋,吃時去掉斑蝥。
5、 保胎止血方子
炙甘草6克,生地9克,阿膠9克(烊),當歸9克,桂枝9克,白芍9克,茯苓9克,丹皮9克水煎服,日一劑,溫服。連服三劑,極效。
6、 中風愈後不復發方
防風,獨活,秦艽,生黃芪,白芍,黨參,茯神,白術,川芎,山茱萸,山藥,肉桂,厚樸,升麻,丹參,水牛角,五加皮,防已,牛膝,石斛,地骨皮,生甘草各60克,麻黃,制附片,遠誌,橘皮各45克,生薑30克,菊花45克,薏苡仁120克,生石膏
上藥共研粗粉,每次60克,紗布包,加天門冬5克,麥門冬5克,生地10克。水煎服,日服一次即可。
7、 四逆湯
制附片10克,炙甘草10克,幹姜10克水煎,分兩次或三次溫服。
適應癥:幫助身體補充元氣。增強機體陽氣,加強防病保健作用。
制附片10克,炙甘草10克,生薑10克水煎服,日一劑。
適應癥:年過六十歲者。保健康,預防慢性病,有病的可扶助陽氣以治療疾病。
8、 四逆湯加味
制附片10克,炙甘草10克,幹姜10克,烏梅10克,冰糖30克,生龍骨20克,生牡蠣20克水煎服,日服兩次。
適應癥:冬至之時開始,一直服到立春為止。此方助陽氣升發。
9、 引陽氣下歸丹田方
制附片10克,炙甘草10克,幹姜1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白芍20克,山茱萸30克,黃豆1把水煎服,日服兩次。
適應癥:高血壓等陽氣過升不降之人。從夏至一直服到立秋之時。
10、感冒方
桂枝湯
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薑5片,炙甘草20克,紅棗10枚(切)每服藥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兩碗。每三小時空腹喝一碗。
麻黃湯
麻黃20克,桂枝20克,杏仁20克(打碎),炙甘草20克。每服藥加六碗水,用大火煮成兩碗。空腹時服用。
大青龍湯
麻黃20克,杏仁20克(打碎),石膏30克,炙甘草20克,桂枝20克,生薑5片,大棗10枚(切)每服藥加六碗水,用大火煮成兩碗。每三小時空腹喝一碗,服後會汗出。
葛根湯
葛根30克,麻黃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薑5片,炙甘草20克,大棗10枚(切)每服藥加六碗水,用大火煮成兩碗。每三小時空腹喝一碗,服後會微汗出。
小青龍湯
麻黃20克,白芍20克,幹姜20克,桂枝20克,五味子20克,炙甘草20克,法半夏20克,細辛10克(後下)每服藥加六碗水,用大火煮成兩碗。每三小時空腹喝一碗,服後會有汗。
麻黃桂枝各半湯
桂枝10克,白芍10克,麻黃10克,生薑5片,炙甘草10克,大棗4枚(切),杏仁10克(打碎)。每服藥加五碗水,用大火煮成兩碗。每三小時家腹喝一碗,服後會有汗。
小柴胡湯
柴胡15克,法半夏15克,黃芩15克,黨參15克,生薑3片,大棗10枚(切),炙甘草10克。每服藥加六碗水,用大火煮成兩碗。早晚餐前空腹時各喝一碗。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20克,細辛20克(後下),制附片20克每服藥加六碗水,用大火煮成兩碗。早晚餐前空腹時喝一碗。
11、虛人感冒
小柴胡湯合桂枝湯
柴胡15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黃芩12克,法半夏15克,生薑3片,大棗6枚(切),炙甘草10克,黨參15克。每服藥加六碗水,用大火煮成兩碗。每三小時空腹喝一碗,服後會微汗。
玉屏風散
防風30克,生黃芪60克,白術60克。一服,共研成極細末,每日2次,每次6克,開水送服。
參蘇飲
蘇葉10克,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陳皮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枳殼10克,生薑3片,大棗5枚(切),黨參10克,木香10克,葛根10克。水煎服,日一劑,分三次服。
12、中風
急性期
生半夏15克(打),生南星15克(打),生附子15克(打),木香10克,蜂蜜150克,三七10克,桃仁10克(打),生薑30克(切),紅花10克,全瓜蔞10克,薤白10克,黃酒30毫升,石菖蒲30克。水煎服,日一劑。同時每天用麝香0.5克,分兩次用藥液沖服。一服藥煎兩次合一起,分三次餵下。
恢復期:續命煮散
麻黃45克,川芎45克,獨活45克,防已45克,生甘草45克,杏仁45克,肉桂30克,生附子30克,茯苓30克,升麻30克,細辛30克,紅參30克,防風30克,生石膏75克,白術60克。
上藥共研細末,每天取14克,紗布包,加生薑50克,再加1000毫升水,煮成500毫升,分3次服。日日不斷,至少連服十日。
恢復期:培元固本散加減方
三七10克,琥珀10克,細辛10克,五靈脂10克,水蛭10克,全蟲10克,蜈蚣2條,地鱉蟲10克,血蠍10克。
上藥共研極細末,每次5克,溫水沖服,日兩次。
13、肝鬱脾虛方
先用炮姜20克,炙甘草20克,水煎服,日服兩次。五服後,用制附片20克,幹姜20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服至病好為止。
適應癥:女性月經病、更年期綜合癥等。
14、使人聰明方:孔聖枕中丹
九節菖蒲30克,炙龜板30克,遠誌30克,生龍骨30克
上藥共研極細末,每次取3克,用黃酒沖服,學生可以溫水沖服,日三次。作湯劑時,龜板和龍骨可各用15-30克(先煎),其他兩味可各用10克左右。並可隨癥加味。
15、便秘方
肉蓯蓉10克,當歸40克,制附片50克,厚樸40克,枳實20克,生大黃20克,炒萊菔子90克,桃仁10克,陳皮20克,柏子仁10克,杏仁10克,火麻仁10克,黨參30克,升麻10克,幹姜10克,生甘草10克,細辛10克,烏梅20克,芒銷20克,白術40克
上藥一料,共研粗末,每次取20克,加生薑3片,水煎服。只煎一次即可,分兩次服。並常服附子理中丸以扶脾氣。
適應癥:便秘、降血脂、降血壓。無便秘的可減少生大黃和芒硝用量。
16、痛經方
小茴香15克,炮姜30克,元胡30克,五靈脂60克,川芎60克,蒲黃90克,肉桂30克,赤芍60克,丹參90克,制附子30克,香附60克,當歸90克,益母草90克
上藥共研粗末,每次取50克,加米酒100毫升,水適量煎服,日兩次。經前一周開始服藥至經來停藥。下個周期亦如此。
17、不孕不育藥酒
生黃芪15克,黨參15克,當歸9克,枸杞15克,川芎9克,白菊花9克,女貞子9克,仙靈脾9克,首烏9克,熟地9構,牛膝9克,杜仲9克,巴戟天9克,鎖陽9克,制附片9克,茯苓9克,肉蓯蓉9克,木瓜9克,桑螵蛸9克,白術9克,黃精30克,桂圓肉30克,紅棗120克,黑棗120克,遠誌9克。
用法:米酒10斤,浸10天後開始服用。每次一小杯,日兩次。夫妻同服。
18、溫經湯
是治療女子不孕的一個非常實用的方子。可溫暖子宮,治宮寒不孕,月經後期,經量偏少為主要適應癥。
吳茱萸5克(開水沖洗七次),紅參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阿膠10克(烊),生半夏10克(開水沖洗七次),生薑3片,麥冬12克,當歸10克,川芎6克,白芍12克,丹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分三次服。必須在行經期服藥,三五劑後,經凈而止,以後每月皆如此照服。
19、排毒散
川芎30克,白芷30克,生甘草30克,茯苓30克,當歸30克,肉桂30克,白芍30克,生半夏30克(先開水沖洗7次,再曬幹備用),陳皮60克,枳殼60克(炒),麻黃60克,蒼術240克,幹姜40克(炒),桔梗120克,厚樸40克,生附子30克。
用法:肉桂、枳殼另研粗末,其他藥物共為粗末,用慢火炒一遍,等藥粉的顏色稍變化即可出鍋。冷後加入肉桂、枳殼末拌勻。每次取20克,用紗布包好,加生薑3片,加1000毫升涼水,慢火煎成400毫升。日服2次,早晚飯後各服一次。
適應癥:排出陽明表裏的毒素。祛濕濁,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預防中風以心腦血管疾病。有解表、溫中、除濕、祛痰、消痞、調經功效。氣候變化比較大時,周圍有人感冒時,先服此方預防。外感風寒或內傷生冷,胃中積冷,痰濕內停,氣機不暢,出現發熱無汗,頭痛身痛,畏寒畏風,項背拘緊,胸滿惡食,嘔吐腹痛,婦女月經不調、氣血不和、心腹疼痛、痛經、經來乳脹、頭痛身重等癥狀都可服之。
20、冬天補腎膏方
開路藥:黨參20克,白術15克,炙甘草10克,肉豆蔻10克(打),砂仁10克(打,後),生山楂30克,神曲30克,炒麥芽30克,木香10克,生薑5片,陳皮10克。
用法:五服,水煎服,日一劑。吃完後胃口大開,即服膏方。
膏方:黃芪150克,黨參125克,仙茅100克,鎖陽75克,桑寄生75克,白術150克,牛膝75克,制附片12克,肉桂45克,杜仲75克,狗脊75克,核桃(打碎)75克,覆盆子75克,菟絲子75克,五味子45克,仙靈脾75克,蛇床子75克,韭菜子60克,川續斷75克,桑螵蛸75克,制香附75克,沈香30克,當歸75克,陳皮75克,女貞子75克,枸杞子75克,炒谷芽120克,生龍骨120克,炒麥芽120克,神曲120克,川芎75克,桂枝60克,吳茱萸25克,薏以仁120克,金櫻子75克,芡實75克,麥冬120克,玉竹180克,生牡蠣120克,龜板100克,鹿茸25克。
做法、用法、禁忌見書。
21、九火湯(因天氣變化而服保健方)
烏梅10克,冰糖20克,黑豆10克,黃豆10克,綠豆10克,紅小豆10克,白扁豆10克,薏以仁10克,白豆蔻5克,杏仁10克。
水煎服,日一劑。多加水,久煮成稀粥。
適應癥:暑月三伏常服方。也可熱極則木氣疏泄失根,易致嘔吐、惡心、食慾下降,小便不利,神昏而中暑等癥狀時服用。
22、加味麻黃湯(夏季當熱反寒之保健方、夏季感冒風寒之方)
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麻黃10克,生薑30片(切),大棗10枚(切),白扁豆10克,制附片10克,杏仁10克。
水煎服,日一劑。
適應癥:預防夏季天熱而突然變冷而生病。
禁忌:感受濕邪或熱邪,舌苔黃厚,高熱不退,則此方萬萬不可濫用。
23、烏梅固本湯(冬季打雷或大風或起霧或天暖之保健方)250
烏梅15克,黑豆20克,綠豆20克,黃豆20克,冰糖30克,杏仁10克。
三服,水煎服,日一劑。
24、膽固醇偏高
生山楂20克,葛根20克,決明子30克。如有寒證,加制附片10克,幹姜10克,桂枝15克。可扶陽而不傷正。
水煎服,日一劑。服用一月余。
25、附子中毒解毒方
能解附子毒的中藥包括甘草、蜂蜜、綠豆、防風等。
○溫水沖服兩小勺蜂蜜,數分鐘至3小時內即可化解。
○李可解毒方,可任選其一
1:生大黃30克,防風30克,黑豆30克,甘草30克,蜂蜜150克,煎湯送服生綠豆粉30克。
2:竹葉30克,水煎兩次,合在一起,濃縮成200毫升,放涼服下。
3:生薑15克,甘草15克,金銀花15克,水煎兩次,合在一起,每6小時服一次。兩次服完。
有人用此方搶救生川烏中毒,12小時完全恢復。中毒輕癥直接沖服蜂蜜水。
26、當歸羊肉生薑湯309
羊肉100克,當歸10克,生薑15克。
適應癥:適合於各種虛寒性體質的人群。是標準的補陽滋陰好方子。
27、肩周炎312
生薑100克,桑枝50克,透骨草20克,鹿角膠20克,桂枝30克,水煎服。
姜及汁裝入紗袋,敷於患處,臨睡前敷止,每次7-10小時。313
28、地瓜保健方314
○地瓜、糯米、芡實。扶助陽氣,促進腎臟氣化,減少夜尿。
○地瓜300克,蘋果300克,蜂蜜50克。少許水慢煮。斷奶後的嬰兒可經常服用。
29、蔥豉湯320
大蔥白4根,帶根須更好,淡豆豉30克,生薑10片,黃酒30毫升。
用法:蔥白、淡豆豉及生薑加水500毫升煎沸再入黃酒一二沸即可。
適應癥:發散風寒,理氣和中。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癥。
30、神仙粥
大蔥白4根,高粱米100克,生薑10片,白糖適量,食醋少許。
用法:米與生薑煮至米熟,再加蔥白、白糖煮十餘分鐘,入食醋稍煮即可。
適應癥:解表散寒,和胃補中。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身熱無汗,面目浮腫,消化不良等癥。風寒、風熱感冒都可用此粥。高粱米可用大米或小米代替。
31、腎炎方320
蘑菇100克,大蔥白4根。煮至蘑菇熟透,吃蘑菇喝湯。可以溫通腎陽,是腎炎的有效食療方。經常吃這個食療還可以預防老年性癡呆。
32、和胃補虛的食療方321
蔥白5根,大棗20枚,白糖適量。
適應癥:和胃安神,可治療心氣虛弱所致的失眠多夢,胸中煩悶,體虛乏力,健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癥。
33、治療胃脘痛的方子
大蔥白20根,帶根須更好,新鮮橘皮200克,小米兩把,白酒30毫升。加水適量一起煮至水熟,喝湯即可,能快速溫胃止痛。
34.常服西藥的人停服西藥後,用200克炙甘草,水煎服,日一劑,先服一兩天,把西藥的毒素可中和一部分。(再用中藥。)
35.素體陽氣不足,或者因病陽虛,或者久耗真陽之體,均可以小劑量四逆湯常服。
36.附子理中丸是非常有效的治療肥胖處方。
37.首烏片對降低血脂效果明顯。
38.腫瘤病人放化療之後,可以服補中益氣湯或四君子湯加附子黃芪,都會有極好的效果。
39.三陰體質的人可以經常灸關元、足三裏、中脘等穴位,可扶足正氣,防病於未然。或服用四逆湯、附子湯、或附子理中丸等。
40.按摩一下肝經諸穴,特別是太沖、陰包、期門等穴,對疏通肝經氣血十分有益。
41.芍藥甘草湯可止痛。
42.降壓——一般取四關、鼻尖的素髎、曲池、足三裏、風池等穴
43.頸椎病——一般常用葛根湯,或者麻黃加葛根湯。其中要重用葛根至少到30克以上。
44.感冒——1服神仙粥.2拔罐.3針刺合谷、大椎等穴.4蔥豉湯.
45.妊娠反應——取內關、足三裏、印堂、攢竹等穴,一般一兩次即愈。病癥比較重的,還可以刺絡風府、啞門諸穴加強止嘔效果。
46.艾灸傷口局部,可以極大地加快傷口的癒合時間,並且能不留傷口愈後的瘙癢不適。
47.陽虛型高血壓灸關元和中脘有奇效。
48.溫經湯是治療女子不孕的一個非常實用的方子。
49.食欲不振,飯量很小,身體瘦弱:手指縫的四縫穴,用三棱針刺一下,擠出一兩滴透明的液體即可,往往針一次即有效。一周一次,三五次就可以了。
50.一醫案中患者右腿關節突然疼痛不能彎曲,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熟地,二劑而愈。
52.帶狀皰疹:取紅蓖麻葉搗爛炒熱外敷百會。
53.急性哮喘發作,取三個耳穴針刺。針入即止。
54.溫中止嘔降氣通腸:蘿蔔籽加生薑數片,煎水喝之。
55.排病反應出疹子桂枝湯加三七。
56.針灸止頭痛:刺合谷、曲池,或配合刺絡放血法。
57.白蘿蔔煎湯可治傷風感冒。
58.黃連、沒藥、白芍、白頭翁等的酒浸或水浸液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344
59.四關:合谷與太沖。
適應癥:1、各種痛癥;2、各種精神疾患;3、失眠;4、郁證。
四關是調整左右氣機升降平衡的。
60.百會穴。
適應癥:補陽,潛陽入陰,降陽,升陽,祛風散邪。百會穴可配合足三裏或昆侖,使亢陽下降。如精神病,失眠,高血壓,中風等。
61.關格癥
格癥上不通,不能進食;關癥下不通,不能大便。所謂天氣不降,地氣不升,內關外格,上下不通所致。六腑以通為順,腸氣不通,不通則痛。
62.服藥後汗從手心腳兒透出,是陽氣漸旺,有祛邪外出之象。
汗出是陽氣通暢的一個標誌。
63.以知為度:
知就是病人服藥後的感覺。可以是舌尖微麻,或是汗出,或痛減,或感覺通體舒服。
64.腎四味:枸杞子,酒泡菟絲子,鹽炒補骨脂,仙靈脾。
65.灸:灸法是回陽助陽補陽的最好的一個方法。從每個月來說,月初的八天最好。
夏秋之交,一年之中唯此時節是灸關元最好時機。
灸關元可培腎固本,調氣回陽,使元氣充足,虛損可復,故能祛虛勞百損,壯一身之氣。養少陰潛藏之陽氣。
秋天是保健灸的好時節。秋分時節可灸足三裏以強壯脾胃,預防胃腸病。
灸後忌喝茶至少一日。
不應時的用灸,則可能耗陽傷陰。
春天就可以開始用灸。春分時了灸曲池還可以預防紅眼病。
對於久病患者,最好足三裏,關元,能有灸瘡,可以永保健康。
66.凡各種過敏病患,如各種皮膚病、哮喘、感冒者,皆當忌喝牛奶。
67.蘿蔔
順氣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涼止渴,利大便等功效,還有順應身體適應自然變化的妙用。
白蘿蔔煎湯可治傷風感冒。
蘿蔔、生薑、蜂蜜,水煎服,治咳嗽、哮喘;
煤氣中毒頭暈、惡心,服白蘿蔔汁。
白蘿蔔汁和藕汁混合服下,治吐血,便血。
68.生薑
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痛。
生薑吃法
1、 晨起含水量薑片;2、喝生薑大棗湯(生薑大棗紅糖);3、生薑粥(生薑大棗大米);4、生薑紅糖雞蛋湯(生薑紅糖雞蛋)。
69.霧霾天氣當如何保護自己呢?一則忌戶外鍛煉,忌盲目運動;二則霧霾屬寒濕邪氣,自呼吸而入,最易傷損肺陽,故需溫養,適當加衣以避免受寒;三則試服溫運肺陽、兼化寒濕諸方,以改善體質,預防疾病。我琢磨可用細辛、五味子、幹姜、麥冬、百合、萊菔子之屬。若有咳嗽不適,又可加枳殼,桔梗以升降肺氣。
70.有些小兒莫名其妙出現面紅身癢,或見濕疹,或見癢疹,哭鬧不休。大人亦時見此病。按中醫之理,陽氣自下發動,溫煦周身。若中氣不足,則陽氣浮於皮下而成此癥。此時需補中氣,斂浮火,則紅癢自去。切不可因見癢而濫用涼藥,傷損中陽,反成禍害。民國大醫彭子益提出用冰糖糯米粥治療,最適合小兒,良效。
71.工作室病例:處方為竹茹15,枳實15,陳皮10,茯苓30,姜半夏30,生薑三片,大棗30切,黃連6,厚樸15,蘇葉15後下五付。而這孩子只吃了三付,情緒穩定,厚膩舌苔不見,更驚喜的是沒有任何胡臭味道了,其家人更是稱贊不已。治病時若往往是被西醫名詞牽著的,而今董博又一次證實了,中醫整體辯證的重要性。
72.農歷十月居於十二地支之亥位。其時為入冬,其地屬北西,其星為勾陳,其氣則斂藏。應之於人,則需適合天地以養陽氣之深藏。亥時需補,其湯為勾陳湯。其方:人參、甘草、幹姜、白術。按此理推之,則亥前為紫宮,應於戌,為九月,其氣重,其方紫宮湯;亥後為玄武,應於子,為十一月,其氣滲,其方真武湯。
73.奧地利.董紅梅:小兒風寒感冒後幹咳,配合一些食療方子,屢試屢效。家中小女十歲每逢風寒幹咳,服下即效。家中有小孩的父母不防一試。鍋中放麻油一調匙加熱,切三四片生薑,剁成碎末,雞蛋一枚同時放進鍋中,翻炒,趁熱給小兒吃下。早餐服一次,睡前服一次。
74.痛經,正痛時可針刺十七椎下,其穴在第五腰椎脊突下凹陷中,往往可針入痛止;若效果不顯,加針三陰交及承漿,亦可收止痛之功。若月經尚未到而痛尚未發作,可及時根據體質、病情服些湯藥,亦可預防發作。可用之方甚多,亦可以小柴胡湯為主方,隨癥加入活血理氣諸品。
75.臨床多見痛經患者,不少人會因身邊朋友亦有痛經則誤認為痛經是正常現象而不去醫治。若痛經甚則可能有子宮肌瘤,或腺肌癥,或囊腫等病。中醫治療多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為主。有人服中藥後會出現月經量多,排血塊正常現象,亦有量大,且現崩漏之象。可用傅青主老婦血崩湯當歸,生黃芪,桑葉,三七養血
76.深秋時節,蘿蔔上市。蘿蔔既是時令果蔬,吃起來又爽口,如吃水果。且蘿蔔能養生治病:吃油膩肥厚食物時吃點蘿蔔,可化氣行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痛風患者多屬濕熱痰濁內滯,蘿蔔最利降濁;腹脹、便秘吃蘿蔔能行氣通便;若有上火咽痛、咽幹、眼紅、耳鳴、頭暈、痘痘等癥,吃蘿蔔可降上浮之火。
77.日近深秋,正蘿蔔上市時節。蘿蔔最助養生,其皮深綠而肉呈嫩綠色,口感甜脆多汁,帶皮吃有微辣。山東人喜歡生吃蘿蔔,當成水果一樣吃。經常食用蘿蔔可降氣祛痰,清熱解毒,排濁通便,健脾助消化,能降低血壓、血糖、血脂。山東有這樣的諺語:吃蘿蔔喝茶,氣的大夫滿街爬,形象地道出了蘿蔔的醫用效果。
78.大椎是一個常用且實效的穴位。穴居督脈,統領諸陽,為督脈與手足三陽之會,主一身之表。約而言之,其功有五,一則溫陽解表以治感冒、發燒、咳喘;二則溫經通絡以止肩臂諸痛;三則開竅安神以定痙厥;四則調和營衛以治虛人反復生病;五則固陽固脫以救厥逆。是為強壯穴,可針可灸,陽氣宣通則無病不治。
79.古人雲:大椎療五勞七傷,風勞食氣。我自己體會,若是感冒發燒,馬上取大椎穴艾灸,使周身溫暖,一身汗出,而感冒即霍然若失。不論大人小兒若見高燒,都可則配合艾灸身柱穴,效果更好。凡身體虛弱,稍受風寒即感冒,都屬虛人,因其營衛不固,表虛而邪氣易侵。改善體質是治本之道,其法即可常灸大椎穴。
80.定誌小丸治憂愁不開心,健忘、眩暈(晨輕夜重)、失眠。與聰明散相比,去龍龜加苓參,是去潛陽而加四君,脾經有支脈入心中,此補脾以養心。後人變化其方:遠誌75、益智仁12、菖蒲12,研細末,每次3克,米酒沖服,日三次,連服百日。治心煩、失眠、煩躁不安,或睡眠太多,昏昏欲睡,精神不振,健忘等。
81.定誌小丸為孫思邈之方,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驚悸,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善忘,朝瘥暮劇,或暮差朝發,狂眩。其方:石菖蒲、遠誌各20克,茯苓、黨參各30克,研極細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散服亦佳。《審視瑤函》用此方治近視。我臨證以此方為主,加減化裁,改為煎劑,治失眠效果好。
82.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亦隨之下降,有的表現心神不寧,做事不能集中精神,失眠,甚則有人表現前一秒聽到,後一秒即忘。說明心氣不足,當養心補心。董師曾在《選擇中醫》提到用孔聖枕中丹,別名聰明散。近日董師加以改進取名定誌小丸,藥為黨參,茯苓,遠誌,石菖蒲水煎服,具有補心氣,安神,益智之功。
83.疣子或因風邪搏於肌膚而生,或因肝虛血燥、筋氣不榮所致。其好發於手背、指背、頭面以及頸項、背等部位。初則小如粟粒,漸至大若黃豆,突出皮表。可用外治法治療此病。一方:把生南星研成極細粉末,稍加白醋調成糊狀,塗於患處;二方:新鮮蒲公英葉絞汁外塗患處。亦可局部圍針,針尖透過疣底部,有效。
84.中藥離我們並不遠,有時就在我們的生活裏。比如,我所住的小區裏種著不少棕櫚樹,其棕皮纖維燒成炭即是棕櫚炭,有收斂止血之功;南寧大街上處處是榕樹,榕樹須能治風濕骨痛、咽喉腫痛;荔枝好吃,其核卻是不可多得的治療睪丸腫痛的良藥。如此等等,不可勝數,在中醫人的眼中,皆可隨手取用,而收良效。
85.醫聖張仲景說:「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小柴胡湯主之。」這段話形象深刻地描述了女性月經期的生理與病理狀態。後人根據仲景的這段描述,用小柴胡湯化裁治療各種與月經期相關的疾病,多收到良好效果。我的經驗是,大凡到月經期即感冒發作的女性,於經前連服七天小柴胡湯,極效。
86.生活中無處不能用中醫,有時隨手一兩味中藥,亦可收良效。曾與朋友晚上在我工作室喝茶,見其頻咳,聲高,有痰。即取藥房裏的海蛤殼百餘克,開水泡代茶飲,其咳竟立減。海蛤殼味鹹,能清肺熱、化熱痰、調氣機,治此熱邪痰結氣閉之證,可收即時之效。我聞艾煙即易咽癢咽幹,自用藤茶開水泡代茶飲,立效
87.有人從小便秘,數十年不解。若要預防大病,最需及時通便。通便中藥極多,不只有大黃、芒硝等攻下猛烈之品,還有火麻仁、柏子仁等緩下之藥。如何選方用藥,需辨識年齡、體質與虛實,靈活掌握。比如老人便秘,只用蘇葉、枇杷葉輕靈宣肺之品,即有提壺揭蓋之妙用;而中年腹大酒多之人,大柴胡湯最有良效。
88.平時無病之人,若要養生,一定要保證大便通暢。每天至少排出一次,且不硬。若欲保持大便通暢,一則少吃辛辣刺激之物;二則經常吃些仁類、籽類食物,如花生、核桃仁、瓜子等,多含油質,能利大便。蘿蔔下氣,常吃能通腑利便;三則便秘者常自上而下按揉腹部,有利排便;四則便秘需早治,中藥或針灸都效。
89.中風病人一定要重視大便是否通暢。按中醫理論,飲食中的精微被脾運化後,濁氣自腸而排出。若便秘,則濁毒內郁,上攻於腦,影響神明,為患極烈。中風患者腎本虛於上,高風飄搖於上,若陽明不降,濁毒上攻,最易導致病情纏綿難愈。若已經有中風後遺癥,平時可用萊菔子15克,煎水代茶飲,有清降陽明之功。
90.我曾診治一女病人,其百會穴能摸到一個略可容指的凹陷,表現為頭暈、頭頂冷痛,此為典型的吳茱萸湯證。肝經循行上達巔頂,若肝經虛寒,陽氣不充,則陰寒收引,甚至能導致頭骨凹陷。我常用此用量:吳茱萸15克,黨參30克,生薑15克(切片),大棗30克(切開),水煎服。亦用治療中寒腹痛、嘔吐效果極佳。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