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斑竟是如此簡單】

Shui Ch ...| 2015-09-17| 檢舉

臉上突然發現斑斑點點的,尤其是鼻樑和顴骨。平時工作壓力在,老郁悶,感覺胸口氣不順,愛吧氣,好想長長也口氣,好像能把積壓在心裏的郁悶排出去似的,偶爾內臟會有針紮一樣的疼痛,疼的地方也不定,但是很快就能好。

這是肝鬱氣滯血瘀。肝主疏泄,長期鬱郁寡歡,情緒不能發泄,就會使肝的疏通能力退化,氣運行的管道就會越來越堵。所以感覺胸口憋著一團氣,老想把這團氣給「嘆」出來。氣為血帥,是推動血行的動力,氣不走了,那血也走不動了。河流緩慢,淤泥會變多,血行緩慢,臉上這些星星點點的色素沈澱也就多了。瘀血不定發生在什麼地方,所以內臟會突然有小疼痛,但是沒什麼大問題,身體很快就能調整過來。

這時要祛斑,光靠往臉上抹東西是不夠的,「相由心生」,要調整內環境才行,這就是要恢復肝的疏泄功能,外加活血化瘀。

肝的「出氣筒」在太沖穴上,也就是腳背大拇趾的和第二趾結合的地方向後,在腳背最高點前的凹陷處。用手指或者頭鈍的東西按壓都可以。還要配合合谷穴,中醫稱合谷為「開四關」,它能調全身的氣機。將食指拇指並攏,合谷就在手背後肌肉最高點。每天睡覺前各刺激兩穴位3分鐘,悶氣就都出去了。

活血化瘀的穴當然非「血海」莫屬,每天堅持點揉兩側血海3分鐘。

飲食建議:堅持每天早餐前空腹喝一大杯溫水。平時用玫瑰花、月季花泡水吃飯,或者熬粥時放些花瓣進去,因為玫瑰、月季能疏肝氣郁結。每天喝一杯西紅柿汁或者多吃西紅柿可以預防雀斑。

介紹一道食療菜譜:用當歸12克,石決明30克錘碎,用紗布包好,紅棗6枚,生薑5片,放入砂鍋中,加水,中火煲3小時,用精鹽調味即可。

外洗方:每晚用胡蘿蔔塗在臉上,第二天早上洗去。

番茄汁,加入適量少許麵粉調成膏狀,塗於面部20-30分鐘。

紅花、桃花各10克用水浸泡後洗臉。

心病還需心藥醫,最重要的還是保持心情愉悅。多參加戶外活動,與周圍人保持良好的溝能這,心情好了,斑才祛得快。

留住烏黑秀發的秘密

(怎樣讓頭發保持烏黑光滑柔順,每晚泡腳後刺激雙側太溪和湧泉2-3分鐘,從內部來為頭發補充營養。)

每到梳頭洗頭時,頭發一大把一大把地掉,發質幹枯沒有光澤,睡覺不實,老做夢,容易醒,牙齦腫痛、牙齒松動。

這是腎氣不固了。

腎為先天之本,就是身體的基礎。腎氣不固了,就像大廈的根基動搖了,那處於最上面的頭發、牙齒自然不能穩穩地呆著。腎五行屬水,腎氣虛,也就是體內的水少了,那靠水壓制的火就變旺了,人就要上火,所以牙齦又紅又腫。五臟裏的火臟是心,心火燒得太旺,人被要擾得心神不寧,睡覺也不踏實。

想從根兒上解決煩惱,也就是說,這兒可以直接與腎的原氣溝通,是補腎的「近道兒」。手指從內踝最高的地方向後捋,跟腱前的凹陷就是太溪穴所在。每天堅持用手指按揉太溪空,除了有酸脹的感覺,還要有串向腳底的麻麻的感覺。這兒也可以艾灸,每天睡前艾灸幾分鐘即可。腎不虛了頭發、牙齒就有了堅固的根基,自然能健康生長。腎水足了,心火有所克制,自然不會四處滋事了,人也就能安安穩穩的睡到大天亮了。

湧泉是人體最「忍辱負重」的穴位,因為它的位置在腳底,第二和第三趾縫與腳跟的連線,差不多在正中線上,這條線的中上三分之一就是湧泉。它是腎經的井穴,穴如其名,腎經的經氣就像水一樣從這兒湧出。它除了補腎之外,還能降濁氣,把過旺的心火向下壓。這也是養生保健的必用穴。每天睡前用手指按壓3分鐘,或者艾灸,想省事的話,還可以用大腳趾頂另一隻腳的穴位,輪換進行。

操作方法:睡前先用熱水泡腳5-10分鐘,使腳充分放鬆。按揉或者艾灸雙側太溪穴2分鐘,務必產生酸脹或麻的感覺,然後刺激兩側湧泉穴3分鐘。

飲食建議:多吃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黑色的東西。因為五色(青赤黃白黑)中與腎相對的是黑色,所以黑色的食物可以補腎。

怎樣讓皮膚幹凈而清爽

(每天敲打膽經,點揉太沖,那老愛附在臉上的討厭灰塵就不見了,皮膚變得幹凈,面貌頓時清爽。)

有些人老給人灰頭土臉的感覺,臉色偏黃,沒有光澤,像蒙了灰塵,但是怎麼洗也洗不幹凈,平時情緒不好,老嘆氣,沒什麼食慾,遇事老猶豫不決。有的還會在額頭兩側長暗紅色的痘痘,並且不容易消退。

這是膽經出問題了。《黃帝內經》說膽經是,提到「甚者面微有塵」。膽被稱作「中正之官」,是藏膽汁的,膽汁味苦,黃綠色的,能排泄到小腸助消化,主要代謝油脂。如果老是情緒不好,肝膽之氣就會郁住,膽汁不能正常排泄,會影響消化,沒食慾,嘴裏發苦。日子久了,油脂不能正常代謝,附在皮膚表面,會出現臉色偏黃,面微有塵。同時額頭兩側膽經循行處也會長痘。

這時要敲膽經,配合揉太沖。

膽經是很長的一條經,走在身體的兩側。最簡便的刺激膽經的方法是坐著的時候,兩個拳頭分別敲打兩腿的外側,要從上向下順著經絡的方向。經絡通了,面微有塵的癥狀自然消失。膽經的氣血在晚上11點到淩晨1點時最旺盛,此時敲膽經最好。但是沒有晚睡習慣的人可以退而求其次,先三焦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候,也就是晚上9點到11點,因為兩經同屬少陽經,可謂一母同胞。

太沖的操作方法同上。

操作方法:敲打膽經5分鐘左右,至兩腿兩側膽經部位微微發熱。然後點揉兩側太沖1分鐘即可。

註意保持心情舒暢。

怎樣擁白裏透紅好膚色(要堅持每天早上7-9點按揉或艾灸丙側足三裏3-5分鐘,不必選用任何昂貴的化妝品,皮膚照樣可以白裏透紅。)

臉色蒼白,少光澤,沒有食慾,甚至見到吃的就想吐,渾身沒勁兒,整天沒精打采的,動不動就頭暈眼花、拉肚子。

這些都是因為脾胃功能弱。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是全身能量的來源。脾胃功能弱的時候,身體為了保護自己,就會自發調節,少吃東西以減輕脾胃的負擔。同時再好的東西吃進去都不能吸收,這樣體內能源不足,所以感覺沒勁兒,沒精神。原料不足,氣血生成少,不能滋養皮膚、頭、眼、臉上就沒血色,沒光澤,還會頭暈眼花。「脾主升清」,也就是負責把食物中的營養向上送,脾功能弱,升的力量不足,所以拉肚子,這就好像舉東西舉到半截沒勁了,東西就會重重地砸下來。

提高脾胃功能最好的穴位就是足三裏。

足三裏是胃經上的保健大穴。《靈柩》有「邪在脾胃.........皆調於足三裏。」

足三裏在小腿外側,彎腿的時候,把四指並攏放在膝蓋下,小腿脛骨外側一橫指既是。用大拇指或者中指按揉3-5分鐘,或者用按摩捶之類的東西敲打,使足三裏有酸脹、發熱的感覺。時間最好在早上7-9點,這時胃經氣血最旺盛。 還可以用艾灸。艾條很便宜,而且很好買,隨便一家賣中藥的藥店裏就有(當然那叫清艾條是當年的,最好是五年以上的金艾絨)。把艾條點燃後,放在離皮膚2厘米高的地方,具體根據每個人的耐熱程度決定,要讓足三裏有溫熱的感覺但又不覺得很燙,每次灸半根艾條。可以在睡前一個小時左右灸,灸過以後要喝一杯溫開水飲食建議:多喝粥,比如小米粥、大米粥等容易消化的東西,切忌暴飲暴食、多食肉類、油膩的東西。

怎麼改善粗糙、愛起疙瘩的皮膚

(要想皮膚細膩光滑有彈性,別只盯著化妝櫃,堅持每天上午9-11點按揉或艾灸兩側列缺3-5分鐘,半月後你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皮膚粗糙,愛起小米粒一樣的疙瘩,上面還有小黑頭,尤其是胳膊和腿上密密麻麻的,摸起來棘手,夏天不敢穿裙子和短褲。

這是肺的功能不好。「肺在體合皮」,管理汗孔的開合。肺的功能不好,汗孔就不能正常開關了。而皮膚代謝的垃圾是要隨著汗液排出去的,汗孔半開不開,垃圾過不去,就要在毛孔堆積,慢慢把毛孔堵住了,所以會在那兒起小疙瘩。而胳膊外和大腿更是很少出汗的,所以這兒的疙瘩最密集。

想標本同治就要找列缺,同時想辦法多出汗。

列缺是肺經上的的穴位,又是三經交會穴,能同時調節肺經、大腸經和任脈,可以通經、調肺氣。《資生》說它「主汗出」!肺的功能正常了,汗孔當開則開,當合則合,體內垃圾自然排得暢通無阻。

兩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就是列缺穴,打到之後直接用食指按壓3分鐘就可以,肺經經氣最旺盛是在早上3-5點,正是睡覺的時候,我們的按壓可以改在上午9-11點脾經最旺的時候。脾經跟肺經最親近,它們是同名經,一個在手,一個在足。除了手指按壓,還可以艾條灸。

多出汗的方法很多,最好的就是運動和喝水。

曾經有個女孩胳膊上長了很多這種小疙瘩,去醫院試了各種藥膏都沒用。我告訴她是肺的問題,多出汗把毛孔打開就好了,她半信半疑,但堅持了每天跑步鍛煉,用她自己的話是「運動時身上的衣服從來沒幹過」。結果半個月過去,人苗條了,小疙瘩也不見了。喝水裏面也有學問。大夏天的,毛孔都開著呢,一杯「沁人心脾」的冰水灌進去,雞皮疙瘩立馬起來,還能有汗嗎?所以水要喝溫熱的,還要慢慢喝,直到皮膚微微出汗。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6016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