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公園裡攜帶收音機暴走的大爺大媽、夜幕下戴著耳機健走的帥哥美女、朋友圈裡各種曬步數的圖片...「走路健身」以其方便、健康等優勢成為大家的健身首選。對於無法承受跑步帶來的身體疲勞感的人而言,走路健身無疑是完美之選。
時下非常流行「一天一萬步」,那麼這一數據有科學依據嗎?
一天一萬步的建議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飲食習慣相當素淡的日本,而非現在以快餐為主的美國。當時的日本人每日攝入的卡路里更少,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顯示1964年的日本人平均每人攝入2632卡路里,而美國2011年平均卡路里攝入為3639,這就意味著「一天一萬步」有可能並不能滿足現代飲食習慣人的卡路里消耗需求呢!
但不可否認,在我們眼中稀鬆平常的走路,其實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世界上最好的運動」。那麼究竟如何走,才能使得「走路」的鍛鍊效果最大話呢?
走路達到一定的速度,鍛鍊效果才最佳
閒庭一萬步也可能不及大步流星五千步。走路時步伐速度的變化會引起心率的變化,血流加速才能消耗更多熱量。運動時的最佳心率計算可採用國際通用公式來計算:女(220-年齡)*75%或男(220-年齡)*80%。得出的結果便是你在走路時應當維持的最佳心率。30歲左右的人,這個數值應當在140-150次/分鐘之間。
講究走路的「技術」
如何健康地走路是項技術活,絕非隨意瀟灑,想怎麼走就怎麼走,貓步、交叉步、螃蟹步是絕對不可以的!錯誤的走姿可能會給足部骨骼、下肢關節帶來更大的摩擦和壓力,非常不利於健康。
正確姿勢是抬頭挺胸,微微抬起下巴保持頭部與地面平行,肩部放鬆,雙臂自然地前後擺動,腳跟先著地。低頭聳肩、步子拖沓的「垂頭喪氣狀」或是頭部高抬的「趾高氣昂狀」都是不健康的走姿。
走路裝備需專業
既然我們講到的是出於「鍛鍊」目的走路,如果你正在實行或打算實行走路健身,那麼提醒你,備好一雙彈性較好的運動鞋是必不可少的。這能緩衝在水泥地上行走對骨骼和膝關節形成的震動,避免因長期行走帶來的慢性關節損傷。在此特別提醒本身存在膝關節疾病的朋友:鍛鍊需適可而止,過分運動非但起不到鍛鍊之效,反而加重病情,追悔莫及!
動動腿,還需管住嘴
運動結束之後,短時間內熱量大量消耗,這個時候飢餓感比較強烈,若此刻你沒有管住自己的嘴,而是去美美地大吃一頓,尤其是燒烤、油炸食品,此刻你的身體將會攝入更多的熱量,非但沒有起到瘦身之效,還為你的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帶來額外的負擔,實非健康之選。
綜合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
患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或關節疾病的朋友們注意啦,走路的量與速度都需要低於普通的健康人群,最好在醫師建議下進行科學的鍛鍊,不適合健走鍛鍊的人群切不可強求。
對於不宜健走的人群來說,有沒有可以替代的鍛鍊方式呢?
答案是肯定的
◎太極
◎瑜伽
◎游泳
這些運動的共同特點是節奏舒緩,對關節帶來的壓力較小,與此同時帶來的心血管負荷也較小,通過肢體的舒展、肌肉的拉伸達到與走路一樣,甚至更好的效果。
綜上,大家應該知道啦,走路鍛鍊沒有絕對的標準,是否一天一萬步,需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卡路里攝入量等多方面因素而定。相信嚴格按照上述Tips來做,一定會走出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不常走路鍛鍊的人來說,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制定個性化的「走路計劃」,從兩千步到五千步再到一萬步甚至更多,對身體是百益而無一害。
更多有關跑步健身的靠譜資訊,微信搜索huakang515,馬上關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