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 尿 病
【處方 1】 熟地、山萸肉、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去澤瀉加天花粉,或並用天花粉。
加減 若陰虛甚者,加天冬、麥冬、玄參;若兼陽虛者,加肉桂、附片(先用小量,以後漸增);若兼氣虛者加人參、黃芪;若渴甚者,加石膏、石斛。用湯劑或開水沖服懷山藥粉(成羹狀),每天服 1 次,每次服 3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劑。
療效 用上藥治療糖尿病患者 3 例,均經服藥 10 ~ 24 劑後,獲治癒。隨訪 13 ~ 14 個月未見復發。
【處方 2】 葛根、生地、苦瓜干 (即市售的苦瓜,切片曬乾)、糯米,天花粉 ,粉丹皮 ,麥冬 ,五味子 ,生三七 (研末分吞),甘草 ,生內金(研粉吞)、粉丹皮各 。
加減 若舌質紫黯或有瘀點,或舌下脈絡曲張顯露,或面部有血絲者,生三七每次加量;若白內障者,加高麗參 (另燉);若皮膚奇癢者,加香附、白鮮皮各 。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劑。一般服 28 ~64 劑後,諸證消失。然後去三七,加生黃芪 ,山藥 ,每周服 2 劑,連服 4 周,以鞏固療效。
療效 筆者用上藥治療糖尿病患者 18 例,均有卓效。
【處方 3】 太子參 ,黃芪 ,穿山甲、當歸、紅花、桃仁、甘草、川芎各 ,赤芍、丹參各 。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後合併藥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 1 劑。半個月為 1 個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糖尿病患者 59 例,其中痊癒 48 例;顯效5 例;有效 4 例;無效 2 例。服藥時間最短者 1 個療程,最長者 3個療程。
【處方 4】 生地、茯苓各 ,枸杞子 ,懷山藥、天花粉各 ,太子參 ,知母、牛膝、生甘草、牡丹皮、澤瀉。
加減 若氣虛者,加黃芪 ,白朮 ;若胃熱肺燥者,加麥冬 ,生石膏 ;若濕熱重者,加蒼朮 。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半個月為 1 個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糖尿病患者 51 例,其中痊癒 42 例;好轉8 例;無效 1 例。
【處方 5】 黃芪 ,懷山藥、鬼箭羽各 ,生地、熟地各,天花粉 ,黨參、枸杞子、白朮、茯苓、丹參各 ,桂枝。
制用法 本方可隨證加減。每日 1 劑,水煎分 3 次服。1個月為 1 個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糖尿病 150 例,用 1 ~ 4 個療程後,其中治癒 45 例,好轉 96 例,無效 9 例,總有效率為 94% 。
【處方 6】 降糖丸(含黃芪、葛根、黃連各 ,梔子、血竭、半夏、膽南星各 ,丹皮、赤芍、全瓜蔞各 。製成綠豆大小丸)。
制用法 兩組各 105 例,均停用影響血糖藥 3 周。治療組內服降丸 ;對照組用鹽酸二甲雙胍 0.25g;均每日 3 次口服;10 日為 1 個療程。用 10 日效不顯,均加倍。用 2 個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 2 型糖尿病,兩組分別顯效(症狀基本消失;空腹血糖 < 7.2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 < 8.3mmol/L)71、59 例,有效 27、24 例,無效 7、22 例,總有效率為 93.37% 、79.0579.05(P ~0.01)。
糖尿病趾端壞死
【處方】 黃芪 150g,金銀花 100g,生附片、桂枝、丹參各50g,乳香 20g,沒藥、紅花、桃仁各 25g,甘草 20g。
制用法 將上藥放入鍋內,加水 5 000ml,用文火煮沸後再煎 30 分鐘,然後將藥液傾入木桶內,待溫度降至 45℃ 時,將患足放入藥液內浸泡,藥液可浸至膝部。每次浸泡半個小時,每晚臨睡前浸泡 1 次。每劑藥可浸泡 4 天。連用 3 劑為 1 個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糖尿病趾端壞死患者 35 例,均獲臨床痊癒,患趾破潰面癒合,疼痛消失。用藥時間最短者 1 個療程,最長者 4 個療程。經隨訪 2 年,所有患者均未見復發。
糖尿病酮症
【處方】 生黃芪 50g,太子參 40g,玄參、懷山藥、生地黃各35g,當歸 30g,蒼朮、梔子各 20g,黃連、黃芩、黃柏、川芎、赤芍、澤瀉、茯苓各 15g,甘草 10g。
加減 若頭暈、目眩、頭痛者,加夏枯草、菊花各 15g,生石決明、鉤藤各 10g;若胸悶、胸痛者,加丹參 25g,紅花、赤芍、生山楂各 15g;若口渴較重者,加天花粉 15g,玉竹 10g;若噁心、嘔吐者,加生代赭石 15g,竹茹、旋覆花、陳皮各 10g;若小便頻數者,加五倍子、覆盆子各 10g;若有瘡瘍、癤腫者,加金銀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後合併藥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 1 劑。半個月為 1 個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糖尿病酮症患者 30 例,其中痊癒 25 例,顯效 2 例,有效 2 例,無效 1 例。痊癒的 25 例中,用藥時間最短者 1 個療程,最長者 4 個療程。治癒的患者經隨訪未見復發。
糖尿病腎病
【處方 1】 太子參 25g,黃芪 50g,紫丹參 20g,當歸、益母草、赤芍各 15g,懷山藥、玄參、蒼朮、牛膝各 12g,白芍 25g,地龍、澤瀉、茯苓各 10g,甘草 5g。
加減 若眼底出血者,去益母草、紫丹參,加旱蓮草、三七粉、仙鶴草;若伴有冠心病,加法半夏、桂枝、瓜蔞;蛋白尿(+++)以上,黃芪加至 80 ~ 100g;若水腫嚴重者,加鹿角霜、防己、車前子各 15g;若血尿(++)以上,可加大薊、小薊、茜草炭各 15g;若大便秘結者,加生川軍 15g(後下),芒硝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後合併藥液,分 3 ~ 4 次口服,每日 1 劑。半個月為 1 個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 55 例,經用藥 1 ~ 3 個療程後,其中臨床治癒(症狀和體徵消失,尿蛋白定量、定性均為陰性者)43 例;有效(症狀和體徵基本消失,尿蛋白定量、定性均為弱陽性者)10 例;無效(治療前後未見明顯改善)2 例。
【處方 2】 生黃花、太子參、生山藥、炒薏苡仁、丹當、益母草各 30g,白朮、茯苓各 20g,當歸 15g,陳皮、法半夏各 12g,生大黃 6g。
制用法 本方可隨證加減。每日 1 劑,水煎服。對照組 40例,高血壓用硝苯地平(心痛定)、卡托普利口服。兩組均用格列喹酮(糖適平)30 ~ 180mg/日,口服,維持血糖 50% ,血尿素氮下降 30% )26、3 例,有效 35、21 例,無效 3、16 例,總有效率為 95.31% 、60% 。治療組療效顯著優於對照組(P 213)21 例、8 例,有效 10、8 例,無效1、4 例,總有效率為 96.87% 、86.67%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處方 1】 黃芪 50g,太子參 40g,麥冬、黃精、山藥、花粉各30g,山茱萸、枸杞子、白朮各 15g,葛根、知母、川黃連、全蟲、水蛭、紅花、桃仁各 10g,丹參 20g,生甘草 6g。
加減 若疼痛劇烈者,加三七粉、伸筋草、罌粟殼各 10g;若肢體麻木者,加雞血藤 20g,黨參、當歸各 10g;若患肢灼熱,伴有蟻行感者,加生地黃、芍藥、丹皮各 10g;若肢體怕冷者,加附子、肉桂各 8g;若夜不能寐者,加遠志、夜交藤、酸棗仁各 10g。
制用法 用上藥加水煎 3 次後合併藥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 1 劑,半個月為 1 個療程,每療程中間間隔 2 天。
療效 用本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 35 例,其中治癒 26 例,顯效 4 例,有效 3 例,無效 2 例。一般服藥 1 個療程即可收效,2 ~ 3 個療程即愈。愈後隨訪,均未見復發。
【處方 2】 黃芪 30g,懷山藥、蒼朮、玄參各 15g,五味子、白芥子各 6g,黃連 3g,雞血藤、葛根、益母草各 12g,水蛭、當歸各10g。
制用 法 每 日 1 劑,水 煎 服。對 照 組 22 例,用維生素B120mg/日 3 次口服。兩組均用消渴丸 1.25 ~ 2.5mg/日 3 次口服;2 周為 1 個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 53 例(其中治療組 31 例,對照組 22 例),兩組分別顯效(麻木、刺痛等症狀消失,空腹血糖~6.1mmol/L)6、2 例,有效 7、2 例,好轉 16、11 例,無效 2、7 例,總有效率為 93.55% 、68.18% (P ~0.01)
【處方 3】 丹參、威靈仙、透骨草、雞血藤各 30g,赤芍 15g,地龍、紅花、木瓜、水蛭各 10g,蜈蚣 2 條,全蠍、冰片各 6g。加減 肢冷痛甚者,加桂枝、制草烏;熱痛甚者,加忍冬藤、絡石藤;麻木、蟻走感甚者,加僵蠶。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取液,熏洗患處,每次 >1 小時,1 日 2次。對照組 34 例,用維生素 B1100mg,維生素 B120.5mg,每日 1次肌注。兩組均用降糖藥口服(或胰島素注射)。均 4 周為 1個療程。控制飲食。
療效 用上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67 例(其中治療組 33 例,對照組 34 例),兩組分別顯效(症狀消失、感覺、膝腱反射復常;或均明顯好轉)23、8 例,有效 8、17 例,無效 2、9 例,總有效率為 93.94% 、73.53% (P ~0.01)。
溫馨提示:我們致力於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並不能替代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實用,歡迎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