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去除體內寒濕,還原窈窕身材】(實用)

Hannah ...| 2015-08-29| 檢舉

編者按語:身體內一旦有了寒濕,就像一件乾衣服由於受潮而變成了濕衣服,衣服會變得沉重、陰冷。現在的人,普遍貪吃寒涼、冰鎮的食物,而且大量貪吃水分含量較多、濕氣較重的水果,造成現代人的身體濕重、寒重,這時最需要通過勞動、運動出汗、排寒、排濕。

寒濕是人體諸多疾病的誘因和癥結,特別是女人身體、皮膚上的問題大多和受寒脫不了關係。

事實上,真由實火而致的問題會有明顯的誘因,而且一般都在近期,比如一頓痛快淋漓的「麻辣香鍋」等之後迅即出現的口瘡、便秘才是實熱所致。

但凡「習慣的」、「復發的」都屬於慢性過程,中醫講「久病必虛,久病無實」,意思是,只要是慢性的、反覆發作的,都不是「上火」所致,纏綿的病情拖成久病時,火力已耗竭殆盡,人已經很虛,此時如果再一味「去火」、「排毒」,只能再次克伐身體的陽氣,使虛寒加劇。

因為女人是靠血養的,只有血行順暢、充盈,無論身體還是容顏才會有營養來源,而血有「得熱則行,遇寒則凝」的特性,忽略了受寒這個因素,就等於人為地阻礙了氣血的運行。

在這個大環境中,就算吃補品也只會積滯在體內,形成垃圾。

大部分女性體質偏寒,特別是腹部、膝蓋、肩部,這些地方容易進入寒氣,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

祛除身體內部寒濕的方法

1、血足是祛寒濕的根本

只要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如身體內部總是陽光明媚,自然就能保證血液循環的通暢,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血行風自滅」,寒濕在血液充足、血流暢快的情況下是無立足之地的。

氣血充足的時候,人體內的能量大,能抵禦寒涼對身體的傷害,就如一陣寒風吹來,身體內氣血充足的人並沒太大的感覺,而氣血兩虧的人則會感到寒風刺骨,直入身體內部,很快就會引起身體的不適。

2、運動後全身感到溫暖

經常運動、從事體力勞動或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 經常運動、從事體力勞動或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

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濕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運動而體內的血液不足,運動後就會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濕就會乘虛而入,身體就會虛弱多病。

3、適當出汗是祛寒的好方法

適當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動後出汗、吃了溫熱食物後出汗還是泡腳後微微發汗,都可以達到祛寒的效果。

4、飲食祛寒

常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祛寒。由於地理、氣候的不同,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祛寒飲食習慣。

如北方人喜歡吃蔥、姜、蒜、辣椒這些溫熱和高熱量的食物來排寒;四川人喜歡麻辣;貴州人喜歡酸辣;湖南人喜歡炸辣;還有的人喜歡喝祛寒的藥酒等。雖然食物各有不同,但作用都是祛寒、祛濕、保暖。

5、熱療祛寒

熱療祛寒以來是自古以來人們就使用的一種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後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薰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上貼薑片或蒜片後再用艾薰。

有的用祛寒的中藥液煮水泡、薰身體等;有的用各種理療儀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方法祛寒。無論是醫院還是民間,都有一些祛寒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緩解和治療因寒濕引發的各類疾病。

艾薰法

當身體某處出現疼痛時,用1—2根或3-4根艾條薰,時間半小時到1小時,如果只是局部的扭傷、挫傷、瘀堵,艾薰2—3次,同時配合對局部的搓、揉、拍打,局部的不適就能緩解。

如果疼痛時好時壞,就不只是局部的原因了,一定要配合全身的調理,只有全身的氣血充足、不再有寒涼進入身體,再配合局部的治療,局部的病痛才能治癒。

所以只要是局部艾薰、針刺、按摩效果不好的人,如時間超過一周還沒效果的,就要將重點轉移到認真食療上,同時一定要在生活中找出受寒濕的途徑並及時祛除,才能避免寒濕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腹部艾薰

腹部艾薰是補氣、暖腸胃、祛胃腸寒非常有效的方法,對氣虛、脾胃虛寒、經常腹瀉、小腹冷痛、經常痛經、小腹內有腫塊的人確實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但只是用艾條薰小腹,時間久了會造成氣滯,很多人容易上火、脾氣急躁、煩躁、胸悶。薰完小腹後只要記住再薰腿上的穴位,將小腿上的足三里、三陰交處上下來回各薰10-20次,將氣引下去,就不容易上火了。注意飲食,不吃寒涼的食物就可以了。

用6—8根艾條同時薰暖小腹的效果好,一次薰30或40分鐘都可以,嚴重的可以薰1小時。這種薰法不傷身體,可以每周薰1-2次,嚴重的可以天天薰,堅持半個月、一個月都可以。冬天一樣可以薰,只要薰的過程中不受涼就可以了。

如果是身體虛弱或小腹部有腫塊的人,最好在薰小腹前喝上一碗生薑紅棗桂圓羹,小腹內有腫塊的人,堅持薰上一段時間後,只要感到上火了,就趁機拍打臀部及兩條腿上的經絡,摸摸哪邊疼痛,就用力拍打,將瘀毒拍出來。

冬天也照樣可以進行,前提必須是感到了身體內熱大、上火的時候,才能去疏通經絡,就這樣反反覆復地薰、補、再疏通,小腹部的經絡就會暢通了,瘀堵就會解除了,各種婦科病、腹部腫塊就會隨之消失了。

溫馨提示:我們致力於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並不能替代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5552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