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飲食就少吃鹽?你可能理解錯了!

Shui Ch ...| 2015-08-21| 檢舉

一位南方朋友問我,說她的父母經常看養生類節目,以至於現在飲食口味特別清淡,吃著一點鹽味兒都沒有,這樣真的好嗎?聽到這裡,小編開始覺得有必要再次裝作一本正經的說說飲食清淡這個事兒了。

什麼是清淡飲食

清淡飲食,通常並不單純指控制食鹽的量。而是指飲食的口味清淡,實際也包含了油、糖、調味料的攝入量。我國 2007 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 每天烹調油不超過 25g 或 30g,食鹽不超過 6g 。 」而糖的攝入量因為我國居民平均糖攝入量不多,對健康的影響不大,故沒有建議食糖的攝入量。

怎樣清淡飲食

膳食指南對我們日常生活中油、鹽、糖的攝入量做了規定之後,我們就每天嚴格按照這個數據就可以了嗎?這樣真的對嗎?其實,我們仍然應該堅持用中醫的辨證觀點去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吃鹽和糖的量其實是應該更靈活的。

鑑於此,我們應該堅持以下原則:

我國地域廣博,南方炎熱,北方寒冷。溫度不同,人體出汗的量也不同。北方人一年出汗量相對南方人要少。從健康角度看,應適當減少食鹽的攝入量,避免或減少吃過鹹的食物,如鹹菜、豆醬等。但寒冷地區的人們,對油脂的攝入量可適當提高,這可以提供給他們更多的熱量以抵禦寒冷。

北方人,夏季溫度較高時,人體出汗也會增多。大量鹽和電解質隨汗出而排出體外。所以,夏季應適當增加食鹽、糖的攝入量,以補充因汗出過多而引起的不足。

南方人,一年中生活在溫度較高易出汗的環境中時間較長,加之本身飲食口味就偏輕,所以在身體出汗較多時,飲食應適當加重些口味,以補充汗出而造成的不足。在冬季出汗較少時,則應適當減少食鹽的攝入量。

《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 血病無多食咸,多食則脈凝泣而變色」 。意思是指食鹽過多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而心腦血管病患者,由於普遍都伴隨動脈粥樣硬化,血液循環差。所以,建議心腦血管病人比常人飲食更清淡些,最好把食鹽的攝入量控制在每日 4g 左右。而油脂和糖的攝入量也都應該相應比成年人減少,因為這些屬於中醫所說的「肥厚油甘」之列,甜食及脂肪同樣可以凝澀人的氣機,造成氣血運行緩慢。

在急性腸胃炎等引起頻繁嘔吐、腹瀉的疾病發生時,應適當增加飲食中糖、鹽的攝入量,以幫助糾正因吐瀉而導致的營養精微的失衡。否則,會引起口乾、心慌、氣短等脫水症狀。

在我們接受養生專家關於飲食清淡的建議時,不妨考慮一下專家所處的地域。比如,專家是北京的,那南方人從電視上看到他的意見,就應該考慮到地域差異性問題,做出適當調整。

最後,本文所談到的所有增加食鹽、糖、油脂的攝入量都是在清淡的基礎之上,隨季節而靈活稍做增加,而不是改變清淡口味為重口味。實際,鹽的攝入量高了人們也會容易口渴,這也正是南方人在自然選擇下形成清淡口味的原因之一。

限制飲食,其實只是健康生活方式之一。並不意味著我們正常人就都要嚴格把糖、鹽控制在多少克。健康生活的秘訣在於:飲食清淡,膳食結構合理,堅持適量運動,調適四時寒溫,戒菸限酒,心胸豁達。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搜尋"健康醫療/中醫養生/藥草偏方 資訊站"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5358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