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過後,氣溫明顯開始降低,為了保證體內的熱量足夠維持正常體溫,抵禦嚴寒,除了在日常需添衣添被,做好防寒御風的工作之外,還需攝入足夠多的能量食物,保持機體與外界的溫度平衡。雖然冬日裡,機體的內部新陳代謝已逐漸減慢,但對能量的需求卻比其他季節多。因此,冬季的飲食應以足量多樣為基礎,多飲湯粥,適當進補為宜。
1、食物要足量,能量應平衡。
冬季,天寒地凍。生活在北方的居民,有供暖設施,雖然在室外活動倍感寒冷,但室內溫暖如春。但在南方,室內沒有集中供暖設施,室內室外溫度一個樣,甚至室內還比室外冷,人體對能量的需要增加,需要注意能量的充足供應。保證足夠量的主食,建議每天吃半斤-八兩的穀類食物,除了饅頭、米飯、窩頭等,可以「軟硬兼施」,經常喝粥。
動物性食物不僅含蛋白質豐富,還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可增強身體免疫力,提高抗寒防病能力。每天應該有3兩-半斤的動物性食物,可以包括瘦肉、蛋、禽、魚或奶等,經常變換種類。
2、少食生冷,多喝粥湯。
冬季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腸胃,造成腹痛、腹瀉等。因此,注意選擇適宜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建議在加工冬季食物時,儘量多採用燉、煮、蒸、燴等烹調方式,這樣更易儲存食物營養,有利健康。
3、多吃蔬果,強體抗病。
冬季乾燥,特別是北方地區,由於吃肉較多,容易出現大便乾燥。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祕。因此,應注意蔬菜水果的補充。蔬菜可選擇胡蘿蔔、白蘿蔔、大白菜、土豆、山藥、蓮藕、菠菜、油菜、芹菜、香菇、冬筍、娃娃菜等,水果可選擇蘋果、梨、獼猴桃、香蕉、柚子、柑橘等。
4、適量補充,點到為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50754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