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濕非一病、百病兼之」,國醫大師路志正,著有《中醫濕病證治學》,本文路老講述痰濕致病的病機原理及常規調理方法,分清濕在肺脾腎,有的放矢,巧妙祛濕,有圖有真相。
2011年5月23日,首次邀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醫大師路志正老先生及其子女、弟子做客養生堂節目現場。
90歲的路老,依然精神抖擻。路老有一個獨家小秘方,路老已經服用20多年的醋泡姜,把姜切片,用山西或鎮江的米醋浸泡3天,每天服用一片,可緩解中老年人脾胃虛寒、呃逆、打嗝等症狀。
路老花費了近三十年的時間,編著了一本書《中醫濕病證治學》。路老總結:濕非一病、百病兼之。比如說風濕性關節炎、濕疹、包括某些頭痛、眩暈、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帶下、痛風、泄瀉、中風、高血壓等等都與濕邪有關。可見,水液代謝失常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廣泛性。
另外,濕又分為內濕、外濕。
外濕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濕,如雲、雨、霧、露,生活中的眼鏡上的水汽,包括空氣中的濕度。外界的濕度增加了,也是個致病因素。比如說霧露特別大的時候,空氣流動的慢了,在空氣中懸浮的微顆粒,粉塵就多。呼吸後容易產生疾病。房子裡容易長霉,容易引起過敏,特別是夏天大家都能感受的到,悶熱。濕度大,出汗後不能很好的蒸發,大家都知道出汗是一種重要的散熱方式,從而調節體溫,但如果不能很好蒸發,就不能達到這一作用,所以夏天,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溫度可能還沒有達到那麼高,但你都感覺很難受,甚至中暑。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濕邪呢?
一般來說,胖大舌、齒痕舌、舌體有裂紋都是濕多的表現。
濕邪也有地域差異:
南方、沿海地區多以外濕為主,而北方內濕相關,路老研究表明,北方濕病發展呈上升趨勢,影響北方濕邪發病的主要原因有:
如果口舌生瘡、上火了怎麼辦?如果腹瀉、著涼了又該怎麼辦呢?中醫講熱者寒之,寒者熱之。但是如果又有熱還有寒,是該先祛熱還是先驅寒呢?
這裡面第一:口腔上火就用清熱藥物不對。
第二,一看拉肚子就用熱藥不正確。
第三,一看口苦口粘就用祛濕的藥物也不行。
一般病人病情比較複雜,既有寒又有熱,既有濕又有虛,各種病情摻雜在一起,纏綿難愈。清熱容易生寒,散寒容易生熱,祛濕容易傷氣,補氣容易胃脹。屬於寒熱錯雜,上熱下寒,虛實夾雜,濕邪中阻,兼有脾胃虛弱。所以要清熱溫下,辛開苦降,健脾祛濕,用行氣流動之品。
根據路老治病的特點,給大家推薦一個夏季祛暑小方子:
中醫講濕與脾胃有關係:
脾的主要功能就是運化水濕。五臟之中,所有的水濕代謝都離不開脾。而濕在脾和濕在胃也有不同,濕在脾與脾的運化有關,濕在胃則與水濕停積有關。
一般濕邪在脾時,可用古方參苓白朮散,一般藥店都有成藥出售。但是服用此方劑時,要有方法。臨床上有些人也說這個方子的效果並不好?路老總結:
第一,急於求成,藥量用量較大;
第二,時間短,沒有等脾胃功能恢復就停藥,所以效果不好。
這裡有一個路老的經驗服用方法:現在市場的參苓白朮都為丸藥,需用熱棗水化開,1次3克,一天2次。要調理脾胃,緩慢圖之,劑量要小、長期服用,才能根治。
另外濕邪在脾的表現可以為腹瀉,也可以為便秘。
夏季暑濕腹瀉
夏季出現腹瀉,路老經驗:止瀉不可過早,如果急於止瀉會把濕熱滯留在腸道中,不利於水濕代謝。如果夏天著涼,出現輕微怕冷,低熱,噁心嘔吐,伴腹瀉。可用芳香化濁的藥物:藿香正氣。藿香性味辛、微溫,入脾、胃、肺經,有芳香化濕、解暑發表、和中止嘔之功,本品性溫而燥熱,既可化在里之濕濁,又可解在表之暑濕,用於暑濕症及濕溫症初起,為暑令常用之品。本品又能和中止嘔,常用於嘔吐,對脾胃濕濁引起的嘔吐最為適宜。《本草綱目》言藿香「治脾胃嘔逆,為最要之藥」。
如果濕邪在脾的表現為便秘:大便粘滯不爽,欲便不盡,質地不幹,排便時間長,許多達半小時以上。路老驗方:萊菔散。
濕邪停駐腎府——腎著腰疼
人一上了歲數,都會出現腰疼的症狀,有的說「我年輕的時候受過傷」,有的說「我腎虛!」。其實您的腰疼並不是腰椎損傷,也不是腎虛,而是腎著腰疼。
何為「腎著」呢?腎著說白了就是停留在腰部的濕邪,這裡說的腎只是腎臟的反射區,並不是腎病。區分這三種腰疼的方法也很簡單。
腎著腰疼與腰椎損傷的鑑別方法:
1、痛點不同:腰椎損傷的痛點是唯一的;而腎著腰疼的痛點是多個。
2、活動範圍不同:腰椎損傷無法承受重力、也無法長時間活動;腎著腰疼則是越動越舒服。
腎著腰疼與腎虛的鑑別方法:
痛點不同:腎虛腰疼只要稍稍休息,症狀就可好轉;腎著腰疼則是越休息越痛。
因此,總結起來腎著腰疼有四大特點:
重:猶如腰間纏繞五千銅錢般沉重。
困:轉側不利,長時間不動則病情加重。
酸:並非運動後的肌肉酸脹,活動後症狀減輕。
涼:腰間冒涼氣,熱敷後症狀減輕。
正是因為濕邪停留在腎府,所以根據中醫的治療原則「寒者熱之」,我們推薦給大家一個路老的經驗熱敷方。
另外,路老在治療腎著腰疼時,經常用「腎著湯」,但此方需要醫生開具,所以我們也給大家推薦一個簡化方。
--------------------------------------
於奎老師:從醫30載,全國著名中醫養生學家,擅長中醫養生,營養調理!
沒看過癮?或有中醫養生問題諮詢,關注於奎老師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