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控制血糖只是糖尿病患者的事情。其實,無論是不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動,都很重要。
如果一直胡吃海喝,放任自己的血糖水平,會對健康造成很多不良的影響——這些危險很可能會超乎你的想像!
危險一:
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衡量身體血糖水平的,除了可以反映實時身體血糖水平的血糖值外,還有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身體 2~3 個月內的血糖水平。若餐後血糖水平經常處於較高水平,則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也會上升,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和糖尿病的風險密切相關。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5.0 時的糖尿病風險定義為 100,那麼糖化血紅蛋白 5.5~6.0 之間的時候,風險就上升 86%,而超過 6.5 時,風險會上升到 5.0 時的 16 倍之多!
危險二:
增加患高血脂和冠心病的風險
同樣,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升高,也意味著身體的衰老,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危險的上升。
研究表明,如果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5.0 時的冠心病風險定義為 100,那麼糖化血紅蛋白 6.5 的時候,風險會上升 95%。
另外,吃能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餐後的甘油三酯的上升速度加快,也會增加患高血脂的風險。
危險三:
增加患慢性衰老性疾病的風險
目前發現,餐後血糖高會促進很多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比如老年痴呆症、白內障、視網膜病變、腎臟功能障礙等。
這些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風險,都遠遠高於血糖控制良好的人。
危險四:
增加肥胖風險
流行病學研究早已發現,攝入能快速升高血糖的精白主食最多的人,隨著年齡增長的發胖趨勢最明顯。而攝入升血糖值較慢的食物較多的人,在同樣能量攝入的情況下,則不那麼容易發胖。
減肥方面的研究也發現,同樣的節食治療,各組患者都吃 1 500 千卡的食物(正常是 2 000 千卡),血糖控制好的肥胖者減肥效果更明顯,而血糖控制差的肥胖者減肥效果差。
危險五:
不利於控制食量,容易飲食過度
飽腹感方面的研究也表明,在同樣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的情況下,相比升血糖值較慢的食物,吃能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飽腹感較差,進食速度更快,餐後幾個小時之內更容易發生飢餓。

危險六:
精力差,容易疲勞和睏倦
餐後血糖要控制平穩,前提就是碳水化合物食物要緩慢地消化吸收,其中的葡萄糖能夠緩慢而持續地釋放出來。這就使得人體在餐後幾個小時當中都有持續而穩定的能量供應,能夠長時間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體能。
如果碳水化合物食物消化吸收過快,血糖快速升高,胰島素大量分泌,人體容易感覺到餐後睏倦,影響工作學習效果。
而血糖峰值過後,血糖水平陷入低落,又會引起大腦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
危險七:
容易爆痘長痤瘡
很多人都為皮膚長痘、粗糙等情況而煩惱,尋求各種外在美容措施,實際上皮膚的狀況只是全身健康狀況的反映。
除了改善睡眠、調整心情、增加運動改善血液循環之外,飲食中控制血糖反應也是一個重要的措施。
一些初步的研究發現,日常吃升血糖值較慢的雜糧,與經常吃甜食、頓頓精白主食的高血糖反應餐食相比,在胰島素敏感性提高的同時,粉刺患者的皮膚狀況明顯改善。
鑒於性激素屬於固醇類物質,餐後血糖血脂過度升高可能帶來膽固醇代謝紊亂,從而誘發或加重性激素平衡的紊亂。
危險八:
容易導致低血糖發作
不注意控制血糖,不僅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還容易導致低血糖發作。
這是因為,凡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和吃法,必然會引起胰島素的大量釋放。而胰島素的強力降血糖作用,會導致高峰後的血糖濃度快速下降。
如果身體血糖調控能力低下,就很容易導致餐後 2 小時後出現低血糖情況。
如果食物中的葡萄糖緩慢釋放出來,餐後血糖一直保持在正常範圍中,沒有出現巨大峰值,則胰島素需求較少,對低血糖患者和 2 型糖尿病患者都是極為有利的

危險九:
增加生育期相關風險
由於孕期體重增長缺乏控制,我國妊娠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如果不控制血糖,患上孕期糖尿病,生出巨大兒,會給寶寶和媽媽帶來巨大風險。
危險十:
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
對多項癌症方面的流行病學研究進行的匯總分析發現,如果日常飲食的血糖反應很高,會顯著增加罹患結腸癌和胰腺癌的危險,也會增加女性患子宮內膜癌。
反之,遵循升血糖值較慢的膳食模式,能夠減小患上這些癌症的風險。由於癌細胞增殖對血糖的依賴度很大,癌症患者也需要密切管控血糖反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