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雖然沒有癌症那麼可怕,但也足以讓人膽戰心驚。
根據最新的流行病調查,我國成年人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已達10.8%,其中,慢性腎衰患者總數估計在 100 萬例左右,慢性腎衰的終末期就是「尿毒症」。

近年來,發病呈年輕化趨勢,10歲到30歲尿毒症患者占到了尿毒症患者總量的40%。
大多數患者都是意識不到自己生病了,往往一旦發現病情,腎臟功能就損傷很嚴重。
那到底什麼是尿毒症?又該如何預防?一旦得了尿毒症怎麼辦?今天一次性全說清楚。

什麼是尿毒症?
尿毒症,簡單來說,就是腎臟功能衰竭,無法將人體內的代謝產物、廢物、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身體廢棄物排出體外,導致人「中毒」的一系列綜合症。

那慢性病腎臟病是如何發展成尿毒症的呢?
慢性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糖尿病腎病遷延不愈,或者不積極的去控制,可能會發展為慢性腎臟病,隨著慢性腎臟病進一步發展,腎單位嚴重受損並緩慢地出現腎功能不可逆性減退,最終少部分患者會出現慢性腎臟功能衰竭,最終結局就是「尿毒症」。

尿毒症是如何引起的?
各種疾病的相互影響
研究表明,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徵等現代人高發疾病與慢性腎臟病的發病密切相關,而尿毒症就是慢性腎臟病的終末期。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都會引起腎功能受損,導致腎功能不全。

遺傳
具有多囊腎及慢性腎臟病家族病史的人更易患慢性腎臟病,此外,幼時得過腎炎者,如遷延不愈轉為慢性腎炎者,就會成為慢性腎臟病的高危人群。
過度使用抗生素
如磺胺類、卡那黴素、慶大黴素、鏈黴素等抗生素對腎臟具有毒性,不可長期使用。

為什麼尿毒症患者越來越多?
據統計,我國尿毒症患者從 2011 年的 27.60 萬人增長到 2016 年的50.10 萬人,年復合增長達12.66%,其中,2016 年同比增長17.27%。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喜歡憋尿
經常憋尿的人群,很容易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的發生,長此以往,腎臟反覆感染,可能會發展為尿毒症。
吃的太咸
腎臟是排泄鈉(也就是鹽)的主要器官。

飲食太咸會增加腎臟負擔,此外,鹽在體內會鎖住水分,導致水分也不易排出,加重腎臟負擔。
吃的太好
長期的高蛋白攝入也增加腎臟負擔, 使腎臟長期處於過勞狀態。
尿毒症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尿毒症一旦發生,「毒性」是全身的。
心血管系統——
尿毒症的發生,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甚至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發生。
消化系統——
體力的毒素隨血液運往消化道,會刺激胃腸粘膜,引起腹痛腹脹甚至便血。

內分泌系統——
尿毒症患者會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疲乏無力,此外,還會導致女性月經不調甚至閉經等現象。
呼吸系統——
尿毒症時尿液和毒素無法排出會導致酸中毒,體內液體過多可導致肺水腫,身體免疫力低下,可能會並發肺炎。
神經系統——
尿毒症時會出現反應遲鈍、嗜睡、意識障礙,若並發尿毒性腦病,還會出現興奮、抽搐、癲癇等症狀。
一旦得了尿毒如何治療?
得了尿毒症主要依靠以下兩種方法治療:
血液透析
俗稱洗腎,就是利用過濾的方法,將患者血液中的代謝廢棄物、有害毒物、過多的鹽分和水分排出去,再將凈化後的血液輸回體內。
血液透析需要借用血透機,患者需要每周到醫院2-3次,每次大約持續4個小時。

如果可以長期堅持合理的透析,不少患者能存活10~20年以上。
腎移植
腎移植是尿毒症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而腎移植技術也是我國最成熟的器官移植技術。
它是將健康來源的腎臟移植入尿毒症患者體內,以行使正常腎臟的功能,但供體短缺是腎移植治療尿毒症的最大障礙。
如何預防尿毒症?
保護腎臟,離不開這幾點:
積極控制可能導致腎功能損害的各種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尿路結石等。
不可濫用藥物,服藥前要諮詢醫生,不得已使用腎毒性藥物,也要密切關注腎功能。

增強體質,堅持運動,避免因免疫力下降引起感染,導致腎小球腎炎等疾病。
健康飲食、營養均衡、每天鹽攝入量最好低於6克,不熬夜不憋尿。
多喝水,幫助體內代謝物質的排出。
綜上所述
想要遠離尿毒症
最好的辦法
還是要積極預防
提高知曉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15662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