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腫瘤名家孫彩珍:用精湛的醫術,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

中醫腫瘤名家孫彩珍:用精湛的醫術,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

中國路橋新聞網 2019-06-13 09:24:00

中醫腫瘤名家孫彩珍:用精湛的醫術,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

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常委、杭州種福堂中醫院院長孫彩珍坐診中

中醫腫瘤名家孫彩珍:用精湛的醫術,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

  記者 陳 賽

肝部惡性腫瘤康復18年的外科醫生張如成;

甲狀腺惡性腫瘤康復21年的服裝廠女工吳桂花;

乳腺惡性腫瘤康復17年的財務汪慧霞;

膽管惡性腫瘤康復8年的熱心企業家裴英良……

雖然他們都曾被死神拉住過衣襟,但是他們不認命。在他們與「癌魔」鬥智斗勇的過程中,除了自身頑強的意識和樂觀的心態外,還離不開中西醫綜合救治的科學手段。尤其是來自杭州種福堂中醫院孫彩珍院長的「孫氏」特色療法,讓大家又看到了生命的曙光。大家都說:「沒有她,我們不可能重獲新生,更不會成為戰勝癌魔的『抗癌』明星,真的非常感謝孫院長!」

從小泡在中藥堆里長大 為救父親與「腫瘤」抗爭到底

「中醫,我從小就喜歡。那時候家裡窮,我上小學時用的鉛筆本子,都是上山采草藥,然後去縣裡的供銷社換來的。像半夏、前胡、金錢草、魚腥草、覆盆子……這些草藥,我七八歲的時候就都認識了。」談起自己兒時的經歷,孫彩珍院長感慨萬千。

「那時候的人,有個小病小痛,不會去什麼醫院,都是自己采草藥解決。拉肚子了,就煎點鳳尾草水喝;發燒了,就吃點金錢草、蒲公英;小便熱淋了,就吃點車前草;腳上生毒瘡了,就吃點紫花地丁。當時我堂兄是當地遠近聞名的鄉村郎中,有老鄉得了頸肩腰腿痛、痛風,就會找他抓藥和針灸,我和哥哥經常跟在堂兄後頭,觀察他搭脈看病,幫他配藥,耳濡目染下,對中醫學就更嚮往了。」

而真正讓孫彩珍毅然走上中醫之路,決心與「惡性腫瘤」鬥爭一輩子的原因,來自於她父親的一場大病。1992年年初,孫彩珍的父親被確診肝癌晚期。那一年,父親才58歲,孫彩珍也只有25歲。

「當時真的是晴天霹靂,我們全家人都六神無主。去縣裡的大醫院看,查出來說是有黃疸、腹水,是巨塊性的肝癌,沒法做手術,只能掛些護肝的、護胃的藥水,讓我父親回家休養去。其實說白了,就是回家等死了。」 孫彩珍回憶道,當時她和哥哥再三商量,當晚就趕回老家找到在當地已很有名氣的堂兄。他一聽也慌了,馬上過來給父親看,給他吃了兩帖藥,卻未見轉機。

看著父親痛得厲害,更難受的是小便拉不出來,腹部越來越大。腹水越來越多,孫彩珍和哥哥決定冒險,自己開方救父。「我哥那時候很會收藏,家裡有很多醫學古書。於是,我和哥哥一邊繼續四處打聽,一邊翻各種經典醫書,上海錢伯文教授說:『中醫要根治腫瘤必須走破瘀活血的道路,然而破瘀活血藥物的運用易造成擴散,以至於近代醫務工作者都不敢去嘗試……但是回過頭來還是要走破瘀活血的道路,只有找到了破瘀活血的藥物與其他藥物的有機結合,既能消除腫塊,又不造成擴散,那就找到了中醫根治腫瘤的道路。』據此,我們苦思冥想,絞盡腦汁,最後心一橫,敲定了一個方子,決定給父親吃吃看,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去死。」 孫彩珍告訴記者,當時心裡真的沒底,就怕父親喝下後,就去了。

然而過了一天,父親沒事。後來,根據父親的症狀,兄妹倆在主方不變的基礎上,視情況增減,沒力氣了加龜板,睡眠不好了,加夜交藤。三個月後,父親的病情真的好轉了。到了這年秋天,中藥也不吃了,孫彩珍父親回到了陳嶴村老家。過了一年後做B超,腫塊不見了,腹水也沒有了,肝里只剩一個鈣化斑,抽血驗甲胎蛋白指數也正常。

就這樣,孫彩珍父親肝癌晚期康復的事跡傳遍了鄉里鄉外。家裡變成了診所,孫彩珍一邊幫著哥哥抓藥,一邊苦讀醫書,後來拿到了浙江省中醫學院(現更名為浙江中醫藥大學)成教學院畢業文憑和執業中醫師證書。她也立志成了一名與「惡性腫瘤」鬥爭到底的中醫。

獨創「孫氏療法」八字方針

用特色中醫治療腫瘤近30年

二十年磨一劍,矢志不渝專注中醫治腫瘤事業。

從家中的小診所到「999中草藥研究所」的籌備,再到1994年到東陽防疫站腫瘤科,2003年成立杭州艾克中醫腫瘤門診部,最後到2018年杭州種福堂中醫醫院的最終成立。一路走來,孫彩珍從民間醫生到中醫名家,接診40萬餘人次的腫瘤和肝硬化患者,自成一派。她這一手的精湛醫術,全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靠著日常實踐硬生生磨練出來的。

孫彩珍指出,腫瘤是全身性疾病,中醫治療腫瘤也要綜合性考慮。自己經過這近30年的治療經驗,摸索出了一套中醫治療腫瘤的獨特療法,那就是現在「孫氏療法」的八字方針「解郁、通絡、軟堅、排毒」。

她解釋說:「腫瘤是癌毒高度集中之處,就像是一座頑固的堡壘,堡壘不能攻破,就談不上治療腫瘤。我們發現,多數腫瘤都跟氣滯有關。氣滯致病,就要解郁。而腫瘤病人體內有癌毒,有瘀血、毒火、痰濕、食積停滯,中醫強調以通為貴,所以要通經絡、通腸道、通竅。繼而用軟堅散結、軟化腫塊的藥,降低其惡性程度,把硬塊變軟、變小。最後通過排毒,慢慢破壞腫瘤的生長環境,把『老虎』變成『貓』,達到水滴石穿的治療目的。」

談起這些年的坐診經歷,孫院長坦言,這麼多年來,得腫瘤疾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早些年肝癌病人較多,現如今是肺癌病人劇增。孫彩珍說,前幾天有位從蕭山來的病人,拿著20年前孫彩珍開的治療肺癌的方子來看病,說是之前他朋友肺癌,吃這個方子吃好了。但這個方子給自己吃,效果非常不好。

孫彩珍感慨道:「癌細胞是在不斷進化的,這也要求我們的方子要與時俱進。」中醫看診講究個體化,不能千人一方。同樣的病,同樣用「解郁、通絡、軟堅、排毒」的治療方法,藥品的成分要有所增減,不能全部都是一個肺元方(基礎方)。「目前,我在秘方基礎上適當調整,總結出的幾十個經驗方。根據每個人病情的不同,針對性治療,區別用藥,多年經驗積累下來,效果很不錯。」

如今,杭州、寧波、溫州、紹興等地,以及上海、江蘇、安徽等外省的不少腫瘤患者,都慕名前來找她看病,大家口口相傳,大多是通過朋友介紹找到孫院長看病的,尤其是一些康復病人介紹過來的病友,因為信任,能長期堅持服藥,效果都很好。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她成了腫瘤康復患者最感謝的人

當記者問孫彩珍院長,什麼樣的病人最棘手時,她會說:「自己放棄希望,消極治療的病人」。這樣的情況是常常有的,有的腫瘤病人被宣告晚期,病還沒治,就已經快要嚇死了。「我一直強調,應對腫瘤,心態很重要。這就像打仗,敵人還沒有進攻,自己別先亂了陣腳。」

孫彩珍說,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應對,科學治療,腫瘤的生存年限能不斷拉長,甚至是完全康復。即使是被確診為惡性腫瘤晚期的患者,也有去爭取生命的權利,屬於你的明天千萬不要輕易放棄。

談起這點,孫院長說起了她20多年前第一次坐診時的經歷。當時有個嵊州來的中年男人,說是幫他老婆來問診的。「我老婆肛門裡長了個茶杯大的腫瘤,肛門口很痛,大便也拉不出,醫生說是腸癌晚期了,要做手術,術後需要給肚子上掛個糞袋。我老婆一聽,說寧肯死,也不掛,整個人沒了精神。沒辦法,我聽說您這裡能開藥,就想來試試,緩解下我老婆的痛苦。」

孫彩珍告訴記者,當時為了快速緩解病人的症狀,她不但開了口服的中藥,還針對患病處開了熏、洗的草藥。因為藥量比較大,男人每次都是挑著扁擔取走的,有次不小心還被公交車撞了,打著石膏來背藥。為了幫助病人恢覆信心,在看病期間,她也經常鼓勵患者,既當醫生也當家人,兩年下來,這位女患者的身體終於好了。後來,她為了感謝孫院長,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一針一線親手繡了面錦旗送給孫彩珍。「我記得很清楚,這個錦旗比一般的錦旗要小,但我拿到手裡時,感覺情誼還是很深的。」

諸如此類,這近30年來,孫彩珍見到了眾多腫瘤晚期患者,在生死線上掙扎的病人,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甚至現在有不少病人跟她說:「孫醫生,我不怕的,最後萬一西醫沒有用了,還可以找你看!」但孫彩珍說,她不希望做病患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而是希望努力把這根『稻草』變成病患們牢靠的『生命之繩』。因為對任何腫瘤來說,中醫治療介入的越早越好。千萬不要等到病情非常嚴重甚至已經滴水不進、被大醫院拒收了,再來看中醫。

這些年來,孫彩珍除了看病,還在各地積極宣講、分享其中醫治療腫瘤的經驗體會。她有好幾個特殊的微信群,裡面的成員都是她的腫瘤病人。他們中,有些是生存15年以上的「抗癌明星」,也有5年以下的「種子選手」。這些病人自發組建了「種福堂癌症康復俱樂部」,並由種福堂醫院全權出資,定期舉辦患者旅遊、結對活動,用身邊活生生的真實案例,來幫助新夥伴,鼓勵大家戰勝癌魔。

如果你也想加入到腫瘤病人康復俱樂部微信群里來,歡迎掃描本版上方的二維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8807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