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緊張、節奏快,但也追求生活品質,喜歡吃美食卻不太愛運動,身體慢慢累積不少毛病,尤其是上班族,「便秘」是不能說的秘密。
因此,當便便不順暢的人聽到身邊朋友親人「一天定時拉三次」時,是既羨慕又妒忌,只恨自己不是「直腸直肚通到底」。
但是,天天都能上大號的人,就代表腸胃很健康嗎?有專家提醒:一天大便超過三次,等同腹瀉、腸胃功能吸收不佳,可能是消化系統出問題了!!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片來源:Pixabay)
據《ETtoday健康雲》引述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解釋,打從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即進食、消化、排遺,所花的時間大概要40個小時,約兩天後才會完全排出體外。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習慣不一樣,排便的生理時鐘也不盡相同,有人早上一起床就想蹲馬桶,有些人是在飯後沒多久,就有「屎衝動」。

醫師指出,一天排多次或飯後就想上大號的人,可歸類以下五大原因:
1. 吃太快,腸胃受刺激
人體的腸道會有反射現象,在我們進食時,腸道會把腸子裡的東西清空,以塞下剛吃下的食物。
因此,當體質較敏感或吃東西習慣狼吞虎嚥的人,就會很快刺激腸道蠕動,導致一吃東西沒多久,就馬上有想大便的現象。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片來源:Pixabay)
2. 腸道細菌不均勻
人體的腸道中有很多益菌,以幫助人體分解養份、排出有害物質。萬一飲食習慣不佳,或吃到不淨的食物,就會擾亂腸道菌叢會造成腹瀉、發炎。
有些人吃飽就想上廁所,一天幾乎要跑5至6次廁所,可能是與大腸激躁症有關。
3. 消化酵素分泌不足
錢政弘醫師指出,吃下的食物要靠膽汁及胰臟酵素幫助消化脂質,所以在進食時,胰臟會分泌消化酵素,讓食物完整消化、被小腸吸收。
不過,若消化酵素分泌量不足,食物在無法妥善分解、吸收的情況下,就直接透過腸道排出。
他提醒民眾,如果糞便很黏,常黏在馬桶上,甚至有油耗味,就要多加小心。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4. 膽酸回收不足
進食時,人體也會分泌出膽酸消化食物,最後在小腸尾端被回收。若是膽酸回收不足會流到大腸,造成腸道血管中的水跟鹽分流失,形成腹瀉。
曾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或小腸病變患者,由於體內無法儲存膽汁,造成膽酸分泌的量無法回收,一天內常常會很頻密的上廁所。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片來源:Pixabay)
5. 焦慮心理因素
人們的情緒也會影響排泄系統,尤其是心情不好就會暴飲暴食,而焦慮也會使腸道蠕動異常,甚至在吃東西時都會感到焦慮,因此每次餐後就想快些上廁所排空腸胃。
醫師說,有些人的壓力過大,或有曾拉在褲子上的心理陰影、擔心找不到廁所,以及「屎在滾」的經驗等,都會刺激排便慾望。
還有一些較特殊情況,如有些人每次到大賣場、書局,由於受到大量的資訊刺激,也會產生想要大便的衝動。
因此,錢醫師建議,一旦發現自己的排便次數增加,或者體重減輕、持續腹痛、糞便變細、糞便帶血或有貧血症狀,如頭暈、體弱無力或常氣喘等症狀,就要盡速就醫檢查。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片來源:Pixabay)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6392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