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個「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晉朝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吃草根和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皇宮中的晉惠帝聽到奏報,大為不解: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粥呢(「何不食肉糜」)?
有人對於晚期癌症的治療,也有不現實的想法,以為只有獲得治癒,才有意義。但是,治癒晚期癌症的藥物,就像晉朝饑民的肉糜,是非常罕見的。通過治療延長晚期患者的生命,才是現實,而通過治療把癌症變為慢性病,則是可以期望的。
這一期MORE Health提供的會診病例,講述的是一個淋巴瘤患者與癌抗爭3年多之後所面臨的挑戰。
1
2015年,42歲的七哥被診斷出1級濾泡淋巴瘤。級別越高,說明癌細胞越多。
七哥的癌細胞不算太多,但是因為累及骨髓,病理期被鑑定為IV期。在骨髓活檢中,發現惡性成熟B細胞占比達18%。
濾泡淋巴瘤屬於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西方國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濾泡淋巴瘤所占比例比較高,可達25%,但是在中國,目前報道的比例比較低,只有3% ~ 6% [1]。
從這個比例推算,中國每年的濾泡淋巴瘤新發病例,大約有5000例。
在診斷結果出來半年之後,七哥開始了化療,使用的是R-CHOP方案:
R =利妥昔單抗 (Rituximab),美羅華
C =環磷醯胺 (Cyclophosphamide)
H =鹽酸多柔比星(Hydroxydaunomycin)
O =長春新鹼硫酸鹽(Oncovin)
P =強的松 (Prednison)
在第三個療程中,治療方案中加入了沙利度胺,但效果欠佳,後續5個療程改用了R-CHOP+來那度胺。
2016年12月,在發現病症一年多以後,七哥經過治療獲得了完全緩解!作為維持治療,七哥繼續接受了3個周期的來那度胺。
但是,2017年5月,七哥左腹股溝出現淋巴結,病情可能復發了。
2018年3月,PET掃描結果顯示,膈肌上方和下方有廣泛的疾病。左腹股溝淋巴結的活檢結果為2級濾泡性淋巴瘤。所幸,骨髓活檢為陰性。
2018年4月,七哥開始了2個周期的R-CEOP方案治療(美羅華、環磷醯胺、表柔比星、長春新鹼、強的松)。PET檢查顯示病情穩定。
但是在5月底,病情疑似進展,治療方案改為脂質體紫杉醇聯合阿黴素(力樸素+多美素),進行了2個周期的治療。
2018年7月,PET掃描發現病灶數量增大,部分尺寸和代謝增加,病情進展明確。治療方案改為R-ICE+阿帕替尼(美羅華、異環磷醯胺、卡鉑、依託泊苷、阿帕替尼),進行一個療程的治療。
7月底,在採集完幹細胞之後,使用R-ICE+依魯替尼方案治療一個療程 (美羅華、異環磷醯胺、卡鉑、依託泊苷、依魯替尼)。檢查發現病灶大小有所縮小,病情穩定。
隨後,治療改為環磷醯胺、克拉屈濱和PD-1單抗K藥聯合治療,2個療程之後,發現部分緩解。七哥繼續完成了總共6個療程的治療。
但是,在2019年3月,PET / CT影像檢查發現,病灶較前增多、增大,代謝活躍程度較前升高,考慮病情進展。腹股溝淋巴結活檢顯示為濾泡淋巴瘤(3A級,化療難治性)。
2
為了尋求國外醫生的治療建議,七哥通過MORE Health (愛醫傳遞),找到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血液腫瘤專家Ann S. LaCasce博士。

針對七哥的病歷及已經進行的治療情況,LaCasce博士認為目前的治療的選擇有兩種:1. 異體幹細胞移植; 2. 臨床試驗嘗試新的治療方案。
七哥之前已經採集了幹細胞,應該是在做自體幹細胞移植的準備,但是要獲得很好的效果,需要在移植前病情獲得完全緩解。由於七哥的疾病對激進的化療和烷化劑沒有反應,如果再增加化療,如苯達莫司汀或阿糖胞苷治療方案,也不太可能達到自體移植所需要的完全緩解。
從目前的治療選擇來看,同種異體移植將是達到持久反應的唯一選擇。但是,這需要在移植前把疾病負荷降到最低,最好是達到完全緩解。可以考慮使用放射免疫療法(Zevalin)來減輕疾病。
在臨床試驗方面,目前有CAR-T免疫細胞,用於治療惰性淋巴瘤。鑒於七哥對化療反應不佳,這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方案。其他的選擇包括新型雙特異性抗體(CD20xCD3)及新型抗體藥物偶聯物。
此外,美國FDA已經批准了三種PI3K抑制劑,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惰性淋巴瘤。這三種藥物是:艾代拉利司 (Idelalisib),copanlisib和duvelisib。
Idealisib和duvelisib是口服藥物,有血細胞減少症,感染和腹瀉的風險。Copanlisib是靜脈注射藥,可引起高血糖和高血壓。如果患者使用這些治療後出現緩解,治療效果維持時間(中位數)為一年。
這些PI3K抑制劑的治療,也可作為異體移植前的過度治療。
3
LaCasce博士的建議,首先是以文字版的形式提供給七哥的。
對於異體移植,七哥有很多擔憂,覺得不是自己的選項。
在提供書面建議後幾天,LaCasce博士又通過視頻,對七哥的一些具體疑問進行了解答。
問題1:是否還要化療?
目前不適合做化療,因為阿糖胞苷為基礎的化療方案或苯達莫司汀都看來是無效的。
問題2:具體推薦什麼樣的治療方案
可嘗試在美國或其他地方參加CAR-T臨床試驗。目前尚未有很大規模的臨床結果,但從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來看,治療效果都很好[2, 3]。
比如賓夕法尼亞大學卡爾•朱恩教授主持的CAR-T臨床試驗中,對14個難治/復發濾泡淋巴瘤患者進行治療,10個患者出現了完全緩解,完全緩解率達到71%!而且兩年多的隨訪結果發現,在獲得療效的患者中,89%的人能夠保持療效 [3]。
在KITE公司的臨床試驗里,有20個原發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或者轉化型的濾泡性淋巴瘤患者,接受了axi-celCAR-T治療,客觀緩解率達到83%,其中完全緩解是71%[2]。
對於之前已經經過多輪治療的患者來說,達到這樣的治療效果,是非常不錯滴。
由於患者年輕,身體狀況良好,可以推薦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在移植前用PI3K抑制劑進行治療,如Idelalisib,Duvelisib,Copanlisib。這三個藥物毒副作用不同,機制相似,在化療難治性濾泡淋巴瘤患者中,50%的患者在治療後有持續效果。如果患者在異體移植治療之前出現明顯腫瘤負荷增大,考慮放射免疫治療(Zevalin)減小腫瘤。
問題3: 如果進行CAR-T治療,要注意什麼?
七哥雖然病灶廣泛,但根據影像評估來看,腫塊尺寸不算特別大。CAR-T臨床實驗前若出現腫瘤負荷增大或其他臨床症狀,可使用PI3K抑制劑。
Dr. LaCasce 有個患者使用Idelalisib後,再用CAR-T治療,獲得了完全緩解,只是之後疾病又進展了。
CAR-T治療後若再出現進展,可使用PI3K激酶抑制劑 / 放射免疫治療 Zevalin,然後異體幹細胞移植。
問題4: CAR-T可不可以聯合放療?
七哥目前的病灶廣泛,不管是CAR-T之前還是之後使用放療,會讓患者出現明顯的血細胞減少,而且目前也沒有看到把CART 和放療配伍的臨床報道,不推薦這樣聯用。
問題5: CAR-T可不可以聯合K藥?
K藥單獨用於濾泡淋巴瘤的證據不夠強,客觀緩解率很低。
有報道是在侵襲性很強的淋巴瘤中使用CAR-T+ K藥,但具體是原發灶在縱膈或EBV引起的濾泡淋巴瘤。一般來說,這種聯用手段獲益不清楚,而且需要擔心聯用後的毒性,因此目前不推薦使用。
問題6: 若無法參與CAR-T臨床試驗怎麼辦?
患者目前的疾病不是高度增生,或者病理類型發生了改變,因此仍有機會嘗試標準治療及新的臨床治療。
可以考慮CD20/CD3+雙特異抗體或抗體偶聯藥物的臨床試驗。
美國的Regeneron公司的REGN1979,是抗CD20/CD3雙特異抗體,在I期臨床試驗中,對10個難治/復發濾泡淋巴瘤患者進行治療,100%獲得緩解,其中8個患者獲得了完全緩解[2]。
雖然CD20/CD3雙特異抗體治療會出現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但不會出現神經毒性。
問題7: 如果選擇臨床試驗,是要先做CAR-T還是CD20/CD3雙特異抗體治療?
相比之下,CAR-T治療後隨訪的時間更長,治療效果得到了時間的考驗,因此推薦優先考慮CAR-T。
CAR-T之後,如果再進行CD20/CD3雙特異抗體治療,可能會讓T細胞的表面分子間出現相互作用,影響藥物活性。
在選擇臨床試驗患者的時候,這兩個臨床試驗是互相排除的,即之前接受CAR-T的患者將無法被納入雙特異抗體臨床試驗,而先前接受過雙特異抗體治療的患者,則無法被納入CAR-T試驗。
所以,這兩個臨床試驗,基本只能選取一個參加。
但是,最終能參加哪個試驗,還是要根據患者想在哪個國家接受臨床試驗,以及是否能被納入試驗來決定。
LaCasce博士所在的美國丹娜法伯癌症中心,目前有一項Kite製藥資助的針對濾泡淋巴瘤的臨床試驗,但需要去看一下是否還有名額,以及患者是否能滿足納入標準。
視頻會診總結:
1.推薦CAR-T臨床試驗:若試驗前出現腫瘤負荷增大或其他臨床症狀,先使用PI3K抑制劑 (Idelalisib / Copanlisib / Duvelisib),然後在進行CAR-T治療。若CAR-T治療後再出現復發,可使用PI3K抑制劑或放射免疫治療Zevalin,然後再異體幹細胞移植。
2.推薦異體幹細胞移植:若試驗前出現腫瘤負荷增大或其他臨床症狀,先使用放射免疫治療Zevalin,再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
3.若上述兩條無法進行:可以考慮CD20/CD3雙特異抗體或抗體偶聯藥物的臨床試驗。
4
在會診之後,七哥決定先不考慮異體移植,但是在積極尋找參加CAR-T臨床試驗的機會。
從最初診斷出病情算起,七哥已經與癌共舞了三年多,期間有過完全緩解,也有復發,幾乎用過了所有能用的化療方法,也用過了靶向治療藥物美羅華、免疫治療藥物K藥。
雖然目前病情復發了,但是七哥治療的道路並不是越走越窄。只要生命還在延長,就有機會試驗更多的新藥、新的治療。
除了上述的臨床試驗,七哥也還有其他更多的機會。
比如說,有一個K藥聯合美羅華對復發性濾泡淋巴瘤治療的臨床試驗,完全緩解緩解率達到50%,遠遠高於單獨使用K藥或者美羅華的效果 [4]。七哥的病理檢查發現PD-L1表達超過10%,屬於高表達,應該對K藥比較敏感,之前K藥聯合化療,也獲得了部分緩解,只是緩解並不持久。七哥使用過美羅華聯合化療,獲得過半年的完全緩解,但是,七哥尚未嘗試過同時進行K藥和美羅華聯合治療。
又比如說,七哥的基因檢查,發現BCL2有突變。目前的研究發現,BCL2基因的突變跟濾泡淋巴瘤的惡性演變有關[5]。現在已經有針對BCL2的靶向藥物venetoclax,正在進行相關的臨床研究,雖然從目前的結果看,單獨使用venetoclax不見得會有驚艷的結果,但是如果聯合用藥,有可能會在一些患者中取得不錯的效果。
所以,只要堅持,就會有更多的機會。
5
濾泡淋巴瘤是一個不常見的疾病,大多數讀者可能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這個疾病。
沒有聽說過這個疾病,還能一路讀到這裡,有一個原因,可能是要給七哥打call,希望七哥能夠堅持,希望可以看到奇蹟出現。
但我想很多讀者會有這樣一個問題:什麼原因會導致濾泡淋巴瘤?
對這個問題,目前沒有一個肯定的答覆。
但是,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缺乏,跟濾泡淋巴瘤的高發有相關性[6]。
對於已經診斷出來的患者,如果維生素D缺乏,治療效果會普遍不好,也容易復發[7, 8]。
靶向抗體藥美羅華對抗癌細胞,需要人體內的NK免疫細胞提供火力支援。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血液中的維生素D濃度太低,NK細胞的活性就會不夠[9]。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輩子不會遇到濾泡淋巴瘤,但是不妨礙把體內的維生素D配齊。
怎麼配齊呢?首選其實不是吃保健品,而是讓皮膚每天能夠獲得足夠的陽光照射(15-30分鐘)。
有了陽光,皮膚里的細胞就可以合成維生素D。
免費的陽光,其實最珍貴。
希望七哥治療的道路,也充滿陽光。

參考文獻:
1. Yang, Q.-P., et al., Subtype distribution of lymphomas inSouthwest China: Analysis of 6,382 cases using WHO classification in a singleinstitution. Diagnostic Pathology, 2011. 6(1): p. 77.
2. Neelapu,S.S., et al., Axicabtagene Ciloleucel CART-Cell Therapy in Refractory Large B-Cell Lymphoma. N Engl J Med, 2017. 377(26): p. 2531-2544.
3. Schuster,S.J., et al.,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s in Refractory B-Cell Lymphomas. N Engl J Med, 2017. 377(26): p. 2545-2554.
4. Nastoupil,L.J., et al., HIGH RESPONSE RATES WITHPEMBROL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RI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FOLLICULAR LYMPHOMA: INTERIM RESULTS OF AN ON OPEN‐LABEL, PHASE II STUDY. Hematological Oncology, 2017. 35: p. 120-121.
5. Correia,C., et al., BCL2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with increased risk of transformation and shortened survival in follicularlymphoma. Blood, 2015. 125(4):p. 658-67.
6. Polesel,J., et al., Linoleic acid, vitamin D andother nutrient intakes in the risk of non-Hodgkin lymphoma: an Italiancase-control study. Ann Oncol, 2006. 17(4):p. 713-8.
7. Kelly,J.L., et al., Low Serum Vitamin D LevelsAre Associated With Inferior Survival in Follicular Lymphoma: A ProspectiveEvaluation in SWOG and LYSA Studies. J Clin Oncol, 2015. 33(13): p. 1482-90.
8. Tracy,S.I., et al.,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is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early clinical failure in follicularlymphoma. Blood Cancer J, 2017. 7(8):p. e595.
9. Neumann,F., et al., Determination of optimumvitamin D3 levels for NK cell-mediated rituximab- and obinutuzumab-dependentcellular cytotoxicity.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18. 67(11): p. 1709-1718.
(作者:張洪濤,筆名「一節生薑」。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領域:癌症的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著有科普讀物:《吃什麼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談最前沿的醫學研究,也可以講最通俗的故事。為保護隱私,本文患者名使用了馬甲。本文純屬科普,若有具體病情,請找靠譜的醫生診斷。如果需要諮詢MORE Health 愛醫傳遞,請直接聯繫微信:F_MM9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4733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