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酸合併低蛋白飲食 活出「腎」利人生 | 醫識力

ChovyLe ...| 2019-04-09| 檢舉

醫句話:

當一個人已步入慢性腎臟病的階段,日常飲食就要減少鹽和蛋白質的攝取了,並隨著腎功能的衰退變得越來越嚴格,而事實上,我們不可能要求剛被確診的病人,無論處於腎病的哪個階段都要馬上實行嚴格的飲食控制,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飲食建議,我們應該根據重點,胥視腎臟的情況提供適當的調整。

非單靠eGFR CKD風險因素大

「當我們提到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醫學上必須符合兩個條件,第一是腎絲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少於60,而第二項條件則是腎功能低於正常值持續超過3個月。

如果一個病人今天的eGFR檢驗是59,一周後是61的話,這不算是CKD。我要說明的是,eGFR檢驗結果可以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當eGFR檢驗結果低於正常水平,我們會根據病人是否有CKD的風險來作進一步的確診,例如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丶高血壓或長期服用一些會傷害腎功能的藥物丶家族遺傳丶年過60歲等。

反之,病人完全沒有CKD的風險,eGFR檢驗結果顯示腎功能失常也未必準確,病人可能需要重新接受檢驗。由此可見,CKD風險在診斷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此外,eGFR也會隨著個人飲食丶身體水分含量等因素浮動,所以,我們不能單憑1次或單一的檢驗診斷一個人患上CKD,很多時候需要重複或多次的檢驗才能下判斷。

eGFR是以血液中肌酸酐丶年齡丶性別丶種族換算出腎功能的方程式,而診斷腎臟問題的方法還能通過驗尿(血尿丶蛋白尿)和超聲波掃描(腎臟結構)來診斷一個人的腎臟是不是出了問題。

分慢性及急性 誤診可喪腎

為什麼我們要仔細檢查和診斷,因為我們必須確定病人的腎病是急性還是慢性問題,只有對症,接下來才能正確治療。

CKD是最常見和被提及的疾病,同時也讓民眾有『腎臟病就是慢性腎病』的錯誤想法,其實,還有另一種腎臟病稱之為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以前稱為急性腎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

AKI是指腎臟急性受損,不過,這只是短暫性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腎功能可以復原。如果沒有仔細檢驗來分辨CKD和AKI,就有錯把AKI當成CKD來治療的風險,使AKI患者失去腎功能復原的機會,尤其在治療年輕患者,他們可能沒什麼風險因素,但腎功能失常,我們不能冒然給予治療,應找出真正的病因。

最常見的AKI有急性感染丶急性腎炎丶吃錯藥如抗生素丶止痛藥或草藥,如果正確診斷,AKI是可以得到治療和痊癒的。建議腎臟出問題的病人攜帶過去的檢驗報告,讓醫生根據eGFR過去的『走勢』來判斷到底是CKD還是AKI。

AKI:治療病因 vs CKD:控制病因

急性腎衰竭的治療主要是找出病因和對症下藥,例如腎臟發炎可使用消炎藥丶腎臟感染可用抗生素丶吃錯藥可停藥或換藥來恢復腎功能。

一些病情較嚴重導致腎功能不能操作AKI病人,可能需要進行短期的透析治療(俗稱洗腎),一旦腎功能恢復,病人可以停止透析治療。

CKD的治療與AKI稍微不同,治療CKD著重於控制好病因,例如糖尿病腎病變患者主要是控制好血糖,如果也患有高血壓,那麼控制血糖血壓就是治療的重點。要知道CKD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而且隨著時間演變越來越嚴重,所以,單靠控制血糖血壓是不足夠的,需要使用一些藥物來延緩病情。

如今已有一些藥物可用於延緩CKD病情,但延緩療效並非100%,只局限於降低腎臟壓力,減少蛋白尿的流失來延緩腎功能衰退。

-

林仕軍副教授(Lim Soo Kun)

馬大醫藥中心腎臟科主任

著重減糖 少提及低蛋白飲食

很多時候,控制血糖血壓及使用藥物也未必能夠有效穩定CKD病情,需要從其他方面下手,而這時候飲食就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了。

低蛋白飲食是控制CKD病情的其中一個方法,同時也是許多病人感到困難的方法,主要因為大部分CKD病患在晚期被確診時才驚覺飲食對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我在醫學院進行了一項調查,詢問碩士班的醫生有多少人對第三期的CKD病患談論飲食時,幾乎所有學生表示沒有。相信很多人只是建議病人減少澱粉類或糖分的攝取來控制病情,很少會提及低蛋白飲食對控制CKD的重要性。

其實,當一個人如果已步入CKD的階段,日常飲食就要減少鹽和蛋白質的攝取了,並隨著腎功能的衰退變得越來越嚴格。

我們不可能要求剛被確診的CKD病人,無論處於腎病的哪個階段都要馬上實行少糖丶少鹽丶低蛋白丶低鉀丶低磷的飲食,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飲食建議,我們應該根據重點,即胥視腎臟的情況提供適當的調整。

減少紅肉攝取 免增洗腎風險

要確診病人迅速展開嚴格的飲食控制病情是件知易行難的事,如果可以用圖解的方式,告訴病人CKD的階段及需要把握的飲食重點,相信病人會有個更清晰的概念。

如果在CKD早期,例如第三期的病人開始談論飲食的話,他會覺得不那麼辛苦,因為飲食的限制不多,可能只需要減少鹽的攝取。

至於蛋白質,CKD病人則要減少紅肉的攝取,因為已有研究證實,CKD患者食用紅肉可提高透析治療的風險,因此,愛吃豬肉的華裔就要注意了,因為豬肉是其中一種紅肉。

過度控制飲食 肌失免疫力低落

通常,我在會診時只會對病人提及飲食的重點,要病人留下深刻印象,至於飲食的細節,我會轉介病人至飲食治療部,由飲食治療師提供進一步的建議。

CKD病人應增加更多飲食的知識,例如何謂動物和植物蛋白,因為有些病人一提到要控制飲食時,就全部食物都不吃,飯也吃得少,這對CKD病人有一定的危險,尤其年長的患者,因為一旦體重下降,就會引發肌肉流失丶免疫力低弱和疾病入侵的問題。

其實,大多數的蛋白質CKD患者都可以吃,只是吃的量要減少,一些沒有糖尿病的患者(非糖尿病腎病變患者)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飯可以照常吃,因為人體需要熱能,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來源。

酮酸不含氮的優質蛋白

從醫學的角度,CKD病人從飲食中攝取的蛋白質越低,對腎臟的幫助越大,蛋白尿的控制就越好,但是,病人也要衡量自身營養的需求,如果蛋白質的攝取已降低至某個程度時,就要補充其他營養來平衡身體的需求了。

市場上可用於補充或平衡CKD患者所需的營養是酮酸(keto acid),也是一種胺基酸或優良的蛋白質,飲食中的蛋白質如豆類丶魚等含有氮,經人體吸收後化成尿素排出體外,如果腎功能不全,腎臟就要更操勞排除體內廢物,無形中增加了腎臟的負擔。

減尿素降腎負擔

要減低腎臟的負擔,其中一個方式就是減低飲食中的蛋白質搭配酮酸治療。酮酸是不含氮的蛋白質,可減少尿素的生成和腎臟的負擔,並補充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讓CKD病人在控制病情時達到平衡。

低蛋白飲食與酮酸治療對年長的CKD病人尤其重要,因為年長者一旦營養失衡,自身免疫能力就會降低,並提高感染和疾病的風險。

所以,當我們向長者提出低蛋白飲食的建議時都會格外小心,要確保他們的營養達到一定的平衡。

減腎壓蛋白尿 延緩腎衰速度

蛋白尿的發生主要是腎臟內血流壓力增高,導致蛋白流失所致,雖然現有藥物可控制,但是療效有限,而研究證實,酮酸有效降低腎臟血流壓力,進而減少蛋白流失。

蛋白流失越多表示腎功能衰竭得越快,如果能夠減少蛋白尿,就能夠延緩腎功能衰竭的速度。

臨床上可見許多初次前來掛診腎臟專科的病人已開始接受酮酸治療,這反映了民眾已提高對CKD的意識,是好的現象。

不過,我也發現這些病人獲處方少量的酮酸,可能被灌輸酮酸是『補腎藥』的錯誤觀念,醫生有必要告訴病人酮酸的功能及正確用法,例如須搭配低蛋白飲食。

我必須強調,酮酸不是『仙丹』,別以為補充了酮酸還照常大吃大喝,腎病就可以復原,這是不切實際的做法。

冀患者獲公平照護

根據指南,體重每5公斤需服用1顆酮酸,如果病人體重60公斤,意即需要服食12顆酮酸,大部分病人難以依從,因為除了酮酸,他們還需要服食其他如糖尿病丶血壓高等藥物,吃太多藥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

我認為凡事需要平衡,如果減少一些分量,以體重每10公斤1顆酮酸作為治療的開始,雖然療效降低,但病人還是可從中獲得一定的療效,加上病人也較容易配合,就可以達到治療的平衡點。

如果要病人嚴格遵守指南的處方,可能病人覺得很難辦得到,很快就會放棄治療,這對病人也沒有好處。病人若從飲食調整及酮酸治療中看到療效,就會更有自信,自然也會減少飲食中的蛋白及提高服藥的依從性。

『3月14日是世界腎臟日,而今年的主題為『Kidney Health for Everyone Everywhere』,因此希望世界每個角落,每個人都能公平得到腎臟的照護,並關注腎臟的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4566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