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養胃食物的搜索結果中,白粥、牛奶、蘇打餅乾出現頻率最高,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養胃食物。但是小康要提醒你,它們也可能有"傷胃"的副作用。這你不知道了吧?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4大"養胃"食物的副作用
1. 白粥、湯泡飯
很多長輩常說,胃不舒服就喝粥,粥容易消化,能減輕胃的負擔。事實上,粥通常未經充分咀嚼就被吞下,沒有足夠的唾液進行初步消化。水分稀釋胃酸的同時,還會使胃容量增大,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湯泡飯的原理也基本一致。
2. 蘇打餅乾
有人說蘇打餅乾、烤饅頭片是比較適合胃病患者的食物,澱粉烤制後形成的糊化層能中和胃酸,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其實胃酸過多的人吃蘇打餅乾有一定的好處,但蘇打餅乾的鈉含量很高,可升高血壓,加重水腫。有些蘇打餅乾中的脂肪含量較高,過多攝入不僅會增加胃的負擔,還會導致熱量超標。
推薦吃法:購買時要看看食品成分表,買鈉和脂肪含量較少的,不能把它當飯吃。
3. 純素食
肉類比植物含有更多的優質蛋白、必須脂肪酸等營養素,胃黏膜修復和更新等過程,都需要足量的這些成分。長期吃素容還易導致營養失衡,無論胃好不好,都應該適當吃一些瘦肉、魚、蛋、奶等動物性食物。
建議消化不好的人可以把肉切碎、做軟,採取蒸、燉等方法,做成肉末燉蛋、清蒸魚等,少放鹽和醬油。
4. 牛奶
生活中,出現胃部酸脹不適等症狀時,喝杯熱牛奶可以緩解症狀。但是,牛奶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比其中和胃酸的效果更強。所以,胃病發作的時候不要喝牛奶,以免造成胃脹等不適。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胃
1. 餓出胃潰瘍,撐出胃下垂
飢一頓飽一頓是不少上班族的飲食常態,但餓扁了和吃撐了這兩種狀態,讓胃像彈簧一樣被不斷擠壓。餓得太久,胃酸增多,會損害胃黏膜,導致胃糜爛甚至胃潰瘍;吃得過飽,會加重胃負擔,導致胃下垂,出現消化不良。
2. 大魚大肉,累壞腸胃
大魚大肉、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會給我們的胃造成巨大的消化負擔。相比水果蔬菜而言,高脂食物更難消化,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
3. 熬夜,吃宵夜
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壽命很短,平均2~3天就要更新一次,這個過程一般是在夜間休息時進行的。如果經常熬夜,加之吃宵夜,胃腸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復能力就會受影響。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