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吃薏仁後,二便增多,甚至可能有腹瀉現象,都是正常的排濕現象,只要排便後神清氣爽就好。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準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濕病易去。 ——《本草新編》 這裡對薏仁的評價尤其高,不僅祛濕,而且還不損耗「真陰之氣」,且對用量並沒有嚴格的說法,可以「安全放心」的食用。尤其提到的是,最宜「濕盛在下」,所以,這些「濕」薏仁能輕鬆對付: 腳氣、下肢水腫、風濕痺痛、小便頻繁、大便不成型、陰囊潮濕、白帶異常 凡病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轉筋,脾虛無濕者忌之。妊娠禁用。 ——《本草經疏》 雖說薏仁是「祛濕神器」,但並不是人人適用,用對了才好。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所以,這些「人」要躲開薏仁: 小便量少,發冷抽筋,脾胃虛寒,孕媽媽 關於怎麼吃薏仁,這只說一個「常識級」吃法——薏仁紅豆湯。但做法經過改良,更容易煮爛,祛濕效果也會更好。 1、取紅豆一把、薏仁一把,洗淨瀝乾。 2、把砂鍋燒熱,將紅豆、薏仁乾炒至微香。 3、加適量水,一定要漫過薏仁和紅豆,浸泡3小時。 4、蓋上蓋子大火煮開,關火,燜10分鐘。此步驟重複3次。 5、最後一次煮開時,加入肉桂粉,再關火燜半小時即可。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其中,乾炒、加肉桂粉,都有溫陽祛濕的意味。一方面可以平衡薏仁的寒性,另一方面又能升發陽氣,促進水液的代謝。 關於薏仁紅豆湯,還有兩個常見的誤區: 1、一直煮就會煮爛 現實跟想像總是會有差別呢。一直煮其實很難煮爛,我試過煮倆小時,中途加水,一直都是沸騰的狀態,糊鍋了還不爛。 2、煮開花了就沒效果了 如果是發汗或者催吐,通常不能久煮,取輕靈上揚的意味。但薏米紅豆的祛濕,是向下的滲濕,主要通過二便排出濕氣,「煮開花就無效」的觀點有待商榷。 3、只能喝湯不能吃豆 紅豆和薏仁的藥效大都在湯裡,但並不意味著吃紅豆吃薏仁就會生濕氣。而且紅豆和薏仁經過乾炒,健脾且更好消化,如果愛吃湯料的話,完全可以喝湯吃豆。不愛吃的話光喝湯也很好。 所以,如果喝了薏仁紅豆湯,覺得沒效果甚至不舒服,先看看自己是否適合,然後再改良一下做法試試看!好好祛祛濕,過個清爽的夏天。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