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飲食文化一向「飲」為先,而「食」居後。食文化大約一千多年,而湯文化卻長達三千年之久。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的飲食文化也滋養著一方文明。湯,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中國傳統美食的一大亮點。其溫厚、潤物無聲的特性長年浸潤,養育出一代又一代同樣溫和、儒雅的人……

廣東人對煲湯近乎狂愛,「飯,可以唔吃,但湯,唔可以唔飲!」悠久的湯文化使廣東人個個都是煲湯高手。
到底有多愛湯呢?在電視劇里:「有空回家喝湯」已經是港劇的標配了,廣東人一年喝的湯,堪比南京人一年消滅的鴨子、四川人一年吃掉的兔頭......廣東男人娶老婆,可以不會做飯,但一定不能不會煲湯。

一鍋地道的廣東靚湯,其實不難做,但卻要花費一番心思。
熬湯的鍋
廣東人熬湯,大多都會選用質地細膩的陶罐砂鍋或者瓦罐,口小肚子大的湯鍋,可以將熱量均勻而持久地傳遞給食材,水分和營養也不會流失太多。如果圖省事兒用高壓鍋或是電磁燉鍋,熬出的湯在色香味方面就會遜色不少。

熬湯的食材
在廣東,煲湯要選用新鮮的食材,肉類、瓜果蔬菜、乾貨和中藥材幾乎是每罐高湯的標配。
肉類
廣東人啥都敢吃,肉類、海鮮沒有限定,如果是用雞鴨、排骨等肉類煲湯的話,要先將肉在開水中焯一下,行話叫做「出水」或者「飛水」,這樣可以去掉肉中的血水和部分脂肪,熬出的湯就不會太過油膩、腥味重。

如果是魚類,一般會先用油將魚兩面煎一下,這樣既能去腥,也會讓魚肉在熬煮的過程中不會碎掉。
如果是腥味重的蚌殼、螺類等等,在下湯鍋前,通常都要先和薑片或是在薑汁水中浸泡1、2個小時去腥。

瓜果蔬菜
蓮藕、山藥、冬瓜和白蘿蔔,是最適合熬湯的塊莖類食材,海帶、馬蹄、玉米、豆製品、椰子、雪梨等等的出鏡率也極其高。因為煲湯動輒一兩個小時,所以不耐煮的綠葉菜很少見。

乾貨
各種菌菇、風乾的黃花、海產品(小蝦米、花膠之類的)
中藥材
廣東人注重養生,高湯中少不了各種進補的藥材,當地人在藥材的選擇上更傾向於藥食同源,所謂的藥材也是幾乎沒有什麼毒副作用的枸杞、百合、大棗、沙參、山藥、蓮子、綠豆、紅豆、薏仁、銀耳、蟲草、陳皮、茯苓、麥冬、石斛、無花果、西洋參......而且會隨著時令和個人的體質有所區別。


新人作者,求鼓勵,求關注(*/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2350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