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萬承奎是中國衛生部首席健康專家、第四軍醫大學著名教授,多年潛心研究健康教育,融醫學、心理學、營養學、社會學為一爐,集哲學、教育學、家政學為一體,創建了「生命自我管理科學」,被譽為「青年人的良師益友」、「中老年人的健康衛士」,曾榮獲世界和平基金會「自然醫學功勳獎」。
導讀:70歲那年,有人問他多大時,他總是回答:「35歲。」萬教授不僅有35歲的外表,而且血壓、血脂等各項指標以及心臟等各個臟器的功能,都和30多歲的年輕人沒有兩樣。他是怎麼做到的?
健康長壽的因素中間60%取決於自己,萬承奎教授是如何在古稀之年後保持35歲人一般的精力和健康呢?
他自己總結了6句話,今天分享給大家:吃飯不用嘴要用腦、營養太多也會中毒、晚飯不吃……趕緊記下來~
1.晚飯不吃,餓「治」百病
不吃晚飯等於喝了免費開胃湯
老教授有很多健康觀點深受人追捧,這也是他「永遠35」的秘訣。「晚飯不吃,餓治百病」是老教授的養生觀點。老中醫說:
愛吃晚飯,是我們人類發生疾病的一個原因,也是許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個原因。
許多人認為,晚間餓了就要吃東西。其實不然,晚間餓了不吃東西,才是正確的養身之道。中醫和佛教都說:「過午不食」。所謂「午」,就是中午11點—13點,過了13點就不能再吃飯了。

餓了怎麼辦?可以喝果汁、吃水果。
中醫和佛教提倡不吃晚飯,不是為了節約糧食,而是為了養生。
人不吃晚飯就會餓,其效果與喝開胃湯同功。因此不吃晚飯不吃虧,因為等於你喝了免費的開胃湯。這是大自然看見你不吃晚飯,而賞賜給你的,你不感到快樂嗎?
緊接著,你餓一會兒就不餓了,大肥膘慢慢地消失了,慢慢地苗條了。這就是「晚飯不吃,餓治百病」的道理。
2.用腦子吃飯保健康

健康要從每一天開始,每天健康,就一生健康。萬承奎教授說:
「用肚子吃飯求溫飽,用嘴巴吃飯講享受,用腦子吃飯保健康。」
吃飯不要用嘴吃,要用腦子吃,怎麼用呢?一定要記住「能吃能喝不健康,會吃會喝才健康,胡吃胡喝要遭殃。」
要做到七個方面:
一定要吃好3頓飯;
一定要睡好8個小時覺;
每天堅持運動半個小時;
每天要笑30分鐘,身心健康;
很特殊的,每天一定要會大便。人們只管這一頭,不管那一頭,它都是自然的,拉不出來你硬拉也不行;
一定要跟愛人搞好關係,每天給愛人說3句他(她)喜歡聽的話。老婆關係搞不好,你啥事也弄不成。當然了,女人也要跟老公搞好關係;
不吸菸,不酗酒,每天齊步走。
3.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
是氣死的

人哪能不生氣?人是感情動物,喜怒憂思悲恐驚。高興就要笑,不高興就要哭,生起氣來還要罵兩句呢,這是人感情豐富的表現。假如人只有一種感情,這個人就不健康。
一個人感情很豐富,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但是你千萬記住:
第一個不要過度,第二個過度了但是不要時間過長,很快就調整過來,這才是健康的。
《黃帝內經》早就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講得很絕。
很多人說老實話,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當不了官,氣死了;提不了教授,氣死了;賺不了錢,氣死了;很多老年人為很小的事,氣死了,我這裡有很多例子。
所以我說:「人不能不生氣,但一定要會生氣;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一定要去駕馭情緒,不要讓情緒駕馭你。」
4.世界上最好的食品—紅薯

請大家記住一個原則,吃植物性的東西,一定要占70%—80%,動物性的東西只能占20%—30%。
我們現在相反了,所以很多病都來了,肥胖也來了,糖尿病也來了,痛風也來了。
不能不吃蔬菜,不吃水果,現在尤其是孩子不吃蔬菜,很多人沒有吃水果的習慣,大家記住,一天兩到四種水果,三到五種蔬菜,綜合抗癌,保護心臟,這是21世紀營養新戰略。
紅薯(地瓜)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日本曾經是得癌症最多的國家,為了把癌症減少,日本人想了很多辦法,沒有效果,最後慢慢找到了。
他們把所有蔬菜做了篩選,選出20種抗癌蔬菜,熟紅薯、生紅薯是第一號、第二號抗癌蔬菜、抗癌的、保護心臟的、軟化血管的、通便的,都離不開這兩樣。
5.營養過剩也會中毒

營養過剩了一樣中毒。你記住,一天吃東西有規定的:
每天一盤蔬菜,必須要八兩到一斤;
每天兩個水果;
每天三勺清油,不要超過25克;
每天四兩米飯或四個饅頭;
加上充足的植物蛋白質。
每天適量喝水,因為水就是人的生命,渴了才喝就晚了。
飲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
6.喝醉一次白酒等於
得一次急性肝炎

六種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菸,第二是酗酒,過量飲酒。
喝醉一次白酒,等於得一次急性肝炎。大家記住,喝酒不僅傷肝,為什么喝酒多的人,記憶力不行,認知能力下降?因為大腦細胞大量死亡。一天一兩白酒,這叫安全量。
少量喝還有好處,比如每天喝白酒一兩,喝葡萄酒尤其紅葡萄酒二兩,啤酒半斤到一斤。過多了以後傷害身體,傷肝,傷腦,傷心,傷各個臟器。
———————————延伸閱讀———————————
老中醫教你一日三餐該怎麼吃
《黃帝內經》教給我們關於中醫養生規律性的東西,只要我們能夠遵循這些規律,其實養生並不難,擁有持續的健康也可以把我在自己的手裡。「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食物」,中醫養生非常講究食物的搭配,因為健康是吃出來的,疾病也是吃出來的。
一日三餐對於人的健康至關重要,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這是一直流傳至今的一句話。那麼如何吃好一日三餐關係到我們身體的健康,那怎樣安排一日三餐才是科學的養生之道呢?以下是養生的三餐安排的原則。
1.早餐吃的像皇帝
我們可以想像皇帝每天吃什麼?也可以從電影或者電視劇中看到,皇帝吃的都是精挑細選、品種豐富、營養豐富的食物。
早晨是一天最重要的時刻,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人的早餐基本上是湊合,隨便吃一點碳水化合物就算了。甚至還有很多年輕的朋友根本不吃早餐,這樣幾年下來的結果是不可能有健康的身體的。
早晨是一天能量和熱量的關鍵,早餐要補充身體40%的能量,如果早餐沒有足夠的能量,根本無法精力充沛的進行工作,還有,現代人基本上是腦力勞動,很少是早餐後就扛著鋤頭下地幹活,而是走進大樓里工作。大腦的工作需要豐富的蛋白質,如果早餐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影響工作的效率。對於不吃早餐的人,說句狠話,等於自己謀害自己。不吃早餐,幾年後會有十幾種慢性病伴隨你。
2.午餐吃的像平民
午餐是一天的中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午餐的選擇不用特別的注重,只要注重均衡就可以了,飲食可以多樣化,多攝入一些蔬菜更好。當然,午餐雖然沒有早餐那麼重要,但是也要讓自己吃飽,否則,下午工作時如果總是飢腸轆轆,那也會影響工作的效率。
3.晚餐吃的像乞丐
日落西山,忙完一天的工作,人們開始回歸家庭,這時是千家萬戶都是炊煙升起的時刻,以往中國人的習慣就是把晚餐吃好,因為在外面各自忙碌了一天家人晚上都回到家裡,於是,就非常重視全家聚餐的這個時刻。
八個盤四個碗弄出很豐富的晚餐。心情可以理解,情節也很溫馨。但是,這樣卻不符合養生之道。結果,沒幾年把家裡人吃的大腹便便,慢性病纏身。這是因為錯的時間吃錯了食物。
中醫養生告訴我們晚餐要吃的像乞丐,我們印象中的乞丐是那種伸手像別人乞討的人,要到什麼就吃什麼,晚餐吃的像乞丐,意思就是簡單化,隨意吃點就可以了。
掌握了三餐飲食的規律,早餐吃好,中餐吃飽,晚餐吃少。根據自己的合理選擇,一定可以讓你擁有健康的身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1554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