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糖尿病、頸椎病都要重視自調自解,以下這7個簡單手法,學會堅持做,很有用!可以告訴爸媽哦~

下文配有中醫手法演示哦。
1、趕走高血壓

取穴:位於耳廓背面,用手摸時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條凹溝,此處就是耳背溝。
功效:經常按摩不僅能降血壓,還能消除頭暈目眩、耳鳴耳癢。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拇指夾住耳朵的上半部分,用拇指對準耳背後的凹溝,
依據凹溝的走勢,由上向下按摩,每次按摩15下,
每天按摩2~3次,以耳部微微發熱為度,力量不宜過大。
2、趕走糖尿病

取穴:在足內側,先找到足內踝尖,
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塊隆起的骨頭,這個粗隆的下方就是然穀穴了。
功效:堅持每天按揉然穀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洗完腳,可以用拇指用力點揉然穀穴,直到有明顯的酸脹感為止。
3、趕走高血脂

取穴:將手掌心正對膝關節髕骨上,四指向下伸直,中指尖所到達外側即是足三裡穴。
功效:有降脂的功效。寧心安神、疏通經脈。
操作方法:塗點紅花油在該處,每天早晚食指按揉5~10分鐘,堅持一周。
4、趕走冠心病

取穴:離腕橫紋三個手指的位置,此處就是內關穴。
功效:內關穴是對心臟調節作用最強的穴位之一。
點按內關穴能強心、調節心律、緩解胸悶,能夠治冠心病。
操作方法:用力不停點按內關穴,每次3分鐘,間歇1分鐘,能迅速止痛或調整心律。
5、趕走頸椎病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取穴:把手握成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後溪穴。
功效:後溪穴是奇經八脈的交會穴,通督脈,能夠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後溪穴穴位,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5分鐘,每天按摩2次。
6、趕走關節炎

取穴:在膝蓋骨後背的凹陷處,就是委中穴。
功效:該處走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濕通道,長期拍打可以趕走關節炎。
操作方法:拍打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兩週拍打一次。
7、趕走便秘

取穴:在肚臍旁開三個手指的位置,此處就是天樞穴。
功效:能夠通腸道,治療便秘。
操作方法:每天至少敲打兩次,每次5~10分鐘,敲至小腹發熱為止。
我們的耳朵上,分布著 93個穴位,全身器官組織在這裡都有特定反射區。軀體有病變時,往往會在耳朵相應部位出現 疼痛敏感、皮膚電特性改變、變形、變色等反應。

第一步 掏耳窩,掏空五臟毒素
耳窩是耳朵的中心區,五臟六腑對應的耳穴都在耳窩裡,對耳窩裡的各點進行刺激能 調和五臟。耳窩不容易搓揉,所以要用手指「掏」。

掏耳窩
把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剪掉,放進耳窩裡來回掏,爭取讓手指觸及耳窩的每一處,每天掏 100次,但不宜用力過度。
第二步 揉外緣,四肢強壯更長壽
耳廓外緣的耳穴主要對應於人的四肢。一般肢體健壯而敏捷的人,耳廓外緣比較寬大;肢體瘦小的人,耳廓外緣就相對窄小。長期揉耳廓外緣,可以使 四肢強健。

揉外緣
用拇指的全部和食指的大部分夾住耳朵外緣,來回搓揉,每天 100次。
第三步 摩耳背,降血壓,通血管
耳背上有一條溝叫降壓溝,它對應人體的脊背。摩耳背的作用相當於捏脊,可以 調暢全身的氣血。

摩耳背
食指和中指塞進耳窩,從反面托住降壓溝,拇指指腹沿著降壓溝從上往下摩擦,每天摩擦 100次。
第四步 揉耳垂,健腦防癡呆
耳垂一帶,是耳朵的頭面區,這一區域的耳穴與人的頭腦、面頰關係密切,經常按揉耳垂,可以 美容養顏、醒神健腦。

揉耳垂
將食指和中指併攏塞入耳腔,拇指放在耳垂後面,3個指頭儘量將頭面區全部捏住揉動。食指和中指不動,拇指做搓揉動作, 順時針揉50次,逆時針揉50次。再把耳垂往下拉一拉。
第五步 搓全耳效果翻倍,身強百倍
在對耳朵的各個區域進行了一遍按摩之後,還要搓一次全耳。這樣可以使在先前按摩中獲益的部位氣機 更加順暢,通達全身。

搓全耳
用手掌搓耳朵,前後搓50次,再上下搓50次。
這套動作做完後,如果覺得耳朵發燙,渾身充滿暖意,手上也微微出汗,說明效果達到了,全身的氣血、經絡和臟腑都得到了一次 鍛煉和清洗。

1哪裡不舒服給哪裡「加餐」
如果四肢瘦弱無力,就要把重點放在耳朵的邊緣;
如果腎虧陰虛,就要把重點放在捏三角上;
如果有胸悶、煩躁的症狀,或有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就要把摩耳背作為重點。

2揉到痛點可能是疾病徵兆
如果發現有幾個部位揉上去很疼,這也許是某些疾病的徵兆。不必管這個疼點叫什麼穴,也不用管它對應什麼部位,壓上去很痛,繼續按就沒錯。

在按揉過程中,可以記住這些疼痛點。完成整套動作後,再適當按揉,對身體可以說是有百益而無一害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9211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