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中最舒服的放鬆方式就是洗澡,很多人沉浸在洗澡的舒適氛圍內,突然發現皮膚可以搓出厚厚的一層泥!為什麼洗澡時會搓出泥?這搓出來的泥究竟是什麼東西?小編今天給大家說一說。
洗澡時搓出的泥是什麼東西?

部分人在洗澡時會用搓澡巾大力擦拭皮膚,希望將皮膚表面的垃圾搓出來,也因此會搓出「泥」,而這泥被理所當然的認為是髒東西,其實這泥主要成分是灰塵、油脂、汗液以及皮屑。
體內的細胞處於長期活動狀態,在新陳代謝的作用下,衰老無用的細胞會被新細胞消滅或取代,並經皮脂腺和汗腺排出體外,這些死去的老細胞或角質與汗液、灰塵、油脂和衣服纖維接觸就會形成皮屑,也就是被搓出來的泥。
搓出很多泥,說明了什麼?

大多數人認為洗澡時搓出很多的泥代表髒,但其實這是體內新陳代謝的作用結果,就算每天用力搓泥,第二天皮膚表層依舊會形成新泥。
我們的身體時刻都在新陳代謝,即使靜止狀態,皮膚依舊在呼吸和分泌代謝物,所以這泥是搓不完的。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搓出很多泥?首先考慮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造成的,比如長期吃油膩食物會促進皮膚分泌油脂,其次個人皮膚油脂分泌旺盛會有促進泥的生成,最後體內濕氣過重會導致皮膚表面的泥灰增多。
皮膚的泥,一定要大力搓洗嗎?
很多人希望自己的皮膚保持乾淨,所以恨不得將那層泥搓掉,也因此會過度的搓洗皮膚,但這樣最傷害皮膚。
皮膚表面有豐富的角質層,具有減少皮膚水分蒸發和增強皮膚抵抗外界刺激能力的作用,如果大力搓泥就會破壞這個角質層,容易使皮膚失去保護並出現皮膚乾燥、敏感等不適,嚴重時可引發皮膚瘙癢症狀,一旦搓傷皮膚還會增加濕氣入侵和細菌感染的機會,提升患皮膚病的機率。
平時洗澡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搓泥,但切記不要用力過度,避免損傷皮膚而得不償失。
如何正確洗澡?

1.大家要養成勤洗澡的習慣,如果屬於皮質分泌旺盛的體質,可以適當的增加洗澡的次數。
2.洗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15分鐘即可,洗澡時間太短會洗不幹凈,太長又會造成皮膚脫水。
3.注意洗澡的水溫,建議控制在35度到40度之間,能夠避免過冷引起感冒或過熱燙傷皮膚等問題。
4.洗澡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搓澡,但要注意搓澡的力度不宜過大,避免引起皮膚發紅、乾燥和瘙癢等不適症狀。
大家在洗澡的時候應該避免大力搓洗的行為,溫柔的對待皮膚才能減少皮膚病的發生幾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6794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