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每個人都會經歷,正常的出汗可以調節人體的體溫,可以排除身體的毒素。但是身體這三個地方如果經常出汗,則是不健康的表現,你了解嗎?
中醫上有「動汗」和「靜汗」之分。由於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於靜汗,相當於被動出汗。不少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自汗和盜汗的定義
自汗:指不熱、不運動時前心後背會出汗,且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是氣虛的表現。
盜汗:指夜晚一睡著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的表現。
一個人身體出汗部位不同,就能反映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我們來了解一下。
身體這3個部位愛出汗,是不健康的表現!你有嗎?
一:鼻子出汗

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西醫認為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二:頸部出汗
人體頸部的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三:胸口出汗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說明體內的血液循環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另外,還要注意以下多汗情況
1、多汗伴有頭暈
多半是低血糖的表現,通常是多汗、顫抖、乏力、頭暈等症狀。
2、多汗伴有疼痛
多半是心臟出現問題的表現,通常是胸部疼痛或有壓迫感,有時會放射到肩膀、手臂或背部。如果出現這個症狀,應立即就醫。
3、黃汗
多半是肝膽濕熱的表現,通常這樣的人一出汗,就會留下黃色的印記。這樣的人肝火比較旺,容易發脾氣。
如何調理全身,讓自己更健康呢?
【養心篇】
1、紅色食物養心
《黃帝內經》中說:綠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胃、白色潤肺、黑色補腎。紅色食物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多吃紅色食物可補心臟。

如:大棗、紅豆、西紅柿、火龍果等等。
2、常按內關穴
手掌朝上,當握拳或手掌上抬時,就能看到手掌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這兩條筋中間,腕橫紋上兩寸。取穴時可以將右手3個手指頭並拉,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間點就是內關穴。
長按內關穴保護心臟,獲得健康身體,更易長壽!
【養肺篇】
1、常運動以健肺
強健肺臟的最佳方法是適當的體育鍛鍊。因此,可根據人們的喜好不同,體質差異,分別選擇合適的鍛鍊方法,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門球、練氣功等。
2、勤喝水以益肺
冬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與呼吸道的正常濕度。
【養肝篇】
1、青色食物入肝
中醫說:「青色入肝經」,綠色食物能有益肝氣循環、代謝,還能消除疲勞、舒緩肝鬱,多吃些深色或綠色的食物能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比如西蘭花、菠菜、青蘋果等。
2、注意睡眠時間
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時間應該為8小時,正常的應該是從23點左右開始上床睡覺了,到了凌晨1至3點鐘是進入深睡眠狀態,這個時辰是養肝血的最佳時間,反之,就會養不足血。因此,人們不要熬夜,不要讓熬夜傷了肝。
【養腎篇】
1、護好自己的雙腳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因此,足部要特別注意保暖。
另外,足底有很多穴位,如湧泉穴等,每晚睡覺前按揉按揉,可起到養腎固精的功效。
2、有尿不要忍
如果膀胱中所貯存的尿液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刺激神經系統,從而產生排尿的反射。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去廁所,將小便排乾淨。不然的話,積存的小便會成為水濁之氣,侵害你的腎臟。
人人都會出汗,量卻因人而異,出汗量主要與汗腺數量、體液多少、身體素質等相關。「每個人的汗腺數量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出汗多,有的人出汗少。體質好的人大量運動後可能看起來並無異常,但體質弱的人運動後就會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只要出汗量在一個正常範圍內就可以。如果出汗過多或者過少,也有可能是患有某種內分泌疾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