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是一種傷害!!

Wong Si ...| 2018-10-08| 檢舉

大家知道,患病後最常見的就是臥床休息,但長期臥床,對人體的各個系統都有非常不利的影響,不管是什麼病,在基礎病治療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不能讓患者長期臥床,臥床的本身就可以導致很多問題,使原發病更加複雜,甚至產生新的問題,下面的內容是根據勵建安教授《脊髓損傷康復系列》講座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躺著,是一種傷害!!

一,心血管系統

1.血容量減少

20天強制性臥床:

血漿容量減少15~20%

總血容量減少5~10%

心臟容量減少11%

左心舒張末期容量減少6~11%

每搏量和心輸出量降低6~13%

基礎心率不變或增加

2.血流速度降低

動脈流速

腹主動脈減少24%

股動脈減少50%

大腦中動脈有所降低

冠狀動脈流速保持不變

靜脈流速

下肢靜脈血流阻力增加91%

下肢靜脈順應性增加

3.血栓形成幾率增多

血液粘滯度明顯增加

血流速度緩慢

血栓形成幾率明顯增加

深部靜脈血栓(DVT)

血栓性脈管炎

4.血管調節功能減退

體位性低血壓

臥床2~3天即可發生

與血管舒縮功能障礙有關

脊髓損傷患者常見

5.壓瘡發生率增加

皮膚血液循環障礙

皮膚剪力

皮膚潮濕

營養不良

壓瘡發生率增加

二,呼吸系統

臥位的呼吸改變

生理死腔增加(通氣灌流比例失調)

通氣效率降低

痰液增多,排痰困難

支氣管分泌液容易積聚在背部肺葉

重力因素導致咳嗽動作困難

痰液積聚,誘發肺炎或支氣管感染

三,骨關節系統

Wolf氏定律

骨骼的密度和形態取決於施加在骨上的力

制動——骨質疏鬆

骨骼壓力和牽拉力降低,可導致骨質疏鬆(固定,癱瘓,,臥床,太空人)

骨質丟失最明顯的是抗重力的下肢和軀幹姿勢肌相關的骨骼,承擔體重最大的跟骨骨鈣丟失最明顯。

骨骼改變的影響因素

制動程度與骨質疏鬆成正比

癱瘓>固定>臥床

抗重力的程度與骨質疏鬆成正比

跟骨>脛骨>股骨>脊柱>上肢骨骼

骨骼未發育成熟者的影響更為顯著

兒童>青年>中年>老年

骨鈣代謝

骨鈣負平衡在臥床早期即可發生,尿鈣分泌在制動7周時達到高峰

骨鈣降低與制動程度有關

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臥床6個月跟骨密度降低67%,而健康人僅降低1.5%

年輕者的骨鈣丟失更加明顯

高鈣血症

常見而又容易忽視的水電解質異常

長期臥床的兒童高鈣血症高達50%

臥床休息4周可出現症狀性高鈣血症

高鈣血症症狀

非特異性症狀:食慾減退、腹痛、便秘、噁心和嘔吐

進行性神經症狀:肌肉無力、低張力、情緒不穩、反應遲鈍,昏迷。

心血管症狀:嚴重高血壓

關節功能障礙

肌纖維縱向攣縮

關節內粘連

關節囊攣縮

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

躺著,是一種傷害!!

四,肌肉問題

肌肉萎縮

肌肉橫截面減少

肌纖維縱向縮短

快肌纖維減少超過慢肌纖維

萎縮肌肉中脂肪和結締組織相對增多

肌力減退

完全臥床休息肌力降低每周10~15%,3~5周可達50%。

膝關節手術後27~43天股四頭肌肌力降低可達40~80%

下肢肌力減退比上肢顯著。

肌肉糖代謝

肌肉酸磷酸激酶和糖元含量降低

胰島素受體敏感性迅速降低

糖耐量降低

口服葡萄糖後誘發高胰島素血症

成年人發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

五,內分泌系統

負氮平衡

尿氮排出明顯增加(2克/天),導致低蛋白血症、水腫和體重下降。創傷或飢餓時負氮平衡可以達到8~12克/天。

氮排出增加開始於制動的第4~5天,在第二周期間達到高峰,並且一直持續下去。

三周制動的負氮平衡需1周恢復,但7周臥床造成的負氮平衡需要7周才能恢復。

根據勵建安教授《脊髓損傷康復》系列視頻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577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