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安利下刮痧的常用方法,和有關刮痧的注意事項及要領,其實刮痧之後皮膚看起來有些不舒服,而且刮痧過程中肯定會有疼痛感,所以很多人不接受刮痧,但出痧、疼痛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和反應,對健康沒有損害,如果能夠正確掌握刮痧的要領和技巧,也能讓疼痛感減輕,同時又不降低療效。
刮痧的常用保健方法
1.平刮法

刮板整個面接觸皮膚,小於或等於15度角,向前推動力要小於按壓力,此法可減輕疼痛,向下滲透力大,適用於身體敏感部位。
2.面刮法

將刮痧板的長邊接觸皮膚,向刮拭方向傾斜45度,均勻地向同一個方向刮拭,適用於身體平坦部位。
3.單角刮法

用刮痧板的一個角部朝刮拭方向傾斜45度在穴位處自上向下刮拭,用於肩貞穴、膻中穴、風池穴等。
4.雙角刮法

將刮痧板的凹槽部位對準脊椎棘突部位,然後將凹槽兩側的角緩緩的放在脊椎棘突和兩側橫突之間的部位,再向下傾斜45度角,自上而下進行刮拭,多用於脊椎部位。
5.厲刮法

將刮痧板角部與穴位處呈90度垂直,刮痧板始終不離皮膚,並施以一定的壓力作2~3cm距離的前後或左右摩擦刮拭,適用於頭部全息穴區。
6.平面按揉法

將刮痧板的角部的一面小於20度角按壓在適合的穴位上,然後做緩慢且柔和的旋轉運動,此法適用於合谷穴、足三里穴、內關穴、手足全息穴區,還有其他疼痛比較敏感的部位。
7.垂直按揉法

將刮痧板的邊緣以90度角按壓在穴區處,做柔和、緩慢按揉,通常適用於骨縫部和第二掌骨橈側全息穴區。
8.推刮法

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傾斜角度小於45度,每次一寸一寸向前刮拭,按壓力度大於平刮法,速度也慢於平刮法。
9.點按法

將刮痧板角部與穴位呈90度角,垂直向下按壓,由輕到重,逐漸加力,片刻後迅速抬起。適用於人中穴、膝眼穴等。
10.角揉法

用刮痧板厚邊稜角在體表穴位附近進行迴旋擺動運動,稱為角揉法,揉時刮痧板要附在皮膚表面不移動,但要施以旋轉回環的連續動作,帶動皮膚下面的組織活動。
刮痧的要領:
1.體位

採取讓身體能夠放鬆,肌肉放鬆,操作方便的體位,刮拭效果才會好,刮痧過程中疼痛也會減輕。
2.刮拭角度

刮拭角度以利於減輕被刮拭者疼痛感和方便刮拭者刮拭為原則,刮痧板與刮痧方向角度大於45度時,會增加疼痛,所以刮拭角度要小於45度,如果對於疼痛很敏感的人,或者刮拭疼痛敏感的部位,最好小於15度,疼痛感就會明顯減輕。
3.刮拭速度

要平穩,均勻,不要忽快忽慢,一般速度越快疼痛感越重,速度越慢疼痛感越輕。
4.按壓力度

按壓力度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據不同體質、狀況等區別對待,如果用重力刮痧時要逐漸加大按壓力,使身體能夠適應,減輕疼痛。
刮痧過程需始終保持一定按壓力,這樣才能將刮拭作用力傳導至深層組織,起到療效,如果只在皮膚表面摩擦,不但沒有療效,還可能會形成表皮水腫。
5.刮痧時間

根據被刮拭者體質、刮痧部位、病情、以及刮痧力度而定,一般一次刮痧要在20分鐘內,體弱者可適當縮短時間,刮痧時間也和刮拭的速度和次數有關,如果刮拭速度緩慢,刮拭時間可適當延長,每個部位刮至皮膚毛孔微張時停止刮拭。
刮痧間隔視被刮拭者自身情況而定,以局部皮膚恢復正常,疲勞和觸痛感消失為準,一般痧消退需5~7天,快的2~3天,慢者需要2個禮拜左右。
如果在同一地方刮拭時間過長,勢必造成疼痛,刮拭只要出痧即可停止,若是疼痛明顯,即使沒有出痧也應停止,更換其他部位。
6.刮痧面

刮痧時著力點越小,疼痛感越重,相反,如果增大刮痧板和皮膚的接觸面積則可減輕疼痛。
7.刮痧手法

對於疼痛明顯者,盡量使用平刮法或推刮法。
8.刮拭長度

一般以穴位為中心,總長度8~15cm,以大於穴區範圍為原則,如果刮拭的經脈比較長,可以分段刮拭。
9.刮拭方向

背部、腹部、四肢,自上而下刮拭,面部、肩部、胸部,從內向外刮,如果有肢體水腫、靜脈曲張、內臟下垂情況要從下向上刮拭。
10.刮拭順序

對於保健養生者,沒有特定順序,為了方便期間,可以先上後下,先背腰後胸腹,先軀乾後四肢。
看完上面這些,有沒有對刮痧有一些新的認識,這都是最基本的刮痧要訣,掌握好了,不用去養生理療機構,自己在家就可實踐了!
吃刮痧這碗飯的人會不會打我(哈哈,捂臉,跑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